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伟
3月7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看济宁”自然资源规划专场新闻发布会。2025年,济宁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总体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十个新突破”重点任务,突出“深化改革和提升服务质量”主题主线,协同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创新,以高效率保障赋能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力服务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推动资源要素保障更加精准高效
2024年,济宁市通过“增存挂钩”等政策,使用各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余亩,盘活存量闲置土地3万余亩,保障了莱赛尔等重大项目建设。下一步,坚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原则,加大要素精准化、精细化、科学化保障力度。
一是突出做优增量。围绕“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和“链长制”要求,深化用地分级分类保障,实行“工业项目优先、工业园区优先、拿地即动工优先”,市级统筹指标专项用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各级合规项目及时落地。
二是高效盘活存量。今年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5万亩以上,保持全省前列。继续推行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支持“弹性年期”“分割登记”,鼓励企业开发地下空间、建设高标准立体厂房,降低用地成本。
三是持续提升服务。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行政许可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大厅,深化拓展“一网协同”“一网通办”,继续推行“交房、交地即交证”“带押过户”,推动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增效。
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推动国土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优化
省政府批复的《济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济宁城市性质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创新型制造业强市、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滨湖生态水城”,全市市县乡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下一步,持续巩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一是抓好市县乡总体规划管控执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好已经批复的1个市级、9个县市、103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规划用地,提前介入、靠前审查,发挥好规划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
二是抓好重点片区规划谋划研究。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市区,高标准编制尼山文化片区、济宁都市区、中心城区北部片区、颜店科技产业园、十里湖片区、太白湖文旅商区等重点片区规划,持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
三是抓好详细规划完善提升。年内城市更新、近期建设等重点区域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快优质地块规划出让。配合指导相关部门开展33个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为完善民生设施、服务群众需求提供有力规划保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全面从严管护
推动安全底线守得更加坚韧牢固
近年来,济宁市突出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全市耕地面积连年实现净增加,获得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市第1名。下一步,充分运用“人防+技防”手段,持续加压加力资源管护。
一方面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稳妥推动耕地面积增加,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另一方面坚决遏制违法问题。用好自然资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把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各环节监管关口,加大违法惩戒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耕地保护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
再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要求,做好新旧管理方式有效衔接。推进2个省级耕地林地优化布局试点,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和临时用地管理。同时,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强力推进森林火灾联防联控,常态化开展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排查治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践行生态文明要求
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修复
近年来,济宁市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黄河下游湿地(山东段)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等3个重大项目,探索创新了“五个专门”、采修平衡、终了管控等一系列新模式,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下一步,学习运用“厦门经验”,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努力绘就更加绿色秀美的生态济宁。
高标准攻坚矿山修复。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中央示范工程和省级重大项目验收,2025年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发挥2个“山东省地热能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地热能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高质量巩固荒山绿化。推深做实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荒山绿化三年行动造林成果,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稳定全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高效能加强湿地保护。按照国家部署,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落地实施。发布《济宁市湿地保护规划》,出台《济宁市湿地保护条例》,2025年修复湿地1万亩以上,治理采煤塌陷地1.5万亩以上、稳沉塌陷地治理率保持100%,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8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