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居家锻炼热带火健身小器械
买了后,你用了吗?
图:市民购买的家用健身小器械。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牟柯 文/图
入夏以来,新一轮减脂热潮掀起,健身小器械再度成为消费热点,瑜伽垫、瑜伽球、哑铃等商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市民将一些器械买回家后,却被丢在角落里“吃灰”。究其原因,一是冲动消费,二是存在产品售后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从畅销到“热用”,怎样才能让健身小器械发挥更好的作用?
市场观察
哑铃、跳绳、健腹轮……
小型健身器械走俏
夏天到了,很多人不是正在减肥,就是在准备减肥的路上。为了方便健身,不少市民选择购买小型健身器械在家锻炼。
“天气热了,得减减脂、塑塑形,穿衣服才好看。”市民汪丹说,没空去健身房的时候,她会在家里和办公室放一些像哑铃、瑜伽垫、弹力带、跳绳之类的健身小器械,便于随时练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健身小器械的发展呈现出精细化、数智化、娱乐化等新趋势。打开购物平台搜索发现,握力器、健身板、泡沫轴、无绳跳绳等小型健身器械应有尽有,其中,一款彩色的壶铃销量位居前列,月销量达2万多。此外,记者发现,随着人们需求的升级和多元化,这些小器械的产品分类甚至精细到一个器械只练一块肌肉,同时还有一些器械引入智能语音、虚拟现实等元素,注重趣味性与体验性。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人群选择购买小型健身器械,也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令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身体锻炼作为缓解亚健康状态的一个有效方式被接受。加之去健身房锻炼受到时间、距离等方面的约束,居家休闲的锻炼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捧,与此相关的辅助健身器械便逐渐走俏市场。
记者走访
使用率不高
部分器械在角落“吃灰”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与热销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健身小器械在到达买家手里后使用率并不高,部分器械早已在角落“吃灰”。市民陈军说,从去年到今年,他在网上买了四五种小型健身器械,买之前想的是一定要好好锻炼,争取多减几斤肉,然而,买回来就只是开了封,一次都没有用。
“瑜伽球、泡沫轴、壶铃一直没用过,逐渐沦为家里的软装”“买回来的哑铃太重了,做了一分钟就坚持不下去”……在网络上和记者走访过程中,使用者的这类反馈不在少数。
据悉,市民们购买小型健身器械一般是受到居家健身热潮和社交平台“种草”等影响,部分消费者冲动消费,导致一些器械买回家后被丢在角落里沦为“摆设”。此外,部分健身器械缺少详细的售后,不少消费者反映不会用,也有表示没有人指导或一起锻炼,一个人很难坚持下来等原因,便加剧了这种闲置现象。另外,健腹轮、杠铃等部分健身器械对锻炼者自身素质有一定要求,存在一定的使用门槛。
科学健身
让健身小器械真正成为“助动器”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热衷锻炼。那么,如何让小型健身器械更好地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部分锻炼群体及专业健身教练,得出了一些建议。
市民周亚就是热爱健身的一位年轻人。她平时在家闲暇无事的时候,就会通过一些“小动作”并结合这些器材,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健身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很好地保持了形体。“在看电视时,我会边运动边看电视,例如选择用哑铃锻炼一下上肢,此外,我还会利用拉力绳或者弹力带进行健身,可以锻炼手臂和肩背以及臀部肌肉,尤其是携带方便适合女孩子使用。”周亚说。
除了使用小器械配合健身,一些徒手的“小动作”同样非常适合在家中健身,诸如踩单车、扶墙撑臂等动作。也有市民建议在手机上下载一些运动类APP,上面都有指导和相关课程,跟着锻炼就行。
此外,个别健身教练建议,一是要养成日常运动的习惯,倡导科学、理性的健身模式。二是在购买健身小器械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产品特性,在使用健身器材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尤其是在使用之前要充分了解其正确用法、注意事项,确保锻炼科学、安全、有效。三是坚持理性消费,购物过程中如遭遇产品质量等问题,要及时反馈、维权,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09: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