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讲述
92岁锺叔河,仍在读书、写文章、做事
这样耿介的一位先生
文 胡忠伟
虽然中风偏瘫限制了锺叔河先生的双腿,但他的头脑一直活跃着、思考着,与这个世界同步。2022年,锺先生接受《十三邀》节目采访时说:“我绝不说一句我不想说的话。”果真如此,并且,他也不会干一件他不想干的事。
编自己喜欢的书
讲自己想讲的话
锺叔河是湖南平江人。他只受过六年学校教育,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由于没有师辈的督促,也少有同龄的玩伴,反倒得以自由自在地读了许多书,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1949年,他考入《新湖南报》,任编辑、记者。他的知识储备并不比科班出身的人差,曾苦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籍,思考“中国该往何处去”等问题,学识水平胜于同时代大多数人不知几许。
上世纪80年代,锺叔河在岳麓书社担任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书。《走向世界丛书》收集整理1840—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留学、出使、通商、游历和考察留下的日记、笔记、游记,视野开阔,在出版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世纪90年代,锺叔河除继续编自己喜欢的书之外,还写了大量的随笔文章,“讲一点自己想讲的话”,内容驳杂,思想深厚,“亦不过祈愿自己的悲欣留下些微痕迹,若能使人接触以后偶起感兴,那便是作者最大的满足了”。
锺叔河做事认真、有底线、敢抗争、不妥协,显示了耿介不阿的个性。知名出版人、辽宁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俞晓群去职时,锺先生在给他的赠书《题锺题》的扉页上写道:“俞晓群君任职辽教社时,曾邀约撰写‘载道以外的文字’,颇服其识见,以为非一般出版人可比。如能放手让其主持一出版社,再干十年八年,于图书事业必大有益。可惜这只是作为读者和作者的希望罢了,唉!”
200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出版《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其中“散文方阵”有锺叔河的一本。书出版后,锺先生对书名、版式、封面和装帧都不甚满意,于是将出版社的赠书和自己购买的200本新书,撕掉序跋,重新制作封面,换上《偶然集》的书名,用以赠送亲朋好友。2017年,在给保姆小谢的《题自制〈偶然集〉复印本》中,锺先生写道:“《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散文方阵·锺叔河卷》,书名太长太累赘,总序总跋尤为我所不喜,遂将新书百册扯去序跋,改制封面曰《偶然集》,用以赠人,早罄尽矣。小谢复印成此一本,所谓‘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者非耶?”
80岁高龄出版《锺叔河集》
仍逐篇逐本补正修改
锺叔河先生不仅是编辑家,也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颇有平静朴实、清明开阔的气韵,字里行间体现出时代感和思想性,读之使人难以释卷。我崇敬锺先生,极力搜寻他的书,一一拜读。2016年,得长沙书友帮助,锺先生为我题写书名“书是一盏灯”,小书虽未出版,却也为我留存了极为珍贵的墨宝和书缘。
今年年初,《锺叔河集》出版后,我急切地从孔夫子旧书网上陆续购得五册。《锺叔河集》是锺先生在80岁高龄之后,仍顽强笔耕,编成的自著文集,由岳麓书社精装印行,共十卷。收录作者几十年写作的《走向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小西门集》《笼中鸟集》《青灯杂抄》《与之言》《书前书后》《儿童杂事诗笺释》《念楼学短》《学其短》等重要著作,包括散文、随笔、小品、访谈、序跋、笺注、杂论等。由于这些文章作于不同时期,收入不同集子,每次印前均有修改,所以这次收入《锺叔河集》时,锺先生仍逐篇逐本作了必要的补正和修改。每一次改动,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甚至版式,都凝结着他的智慧和心血,体现着他朴实为人、严格作文的精神,体现了老辈学人认真做事的风范,让晚学后生感佩不已。
在购买《锺叔河集》之后,我又从《书屋》《随笔》等杂志上陆续读到了锺先生的《念楼题记百则》和《壬寅题记二十五则》。这些题记文字,是锺先生在大块文章写作之余的随性之作。辑者王平先生说:“多年来,锺叔河先生写过不少他统称为题记的文字,或记事或抒怀,或题书或赠人,文体则或白话或文言,或诗词或联语,也有采取打油、嵌名等游戏形式的,皆即兴随心之作,却不无意趣或感慨。”虽然锺先生素不存稿,故散佚者多,但仍有许多文章被读者钟情,记在心上。
也是书缘使然,我在阅读这些题记的同时,与岳麓书社的李缅燕女士有了联系。她是《锺叔河集》的责任编辑。我写信给她,希望能再次得到锺先生的签名或者题赠。她告诉我,锺先生2021年中风,左侧半身偏瘫,已难下床活动了。好在老先生头脑仍然灵活,思维和语言仍然敏捷,右手仍能翻书著文。后来,我也看到了关于锺先生近况的新闻报道——他上午一般会做理疗,进行康复训练,下午会客、看书、整理书稿,一直工作到夜里10点多。想象着这一幕场景,不禁唏嘘,不敢再打扰,因为,锺先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写作,他计划中的自传还没写成呢。
细读锺先生亲笔所改校样
严谨为文的精神令人敬佩
李缅燕说,她手头有编辑《锺叔河集》时锺先生亲笔改过、作废不用的校样,可以寄给我一份。我当然欢迎之至,向她表示谢意。
不久后,我收到了她寄来的一本书和一份锺先生的《题记三十则》校样。这份校样,按成书版式排印在A4纸上,留下了很多锺先生修改的字迹。锺先生用红、绿两色中性笔仔细修改,或增或删,或改动或添加,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在校样稿前,有编辑给锺先生的一段留言:“《笼中鸟集》最后一篇《题记一束》版式有一些变化:引文如果是诗,按居中的式样排了(其他文章是居左空两格的式样),因为这篇的空行较多,引文居左没有居中好看。请您看看,这样排版可以不?另外,这篇文章的写作日期(年、月)还没有定,请斟酌补上。”锺先生将题目《题记一束》改为《题记三十则》,脚注标明“原刊2016年2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他对题记前的小引也作了文字上的改动,“于是有可能时便设法留底,如今有机会发表,就随意发表,字句或有修改也”这句,修改为“于是留底,随意发表,字句或有修改”,简洁了很多。
《题记三十则》的每一则几乎都留下了锺先生的斑斑笔迹,不仅按编辑要求注明每则题记的写作日期,还对文字、内容、版式作了修正和调整。如“改引文两行”“不空行”“左右居中”等,就是对版式编排的提示。其中第十一则《题王平〈倒脱靴故事〉》,将原来的引文打油诗“王平写长沙,倒脱靴故事。我亦老长沙,喜而为题志”改变为正文的起首句,显得更加连贯完整,一气呵成。王平曾任《书屋》杂志副主编,比锺先生小20岁,两家人同住在湖南出版大厦宿舍院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这些年,他们亦师亦友,王平帮了锺先生很多忙,包括近期编辑锺叔河随笔集《今夜谁家月最明》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第十八则《打油代作文——寄董宁文》,在“人生只须臾,交卷匆匆去。此上宁文君,锺叔河谨具”两句之后,锺先生补入了“临行叫几声,今已于恐惧”一句,文意更为自然。董宁文是《开卷》的执行主编,不仅刊物编得好,丛书出得好,受到很多文化老人的赞誉,而且画得一手好画,以笔墨修身养性,自成高格。
我对照过,即便一改再改,定本与校稿还是有较大差别的。由此可见,锺先生在印刷前又做了改动,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敬佩。难怪他夫人朱纯生前在《老头挪书房》一文里这样描述:“我常常笑他‘獭祭生’,写篇千字文,也要摊开好多书,这里查,那里抄,抄都没有你这样不会抄的。”这的确是锺先生严谨为文的生动写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