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融合创新,为各行业注入“AI+”基因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03 05: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

融合创新,为各行业注入“AI+”基因

融合创新,为各行业注入“AI+”基因

工作中的吴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商慧

人物小传

吴强,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获评2023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他在5G、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等多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自创“5G+AI”自智节能、自主预测等专利技术。参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可信时空网关键技术及大众规模化应用。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发明专利11项,上海市、省部级、电信级等各级奖项数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

大数据、大模型、数字人……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关于人工智能(AI)的新技术。一波波AI迭代浪潮的背后,有一群人被称为“AI背后的‘大脑’”。他们激活代码,赋予人工智能判断和创造能力……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就是这样的“大脑”之一。

有着21年通信工作经历的吴强带领团队创新融合移动通信、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不断突破,首创自智节能、预测负荷等多项技术,将成果、专利转化为智慧产品进行规模化应用,取得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每一个代码都是鲜活的

2003年,吴强毕业进入电信行业工作,“刚工作那会儿,恰逢移动网络升级CDMA,我一来就带着一支工程队在两周内安装了5座基站,还爬上45米的铁塔更换基站天线。”他对记者说。那时,他一个人要从事多个岗位工作,往往刚完成基站建设,紧接着就做网络优化,半夜出门跑路测、天亮收工也是常事。

2008年,吴强来到上海电信移动网优中心,开始涉足大数据领域。在别人看来,整天跟数据、代码打交道是枯燥乏味的,而对于吴强来说,每一个代码都是鲜活的。

2018年初,吴强接了一个关于用户某一时间使用量预测的课题。在当时,这是一个前沿性研究课题,他全身心投入,但直到课题结束,准确率依然只有62%。“当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课题报告提交后,还是放不下。”于是,他选择在工作之余将这个课题继续研究下去。“下了班,我就去网上做爬虫找数据。”此后一年半的业余时间,他几乎都花在这个课题上。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就觉得算法是美的、代码是美的,完工时有雕琢出一件艺术品的感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强终于将准确率从62%提升至98%,并首创5G+AI预测负荷技术。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让用户投诉处理时长从3小时降低到1分钟,节约成本超过4869.74万元,并且成果已推广至江苏、浙江等10省。

吴强告诉记者,该预测技术不仅可用于电信领域,未来还可以跨专业、跨行业广泛应用于诸如市场业务量、电力供电量、水利水流量等负荷类数据的预测,大大节省各种成本。

团队是创新的内驱力

作为中国电信集团级优秀内训师,吴强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才能带来创新的内驱力和爆发力。单兵作战往往只能在“点”的层级上进行攻关,而要解决“面”上的问题,拿出可执行的技术方案和面向市场的产品,离不开团队作战。

“我们接到的课题都是项目制的,根据项目需求,我再临时确定召集精兵强将搭建团队。”因此,他戏称自己的团队是最强“草台班子”。以AI预测为例,吴强完成模型的源代码后,召集了5G、AI、大数据、云等多个领域的人才组成团队,最终研发出适合市场的产品。

在他看来,以具体的产品或网络问题为导向,更容易形成高质量创新,多专多能的技术团队协作也更能快速培养人才。“相较于单一技术创新的条线结构,团队协作更能碰撞出创新火花。”一项创新带不来持续领先,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带来持续领先。近几年来,吴强带领团队完成多个重点项目AI模型的开发,并参与了科技部“5G+北斗”项目。

研发AI技术步伐从未停歇

AI发展突飞猛进,“中国智能”不可或缺。吴强介绍,通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电信始终站在科创前沿,致力于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攻克AI核心技术的步伐也从未停歇。最近3年,吴强就获得了4项AI专利。“公司里像我这样的技术人员很多,大家都持续钻研,有一种使命感。”他说。

5G基站快速发展,为研发一项“5G+AI”自智节能技术,吴强曾带领团队花了整整6年时间。起初,研发并不顺利,5G基站如果只追求节能而影响客户体验和网络性能,反而因小失大。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反复试验,吴强提出了多个评价指标均衡的节能技术,将节能数据和感知数据融入一个神经网络,同时优化算法,在节能的同时确保用户感知,当网络感知到用户感知有较大下降时,就会自动触发提升感知权重。解决了该难题后,现在网络应用可以兼顾基站节能和用户体验,达到了网络最优节能和用户最佳感知的平衡。

吴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度参与研发AI新技术,构筑自主创新的算力底座,给各行业注入“AI+”基因,助推上海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咖对话|售后宝李明谈AI时代企业如何重塑竞争优势
...务流程,改变协作方式?李明:AI技术大火,改变了很多行业,在客户服务领域有哪些变化?吴强:从技术角度来说,我看到了3个变化在发生:一、跟用户的连接触点更加丰富。早前我们跟客户
2024-03-20 15:00:00
《海天雄鹰》结局:吴强回归!秦大地放弃试飞,成为着舰指挥员!
...面的检查,但并未发现异常。随后,专家团队决定从遗传基因角度寻求病因。为了儿子能得到有效治疗,秦大地接受了基因筛查,结果令人震惊:他患有遗传性基因缺陷。这种缺陷一旦发作,后果不
2024-07-12 01:39:00
...张旭丽表示,基于东营在“劳模之城”建设中独特的历史基因、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我市将充分发挥油地“百名劳模工匠宣讲团”资源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开新局 劳模说”系列宣讲活动,讲好
2023-04-25 10:42:00
国内首款12nm大算力存算一体芯片发布,用于智能驾驶、工业领域|硅基世界
...是它的一半,成本上也更有优势,性能上是国内智驾芯片行业领先水平,与地平线则是不同路径。不过据悉,鸿图H30芯片算力仍低于英伟达最新2000Tops的DRIVE SoC Thor芯片
2023-05-11 12:00:00
医学突破!省医心内科原创技术获国际认可,为患者带来“心”希望
...介入中心,项目负责人,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强刚从一台手术下来回到休息间,来不及喝上一口水,他就开始介绍起了这个令全团队为之骄傲的原创技术。二十年的坚守,创造出无限的
2024-01-27 21:21:00
2023年国产智驾芯片落地激战在即,「后摩智能」亮出杀手锏
...大算力主流场景落地的契机。后摩智能则是我国存算一体行业早期的践行者之一。从2020年创立之初,后摩智能就瞄准未来万物智能时代,通过底层架构创新,为行业提供极致效率的存算一体大
2023-05-11 19:25:00
...会在体内留存异物呢?近日,徐州仁慈医院心血管团队在吴强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顶梁柱”身体里藏了颗炸弹作为家里的“顶梁柱”,40岁的王师傅工作忙碌,1
2023-12-29 12:05:00
观察|“人人基因组时代”将至,谁来高效准确读懂海量生命数据?
“人人基因组时代”到来之前,基因测序行业首先将面临生命数据分析解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份专属的个人全基因组数据时,如何从海量的生
2024-09-12 19:45:00
...我总是告诉学生,核心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是不会改变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吴强也多次向学生强调,不要一味地临摹老师或当代大家的作品,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
2024-04-21 07:2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智云(SCA生态发布会)圆满落幕 ——全球生态共振,开启智能新时代
【香港,2025年8月19日】由智云AI主办的SCA香港大会在香港盛大举行,并在热烈掌声和深度交流中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使命·品牌·生态”为主题
2025-08-23 13:05:00
不是不想买,是不会用!老年人买保险“数字鸿沟”谁来填?
“我爸今年60岁了,以前对保险没什么概念,这几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他开始意识到保障的重要性,可投保时犯了难,手机APP字太小
2025-08-22 08:08:00
●黄开典这个暑期,厦门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周杰伦、陈小春等歌手演唱会,乒超联赛等体育赛事陆续“登鹭”,一场场文体盛宴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奔赴而来
2025-08-22 08:47: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国产钨钢钻头实现重大突破。近日,厦门麦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生产出直径仅0.009毫米(9微米)的钨钢钻头
2025-08-22 08:4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近日,市财政局联合市住房和建设局创新资产推介模式,首次在阿里巴巴资产交易和京东拍卖平台开展资产线上招商推介活动
2025-08-22 08:47:00
近日,中电鑫龙子公司安徽森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森源”)再次凭借优质的产品性能与卓越的服务品质,签约河北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瑞丰钢铁”)“145MW超临界煤气发电”及“170万吨焙烧机”两大关键工程
2025-08-22 09:13:00
现场网络流量激增167%!济宁移动全力保障“山东虾味鲜争霸赛”
大众网记者 刘迪 通讯员 吴广森 济宁报道8月14日至17日,“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第三场单品赛——“虾”路相逢・山东虾味鲜争霸赛在济宁市任城区津多里中心广场举办
2025-08-22 09:16:00
面对国内高端搬家市场日益增长的精细化服务需求,互联网搬家平台“蓝犀牛搬家”于近日宣布,对旗下的日式搬家服务进行重大升级
2025-08-22 09:19:00
新华社《半月谈》聚焦视源机器人:能巡逻、能巡检,四足机器狗已走进日常工作生活
你能想象一只机器狗在步行街巡逻、在变电站巡检、甚至还能帮你“上课”吗?这一切正在成为现实。近日,新华社《半月谈》专访视源股份高层段宇
2025-08-22 09:19:00
菏泽联通客户日:线上线下齐发力,暖心服务获赞无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秋梅 通讯员 陈芳8月 19 日,菏泽联通客户日线下活动再度启程,10 个旗舰厅同步开展,通过提前邀约意向客户
2025-08-22 09:36:00
全省首次应用!十堰布设颗粒物通量激光雷达为空气做“CT扫描”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 通讯员 叶相成 朱陈沁子)日前,在十堰市张湾区某小区楼顶,市生态环境局布设的一套球形三维扫描颗粒物通量激光雷达
2025-08-22 11:24:00
在方寸电站间磨砺出创新之刃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在攀钢钒能源动力分公司热动专业区发电站,55MW发电机组冷风器冷油器在线反洗及串级节能操作法的成功应用
2025-08-22 11:44:00
从“谷子”到“痛金” IP赋能黄金产业年轻化发展
本报记者 卢 岳 □ 王琦琛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18岁至34岁消费者已成为黄金首饰消费的主力军。随着年轻人对黄金兴趣回归
2025-08-22 11:44:00
“演唱会+城市”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本报记者 卢 岳 □ 王琦琛今年夏天,北京仿佛化身为一座名为“MaydayLand”的城市主题公园。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在鸟巢连开13场
2025-08-22 11:44:00
2025 年 7 月 21 日,聚焦计量检验检测一体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 三测计量检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由深圳镎普检验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2025-08-22 1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