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
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却依然整洁如初,一如他历经沧桑却始终清澈坚定的初心。
尽管需要助听器辅助交流,但当他追忆起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时,目光依然如炬。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老人始终神采奕奕、对答清晰,言语中透着一股不褪色的激情。
103岁的抗战老兵胡西
1923年,胡西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穿城乡,幼时读过私塾。1937年秋,他考入小学五年级,不久后因日寇进占,学校解散,后辗转两个学校就读,皆因日寇扫荡学校停课,直至1940年仍未读完小学六年级课程。
怀着对家国沦陷的痛心与对和平的渴望,他毅然投身革命。
1942年3月,他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他担任泗阳县树强乡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兼任游击小队指导员,响应党的号召,他带头加入主力部队淮海二支队四团,带领本乡20余名青年打游击。
游击队主要的作用是辅助主力部队作战,探查敌情、干扰敌军。
年轻时的胡西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胡西老人清晰背诵出当年的游击战术,双手不自觉握成拳头。
有一次,他带领二十多名民兵,每人配一颗子弹,在离敌人几十米处吹哨为号。一哨声响,众弹齐发,随即迅速撤离,不断与日军周旋。
当时组织下达的任务是破、拆、通。“破”即破路,将大道改成沟拱,阻敌机动;“拆”是拆收砖石,防止日军用于修碉堡;“通”则是打通邻里房屋,这样敌人来了好转移。
“村村相通,沟沟相连,沟深及腰,砖石尽撤。”胡西用手比划着交通沟的布局,语气铿锵:“日本人想修碉堡?连块砖都找不着!”
“那时候大家满腔热血,白天干农活,夜里打冷枪、袭据点。”胡西突然提高嗓音,念起当年的誓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是党需要,两者皆可抛!”
“老百姓非常信任共产党,一心听党的话,因为党真正在保护他们。”胡西感慨。
经历两年多的游击战斗后,胡西随军南下支援皖江根据地。1945年8月,得知日本宣布投降,“大家高兴得又跳又哭,掌声久久不停。”
胡西与妻子苏惠良
1952年,他在军营与医务兵苏惠良结为伴侣。“他是团长,我是他的兵。他为人和善,做事踏实,就知道埋头苦干。”94岁的苏惠良谈起往事,脸上洋溢着幸福。
转业到地方后,胡西曾参与组建贵州省劳动工资局,并主持物资管理局工作。在妻子眼中,他始终正直刚毅、严于律己、家风清正。
孙子胡峪滔说,爷爷爱写字,尤其钢笔字漂亮,还喜欢看书读报,甚至常拿药盒说明书背面摘录新闻。
在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身上,有多处伤疤,其中最危险的一处枪伤,距离心脏仅几公分。
采访快结束时,问到对年轻人有什么寄语时,胡西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你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当年用血火换来的和平,要靠你们的双手去守护、去创造。不要忘记历史,要勇敢地开创未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汪韵 廖文祥
编辑 徐然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