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6: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极恶之人犯罪后,如果不立即判处死刑,一般会流放到边远地区。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而流放这两个字,其实在文字成形之时,就已经有边角的记录,只不过真正形成法律制度是在隋唐时期。

到了清朝末年,流放制度就不复存在了,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天南海北各个地方都是适宜生存的,再加上各种高科技,指望着再有流放这样的罪行,明显是不切实际。

但问题就来了,比如在明朝是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但官员的影响力太大,而且统治者也不希望立刻判处官员死刑,所以把他流放到了边远地区。

在流放到边远地区的过程当中,明朝政府必然会派遣一两名官吏,积压着这名犯人,省的中途出现什么意外,可是大家明白吗?

古代押送流放犯人的时候,衙役们可不是说闲懒不干活,恰恰相反的是异常主动。

为什么来回数千里的路程,这些衙役们还非常主动呢?这中间有何猫腻,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第1点,押送犯人是有固定收入的

古代的人均收入非常的低,尤其是古代衙役,如果说有编制,还能够说得过去,毕竟朝廷会给个饭碗。

但如果没有编制的话,那就惨了,这就意味着衙役是由当地长官直接招聘的,平日里面不干什么活或者干的活不多,那就不会拿到高工资。

好不容易有一些吃苦受罪的活,才会给的工资高一些,比如之前的时候,一年才有一两银子,但如果你押送犯人的话,一年下来就能够有两二两银子或者三两银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工资给到位,什么活都能给你干。

本着这样的觉悟,衙役们面对这种活的时候,尤其是家里缺钱的,往往会挤得头破血流。

甚至还会出现你给他一年三两银子,我这边只需要二两银子,那边只需要一两银子,我们这边简直就是物美价廉,能者多劳者多得。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第2点,押送犯人的小费才是大头

大家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如果押送犯人到某一个边远地区,为了防止这个犯人出现意外,必须得有几个衙役来回巡视。

但是这个犯人在押送的过程当中,必然是吃苦受罪的,这一点是没有任何托词的,吃苦受罪重点表现在什么情况下呢?

比如把这个衙役五花大绑,或者带着手铐,脚镣,脖子上还带着一个大木头的枷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衙役在押犯人时的人身安全,这些犯人也不会跑掉。

虽然这样说,可是在押送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偷偷摸摸的,把这些脚铐全部都松下来,一般也没人说什么,而且对于衙役来说,只要把犯人平安的运送到目的地,就算是大功告成。

所以也不太会难犯人,其实还是会为难你,有一种情况不会,怎么不为难呢?

给钱,比如说你给这两个衙役,一人300银子小费,他们就可以端茶送水,这一路走下去就跟公费旅游一样。

因为对于这些衙役来说,这样的钱不赚白不赚,而且这个钱赚了,一点都不寒酸。

如果家里面本身就是穷苦,人家犯了事了,被发配到边远地区,那就没招了,但只要家里面有点钱的,尤其是能拿出个几两银子来的,衙役们还是很好说话的,毕竟有一点总比一点没有要好的多。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不过如果碰到黑心的衙役,要了钱之后不知足,还准备敲诈勒索一笔的话,那就有点头痛了。

第3点,押送犯人不是直接押送到目的地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好奇,比如犯人是在东北地区审判完成之后上报朝廷,朝廷说:要押送到云南边远地区。

即便是现在我们坐火车,也得坐个两天两宿,坐飞机的话,可能会快一些,3个小时或者4个小时的。

但在古代走过去的话,这一来一回,少则半年多则两年,甚至这一辈子也回不来,要么迷路了,要么就遇到了什么危险,这种情况其实大有人在。

其实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古代本来就没有地图、导航、卫星,走到哪里,只能找人去问。

但古代有一些地方人口密度大,你问一问,还能知道路怎么走,还有一些地方,人口密度小,深山野林里面,你就看到一个大鳄鱼在那呲牙,你找谁去呢?

一来二去迷路了,连人带货全没了,那不就是倒大霉了吗?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所以正常的押送犯人是不出省,比如说你从这个地方押送,有一条固定路线押送到交界地方,然后会有这个地方的衙役继续过来押送。

这一路走来可能中间需要转换5到6波衙役,然后由这些衙役来不断的押送。

启示录

我们始终要明白一个现实,那就是在古代,尤其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流放到边远地区,的确不是一个好去处。

你不妨考虑一下,比如你是个南方人,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突然之间跑到了北方的极寒之地,温度动辄在零下30度左右,你去了之后的第1年,就必须得抓紧时间挖个洞。

如果能够扛过去,那么自己第2年能活,如果扛不下去,这个洞里面就只能是自己的最后安身之所。

到了边远地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得,比如衣食住行吃穿用,甚至还需要和老虎博弈,目的就是为了在冬天的时候,能够多一点口粮,活下去。

而且在古代,无论是意识,还是保暖,住行,方方面面都会受到限制,所以需要考虑一下,流放到边远地区,究竟遭多么大的罪,应该说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了。

古代押送去流放的囚犯,为何衙役们都争着要去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来看待这件事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7:37:5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衙役,流放,囚犯的资讯:
古代押运囚犯路途艰辛,为何碰见女囚犯,衙役们都要抢着去?
刑罚制度是国家用来惩治罪犯、规范和约束百姓行为的准则。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残酷的刑罚,比如凌迟、浸猪笼、老虎凳等。尽管这些刑罚措施因其残酷无情、践踏人格尊严,早已在如
2024-08-09 10:57:00
历史上女囚犯被流放,条件艰苦,为何官差们还抢着去押送
...意抢下这门差事的主要原因。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差官和衙役只是很普通的一种职位,和如今的警察、辅警都无法相提并论。准确来说,古时候的差官和衙役只是服务于县太爷,也就是说他们是由县
2024-02-19 21:17:00
古代流放刑罚的残酷与被流放者的命运
...一起被流放。由于流放的路途遥远,对于执行押送任务的衙役来说显然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不过在古代,千里流放这一件苦差事确实衙役会抢着做的,特别是流放女囚犯。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3-09-15 01:23:00
古代囚犯发配需要衙役押送,往返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很遭罪?
...】——》在古代,囚犯被发配千里之外,路上自然少不了衙役押送。几千里的长途跋涉,日晒雨淋,饥寒交迫,囚犯难受,押送的衙役就轻松了吗?这些衙役既要管好囚犯,又要防止逃跑,遇上刁钻
2024-11-04 10:12:00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官差为何争着押送?揭露人性丑陋的一面
...死刑了,根本不会有流放这一说。这也就解释了,一部分衙役喜欢押送女囚犯的原因。这些女囚犯大多都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家眷,她们有一定的财力基础。一些女囚犯的家属为了让她少遭罪,通常会
2024-04-26 10:50:00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很多衙役却抢着去押送
...,都是发配到边疆,来往几千里不说还有各种危险,可是衙役们为何抢着押送犯人,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起源很早,并
2024-07-01 16:13:00
古代女囚被发配千里,为何官差抢着押送女囚犯?背后原因不简单
...上级长官瞧瞧自己执行事儿那股干脆利落劲儿。他对部下衙役要求严格,让他们严密监管,保证没一个女囚犯在路上出意外。杜鸳凤还亲自动手抽打想偷渡信件的女囚,就是为了展现自己对纪律的绝
2024-09-08 10:18:00
清朝囚犯为何宁愿自尽也不愿去宁古塔?流放犯人的那里有多可怕?
大家对“流放”这种刑罚应该都很熟悉,毕竟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时常能看到罪犯被流放的情节。宋明时期,犯人在被流放时,自杀的情况很少见。然而,在清朝时期,当提到被流放至宁古塔时
2024-12-14 10:30:00
英国战舰221名女囚犯被押往澳洲,大多最后都怀孕了!这是为何?
...除开死刑之外最严重的酷刑。这种刑罚也称为“流”或“流放”,它是仅次于死刑的严厉惩罚甚至很多人愿意被处死都不愿意被流放,原因是因为流放是将罪犯押送到遥远荒凉的地区,使他们被迫服
2025-03-06 15: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