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饮食文化探微:从宫廷到民间,品味时代变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8:57: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一次宫中宴会,宋孝宗对周必大和洪迈等人谈到菜肴,问起洪迈家乡的特产,洪迈对道:“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问到周必大,周必大答的是:“金柑玉版笋,银杏水晶葱。”

两个人答得恰当工整,宋孝宗点头称是,再问旁边的侍从,那位侍从是浙江人,他的回答是:“螺头新妇臂,龟脚老婆牙”

南宋饮食文化探微:从宫廷到民间,品味时代变迁

螺、龟、新妇臂、老婆牙都是海鲜。老婆牙是海边的一种贝类,新妇臂就是吹沙鱼,经常开口吹沙,体形狭圆而长,体表有黑点,性善而味美,是一种海中珍品。

宋廷南渡,政治与经济的重心南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巨大变化,饮食风尚也与北宋大不相同。杭州畔江近海,物产丰富,“螺头新妇臂,龟脚老婆牙”之类的水产品在食材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像宋五嫂一样的人物从汴京流落到杭州,带来北方饮食中的精品。北方成熟的烹饪技艺与当地盛产的食物相结合,于是南宋都城的饮食兼具南北风味,品类非常丰富。

像《武林旧事》中,“糕”的名目下面就有十九种样式,分别是:

糖糕、蜜糕、栗糕、粟糕、麦糕、豆糕、花糕、糍糕、雪糕、小甑糕、蒸糖糕、生糖糕、蜂糖糕、线糕、间炊糕、干糕、乳糕、社糕、重阳糕。

南宋饮食文化探微:从宫廷到民间,品味时代变迁

蒸制的食物品种更多,有名的就有五十多种,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馅料,许多东西今天还很常见,比如:

大包子、荷叶饼、芙蓉饼、大学馒头、羊肉馒头、细馅、糖馅、豆沙馅、蜜辣馅、生馅、饭馅、酸馅、笋肉馅、枣栗馅、薄皮、蟹黄、灌浆、卧炉、枣锢、乳饼、菜饼、睡蒸饼、千层、月饼、肉油酥、烧饼、金花饼、春饼、胡饼、韭饼、诸色饺子、诸色包子等等。

当然,南宋的菜品当中,虾蟹之类的水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宫廷菜也是如此。

《船窗夜话》记载,宋孝宗曾经患痢疾,宋高宗颇为他担忧,看见路边有药铺,就让太监去问医家会不会治痢疾,并把医家召入宫中,为宋孝宗诊治。

南宋饮食文化探微:从宫廷到民间,品味时代变迁

原来,宋孝宗吃湖蟹吃得太多,肠胃受寒,得了冷痢。医家给他开的药方很简单,用新采的藕节捣碎,用热酒调服。宋孝宗照样服用,果然治好了痢疾。

河蟹、湖蟹很受宋朝人的喜欢,当时的人们对吃蟹很有心得。宋人曾为螃蟹留下两部专著,一部是傅肱的《蟹谱》,另一部是高似孙的《蟹略》。《蟹谱》中对螃蟹的分类非常细致:

小者谓之“蟛蜞”,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锐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

《蟹略》当中提到了螃蟹的几种别称,有“无肠公子”、“郭索”、“拥剑”等。关于螃蟹的种种,论述更为详细。

南宋饮食文化探微:从宫廷到民间,品味时代变迁

在这些方面,诗人杨万里绝对称得上行家里手,是善吃螃蟹的一个“吃主儿”,他最喜欢的是糟蟹,曾经写有一首《糟蟹》诗:

“横行河海浪生花,糟粕招邀到酒家。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镕腹米成沙。”

朋友们知道杨万里爱吃糟蟹,经常以此为礼物,一位江西的朋友送给杨万里糟蟹,风味极佳,杨万里吃得口滑,心中高兴,专门做了一篇《糟蟹赋》,读来很有趣,却有卖弄文字的嫌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饮食文化融合了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风味。那么,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一、食材的丰富性清朝时期,由于国土辽阔,各地物产丰
2024-10-24 21:05:00
南宋灭亡之后被软禁的皇族都怎么样了
...独特的饮食风俗在这一时期逐渐交融,产生了璀璨夺目的饮食文化。在元朝境内生活着蒙古族,汉族,契丹族,藏族,畏兀尔,女真,回族等许多不同的部族,因此在元代各种文献中也提到各部族不
2023-05-15 15:40:00
明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好不好,从饮食就能看出来
...都是这样,更何况是百姓的日常饮食呢?到了成化年间,宫廷里的饮食越来越奢华,百姓们生活不受朝廷赋税的威胁,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那么最直接的欲望就表现在食物上,饮食自然也向皇宫看齐
2022-12-29 22:28:00
揭秘浙菜:千年浙菜,一味传承,探寻浙江美食的历史脉络
...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浙菜不断吸收各地烹饪技艺的精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和风格。南宋时期,随着临安(今杭州)成为都城,
2024-05-21 06:07:00
汉代的神秘饮品,助您健康长寿
...,品味一杯菊花酒,感受那份宁静与悠远。如果您对古代饮食文化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菊花酒的故事与知识,就和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探寻更多有趣的饮食奥秘。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行
2024-09-03 13:12:00
清代攒盒的发展历史
...体,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古人的设计智慧,更是社会制度及饮食文化的缩影。一、攒盒的早期形态清代攒盒的最初形态可追溯到两汉时期的“樏”器。从形制及功用的角度看,古人使用的樏器、槅器、
2023-08-01 10:56:00
吃是人生的重要命题
...比如浑羊殁忽、炕鸡、锅贴豆腐等。这些食物背后隐藏的饮食文化,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繁荣的商业状况,另一方面也折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看起来平常简
2023-09-30 06:09:00
九转大肠火了,多少山东人拳头硬了?
...烹调技法。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造就了山东相对先进的饮食文化。著名山东人孔子又提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自此,鲁菜走进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的殿堂。 △“齐鲁之地”山东。
2023-02-10 15:51:00
中国饮食文化变迁:从分食到合食的历史轨迹
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它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就连吃饭也很有讲究。以饮食方式为例。宋朝以前是分食制,明朝以后是分食制。为什么?这么大的变化怎么办?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
2024-04-22 11: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