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不忘初心 续写军人风采
——访红河州“最美退役军人”黄光平
黄光平 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记者 罗宏伟
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他从一名有志青年淬炼成智勇双全的战士,并多次荣立战功;退伍返乡、军魂永驻,他以笔为戈,聚焦革命老区倾心宣讲红色文化,先后主编弥勒发展史、武装斗争史等80多部书籍,为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河故事,展现退役军人的勇毅担当。他,就是弥勒市文联四级调研员、弥勒市“敬业奉献好人”、红河州“最美退役军人”黄光平。
弥勒是我省59个革命老区之一,仅革命遗址就达22个。受红色文化耳濡目染,出生于1964年的黄光平早早树立了努力读书、长大参军报国的志愿。“没有国哪有家,没有边疆安定哪有人民的幸福生活……”1981年,17岁的黄光平毅然报名参军,被分配到军事技术含量高、体能训练较苦的侦察大队。为达到战时需要的军事素养,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仅一年多时间就成为侦察兵中的佼佼者。
1982年6月,黄光平跟随部队奔赴前线,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凭借侦察技术与聪明睿智,冒着枪林弹雨冲向阵地前沿,多次获得重要情报,并荣立三等功。战场是残酷的,在一次侦察任务中,黄光平先后两次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昏迷不醒,后被送到昆明治疗才保住了性命,可面部、左胸、右小腿却留下多个弹片。经过3个月的休养,他再次请战奔赴战场,直到1985年部队回撤。
“退伍后,组织安排我组建多个民兵连,赶赴战场完成支前任务。”当时,黄光平已在弥勒工作一年有余,而他参军打仗的优异战绩,仍然被组织视为最得力的“民兵连长”。
不被大家所知的是,黄光平不仅作战勇敢,还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被战友誉为“文武双全”的战地诗人。翻开他的影集,可以看到保留至今的“战地日记”、诗歌、散文。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他更加努力学习,并开始书写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黄光平创作的多篇诗歌、散文见诸国家和省、州级报刊,加入州作家协会后,他先后担任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和弥勒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弥勒报》总编、《弥勒文化》主编等职务。他撰写的纪实散文《南疆丛林中那座巍峨在人们心中的山》、报告文学《那一腔热血,那一声呼号》等文学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获奖。作为弥勒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他以主编兼责任编辑的身份,遍访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完成了弥勒革命武装斗争史《血火史诗 丰碑永存》《弥勒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弥勒市党史学习教育读本——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弥勒故事》《弥勒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丛书》等80多部书籍。
退伍后,黄光平始终以军人的顽强意志,以书写、宣讲红色文化与筑牢现代国防为重任,为新时代军民团结与促进“双拥”模范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