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适当减产稳定粮价?如饮鸩止渴不可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0 10:07:00 来源:缘之心

【粮食大事】减产稳定粮价不可取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道必答题。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伴随着丰收喜悦,粮价下跌、收购压力等问题也随之浮现。社会上再次出现粮食“多了”的声音,主张适当减产稳定粮价,确保农民收益。这种论调看似有道理,实则如饮鸩止渴,短视而危险,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国际局势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粮食安全要关注总量平衡,更需关注结构优化与供应链韧性。我国粮食“多了”还是“少了”,要辩证地看。从总量上看,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消费需求,但供求长期紧平衡的格局并未改变。从结构来讲,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从以主食消费为主转向多元化消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带动饲料粮需求大幅上升。受资源环境约束,国内生产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大量进口调剂余缺,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然而,全球市场粮食贸易量有限,极端天气频发,地区冲突不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进口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

减产稳定粮价的观点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中往往适得其反。当前,粮食价格下跌是粮食高产、进口量大,以及供应增加、需求增长放缓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减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暂时稳定或推高粮价,保护农民收益,但存在诸多风险和弊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来看会削弱粮食生产能力。一旦粮食产量下降,供应减少,价格可能会剧烈反弹,引发更大的市场波动。从2024年日本大米危机成因看,日本长期实行大米减产政策,通过减少稻米种植面积维持价格稳定,导致大米产量大幅下降,供应减少,无法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地震等突发事件,引发恐慌性抢购,大米价格暴涨。日本大米危机警示我们,通过减产稳定粮价的做法不可取。

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减产容易,恢复却难。只有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稳面积、提单产、防灾减灾等多方面着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国际局势变化等突发事件,保障粮食安全。针对资源环境约束、刚性需求增长、消费需求升级等问题,应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优化种植结构,确保数量安全、营养安全、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激发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激发粮食生产内在动力。

面对当前粮食价格下跌、收购压力增大的挑战,调减粮食产量并非良策,应通过完善储备调控、强化市场化收购、发展深加工、减少进口等措施,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充分发挥储备粮“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调控职能,增加储备粮收储规模。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做足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提升粮食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恶性价格竞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把握好粮食进口规模与节奏,防止低价粮过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国之根本,容不得半点疏忽与侥幸。在粮食产量问题上,应摒弃短视与投机,脚踏实地,多措并举,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生产稳定、供应可持续。唯有如此,方能筑牢根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者: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编辑:李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内外粮价涨幅为何差距大
...由于我国粮食自给率高,粮食市场独立性较高,去年国际粮价涨幅明显高于国内粮价。当前国际粮价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我国仍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
2023-01-19 05:48:00
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接近6.9亿吨,粮价还会涨吗?
...全、稳定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囤粮”不应是贬义词,粮价会继续上涨吗?2021年5月后,国际粮价迈入快速上涨的通道。12月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
2022-12-16 10:01:00
调动积极性 要确保农民种粮有挣钱预期
...把价格作为挣钱预期、初次分配调节的决定性因素,以调粮价、降成本和控进口为主攻方向,主动保护引导农民种粮挣钱。防止“米贵伤民”,首先避免“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受到CPI预警,客
2024-04-17 02:44:00
全球米价飙升助长粮价
...粮食市场供应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张建平指出,“全球粮价将在高位波动,可能继续攀升。粮食供应不足与粮价飞涨对经济欠发达的大米进口国影响尤其大。国际社会需高度关注。”路透社报道称
2023-08-12 03:56:00
大豆、玉米、小麦价格下跌,后续粮价有望进入相对稳定期
...现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仍处中高水平本轮粮价下跌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和小麦。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截至12月6日,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以粳稻为例)收购价格
2023-12-25 10:33:00
...粮食征收进口税150天,并制定建议零售价格,以抑制该国粮价上涨。路透社援引尼日利亚农业和食品安全部长阿布巴卡尔·基亚瑞(Abubakar Kyari)的话称,此举是该国政府控
2024-07-09 21:57:00
深度|全球米价站上近12年高点,还会继续涨?中国需要焦虑吗?
...这一变化在客观上导致全球粮食贸易收缩,并传导至国际粮价出现波动。”非“体系上涨”?大米价格在十多年来的高位徘徊,这条价格曲线会否继续上行?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走势或将取决于一些
2023-08-11 10:04:00
亚洲降息步伐因粮价上涨放缓
...,才使消费价格回到乌克兰战争前的水平以下。现在,主粮价格的上涨有可能过早打乱下降趋势。今年7月亚洲粮食价格同比上涨7.3%。作为对比,今年6月粮价同比上涨4.8%,去年9月粮
2023-08-31 19:15:00
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1.3%,再创历史新高。但令人担忧的是,秋粮上市以来,粮价呈全面下降态势,农民可能面临增产不增收困境,影响来年种粮积极性。今年粮食增产来之不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粮食生产面临黄
2023-12-14 06: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2025年10月18日,在克罗地亚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上,来自中国的“00后”女孩鲁静怡代表亚洲接受聘书
2025-11-18 10:25:00
鄱阳公安谢家滩派出所跨部门联动找回走失老人?
“雨越下越密,老人还带着病,真不敢想后果!多亏民警同志拼力寻找,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不然我们这个家都要慌了!”11月 17日深夜
2025-11-18 11:03:00
赞皇县:小酸枣变身“金豆子” 田间课堂为枣农“传经送宝”
听说有农技专家给大伙儿培训酸枣种管技术,石家庄市赞皇县任家洞村枣农秦彦芬特意起了个大早,她可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到达村里的特色种业创新基地时
2025-11-18 11:14:00
2人受伤 珠海拱北口岸附近街头突发一起伤人事件
11月17日晚,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口岸附近突发一起伤人案件。多段视频显示,临街一条人行道上,一名男子手持刀具持续捅刺地上一人
2025-11-18 11:16:00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干活帮忙本是好意,谁知出了意外,医疗费花了十几万,保险公司却说“不赔”!最近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一个判决
2025-11-18 13:55:00
武动中国!熊猫100•武术嘉年华暨2026首届英雄荟在京启幕
2025年11月15日,中国外文局报告厅内星光熠熠、武韵澎湃。一场融合国宝熊猫与中华武术的文明盛宴在此拉开帷幕——“熊猫100•武术嘉年华暨2026首届英雄荟”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2025-11-18 13:55:00
23+4周超早产!600g“迷你宝宝”刷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救治出院的最小胎龄纪录!
鲁网11月18日讯11月17日,岛城气温骤降、寒风呼啸,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内却暖意融融。小苹果(化名)正蜷缩在爸爸的臂弯里甜甜地睡着了
2025-11-18 11:38:00
中国网11月18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接到12339举报受理电话称,有人利用网络二手平台从事涉军物品非法交易
2025-11-18 10:47:00
大皖正能量 | 淮河岸边的温情场景:儿拉车载百岁父出门散步四年
大皖新闻讯 11月17日下午3时许,蚌埠市禹会区滨河南路的堤坝上,蚌埠市民刘德才,将磨得有些发亮的背绳套在双肩,腰背微弓
2025-11-18 10:32:00
画里有话|惦记“家长资源”让协同育人变味
图/王 琪 文/王志顺近日,山西省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的一张家校联系卡引发热议。网友晒出的图片显示,该联系卡“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栏目中
2025-11-18 08:46:00
三明清流:夜间巡诊暖民心 诊疗服务“不打烊”
清流县温郊乡卫生院组织院里的医护人员,到桐坑村雾露坑开展夜间巡回诊疗。东南网11月18日讯(通讯员 邹志良)11月14日晚
2025-11-18 10:21:00
近日,太原盐业配合山西省盐业集团电商部携“晋盐”全品类产品参加山西邮政与太原铁路局集团联合举办的“邮入千企·伴我同行”主题活动
2025-11-18 07:48:00
近日,陕西兴平60岁的赵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2024年11月12日下午3时30分许,他56岁的妻子白某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洛丰路
2025-11-18 07:49:00
从买房到违约,她没想到的是,最终竟需承担30余万元的“天价”违约金。起因放弃购房后 面临高额索赔由于生活需要,市民刘蕾(化名)决定再购买一套二手房用于改善生活
2025-11-18 07:49:00
张恨水塑像扎根天柱山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挖掘与传承张恨水文化精髓,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IP,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11-17 1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