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本报讯 秋风渐起,稻菽飘香,走进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中科院伏羲数字农场,渐黄的稻穗随风起舞,水泥电杆整齐地立在道路一旁,与错落有致的村庄相映成趣,一幅丰收在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从用电申请到现场施工到变压器通电,这才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本以为需要很多流程和手续,没想到这么顺利。”在一栋崭新的楼房前,几个人的谈笑声,让农田中忙碌的村民们好奇地抬起头来。
声音的主人,是伏羲数字农场项目负责人强永亮。10月5日,繁昌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张海政、王磊来到伏羲数字农场,对前不久投运的变压器进行安全检查,正巧看见强永亮,于是就聊了起来。
近年来,繁昌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现已在繁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智慧稻米种植基地3万亩,智慧青梅种植基地1.5万亩,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就是芜湖市繁昌区数字农田示范基地中的代表之一。
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芜湖市繁昌区政府合作共建,核心区域5000亩数字农田,总投资500万元,核心目标是构建面向全区水稻的农业智能系统应用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据悉,数字农田将全部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智慧化种植管理、可视化农业四情监测、自动化农田预警等功能,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保障当地智慧农业发展,在该项目建设前期,繁昌区供电公司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9月中旬,繁昌区供电公司根据项目示范区用电特点,考虑周边电网结构,为其规范新增630千伏安变压器1台,新敷设10千伏电缆约500米。
强永亮介绍,通过数字化管理,预计每亩可节省生产资料成本30至50元,增产5%至10%,最终实现每亩增加收益200至300元。“有了你们可靠的电力保障,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强永亮感慨。
不仅看到了农作物的产地,繁昌区供电公司的服务视野,更延伸至当地智慧农业的产业链。
金秋10月,在距离“伏羲农场”约5公里的宏庆米业里,一台台大型机械设备不停地运转着,金属的摩擦声、稻谷的倾倒声充斥着整个厂房。初清筛、振动筛、去石机……一颗颗金色的稻谷经过多道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被封装在米袋里,踏上了即将开往全国各地的货车。
“烘干、脱壳、打磨……我们大米加工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今年以来我们这里用电一直稳得很,现在距离水稻大面积收割还有十天左右,相信能获得一次‘大丰收’。”宏庆米业负责人曹晶晶说。
宏庆米业不仅是安徽省第一批尝试土地流转的企业,也是芜湖市繁昌区首个自主探索数字化粮食生产加工的企业。2021年以来,该企业新增两条自动烘干生产线,新建的年仓储2万吨粮食标准化仓库,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用电负荷激增,在繁昌区供电公司帮助下,先后新增了200千伏安、315千伏安两台变压器。
“10月底,我们投资建设的全自动化育秧工厂即将落成,育秧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到这个智慧平台……通过这些数字化手段,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极大提升我们田间管理质量和效率。”在该企业智慧农业数字展厅里,曹晶晶向前来走访的繁昌区供电公司人员展示了数字化智慧农业系统应用。
智慧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2023年以来,繁昌区供电公司结合芜湖市智慧农业发展计划,主动调研辖区内智慧农业产业链企业用电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通绿色办电通道,为不同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电力服务,持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深化农村电网规划和加大电网改造投资力度,全力保障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我们将打造耕、种、管、收、储、运全程无人化智慧农业示范区,有了你们,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宏庆米业负责人曹晶晶说。
王莉 朱海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