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农牧民群众端牢“生态饭碗”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18 08: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让农牧民群众端牢“生态饭碗”

黎晓刚 摄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牧民都是生态护林员,现在我们既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又能增加收入,环境在变好的同时生活条件也在慢慢变好,大家都很高兴。”玉树市54岁的藏族牧民叶西久美是生态护林员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17年,叶西久美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此之前,他们一家5口人仅靠国家相关政策维持生活,除了牧业生产外,没有其他稳定的经济收入,自从叶西久美成了一名生态护林员,端上了生态碗,他每年通过生态管护工作获得年管护报酬216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叶西久美的故事只是我省生态管护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一年,省林草局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等补偿补助政策,保持14.51万个生态护林员岗位总体稳定,发放管护报酬和各类生态直补资金19.11亿元,有力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省林草局统筹各项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致富增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制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度科学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带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参与营造林工程、草原保护修复等,重点鼓励引导脱贫村、脱贫户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拓宽老百姓就业增收渠道。2022年,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带动23.55万人在家门口务工,发放劳务报酬5.09 亿元,人均增收2161元,其中脱贫人口1.61万人,人均增收5174元。

玉树市下拉秀镇钻多村牧民永藏是生态修复项目收益的一名脱贫户,家中有7人,有2个小孩上学,母亲一直生病,之前家庭生活经济来源有限,一直依靠政府的政策性补助维持生计。2022年,在“玉树市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中,永藏务工一个多月,便获得了6000元的劳务报酬。

“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过程中,各级林草部门通过工程实施吸纳大量农村人口短期就业,使当地育苗户和退耕户直接受益,2022年直补农牧民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10654.3万元,31.89万户135.5万农牧民受益,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稳定器’作用。”省退耕还林还草中心主任高玉峰介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果洛甘德:“四级联户制”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四级联户制”快速调查机制,甘德县对全县2651户9473人的农牧民家庭状况进行快速核对,实时掌握动态管理低保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发放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
2023-11-17 20:27:00
在“天上曲麻莱”,有群马背上的工作人员
...带上了移动终端,没过一会就重置好了密码。手机银行在农牧民群众中使用较为普遍。“现在方便的多,都是手机转账,不怕被骗。”10年前,卡路村来了一车卖牛犊的客商,“当时只能现金交易
2024-06-13 11:56:00
西藏亚东县:“帕里牦牛”产业累计为牧民增收8000万元
...态平衡。养殖基地。代玲摄养殖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全县农牧民在帕里牦牛产业上增产增收。普穷以每头5000元的均价,将28头牦牛入股了西藏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到今年,他已累计
2024-09-28 15:34:00
巴音温都尔“引黄入沙”变害为利
...音温都尔嘎查曾经流传的一首民谣。从漫漫黄沙到现在的农牧民依靠好生态端上“金饭碗”,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巴音温都尔嘎查不断转变发展思路,从治沙造林,到引黄河水进沙漠,既治理了黄河
2023-11-09 03:25:00
...梁”高原话巨变——青海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丰收画卷,美在田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的蔬菜基地里,种植大户胡贵西正在运送菠菜:“柏油路通到家门
2023-02-20 08:14:00
因地制宜让更多盐碱滩变身米粮川
...作物出苗和正常生长,大多重度盐碱耕地无任何产出,是农牧民最发愁的一种土地。内蒙古现有盐碱化耕地158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11.4%,严重制约着农牧民增产增收及农牧业
2024-06-12 04:16:00
特色产业显成效  致富路上步伐稳
...它是欣赏南迦巴瓦峰最佳位置之一,因此旅游业是索松村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全村共有30家家庭旅馆,人均收入达3.4万元。“十四五”以来,西藏累计落实资金201.6亿元用于文化旅
2024-11-28 04:17:00
田畴沃野尽“丰”景 粮安天下嘉年华
...…这是天道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牧民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时代新颜。秋粮渐次熟,各地忙收获。截至9月19日的农情调度数据显示,玉米、马铃薯
2023-09-23 13:01:00
...发布会。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才让旦周针对落实农牧民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措施作介绍。集体林主要分布在农村牧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资源,是农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也
2024-08-20 17:4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江苏南京:昨晚,第二现场“超甜”
展赛融合,糖酒会、“苏超”推出众多“联名款”昨晚,第二现场“超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南京!加油
2025-09-21 10:26:00
“道德的力量”巡演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文明中国·人人有礼”南京在行动倡议发布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屹记者王茸)9月20日,在第2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
2025-09-21 10:58: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改写“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历史的“胜利之渠”
大河网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焦作市武陟县,有一条以“人民”为名、象征“胜利”的灌渠——人民胜利渠
2025-09-21 08:08:00
央媒看太原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山西太原通过科技作品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
2025-09-21 06: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9月20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助力太原马拉松赛事顺利开展,给广大跑友和市民营造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5-09-21 07:13:00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娜 王晓倩 德州报道游黄河故道 享丰收硕果。9月22日,夏津县第十八届金梨采摘节将在黄河故道香雪园启幕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大河奔涌,文脉绵延。9月20日下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洛阳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太震撼了!”“太壮观了!”9月20日上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025-09-21 07:37:00
截至2024年末,西安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71万人,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533家,床位3.16万张。这是9月19日开幕的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
2025-09-21 07:49: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郭晓通)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对接承接京津康养资源,加快布局康养产业,着力打造环京养老“五区一带”,即医养
2025-09-21 08:03:00
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政务服务的小事项,关系着改革惠民大文章
2025-09-21 08:03: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从烟台图书馆获悉,近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仪式在黄渤海新区图书馆举行
2025-09-20 18:06:00
本周,2025年福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化季活动启动,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知名网络大V实地打卡福州,推介福州。
2025-09-20 18:11:00
农行三明分行走进三明学院开展专题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东南网9月20日讯(通讯员 朱静)为提升高校学生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近日,农行三明分行梅列支行积极响应“金融教育宣传周”号召
2025-09-20 18:16: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 一本图册带你读懂黄河
大河网讯(记者 朱丽文)“我是赵楠,今天我发布的项目是水文化品牌《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9月18日晚,在“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
2025-09-20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