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改善劳动环境 守护职业健康】“智能化”让水泥工厂告别“灰头土脸”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29 04: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丽江古城西南水泥公司生产线装备六大智能系统,助力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健康

【改善劳动环境 守护职业健康】“智能化”让水泥工厂告别“灰头土脸”

陈昌云 本报记者 赵黎浩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29日 06版)

云南丽江古城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追求三个“零”指标——安全事故为零,传染感染率为零,职业病发生率为零。作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的生产企业,该公司新建了一条智能生产线。记者了解到,得益于智能化设备更新,水泥车间不再“灰头土脸”,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干净,“设备见原色”。

搭建绿色智能生产线

据悉,该公司生产线装备了六大智能系统,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配料系统、窑专家系统、质量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管理智能系统、智能装车系统。公司总经理涂应祥介绍,智能系统的安装,不仅优化了生产指标,还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减少了职工与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

具体而言,驾驶员可以操作手机APP,将原材料运输进来卸货,将水泥装车运输出去;智能配料系统可以实现水泥生产原材料自动配料;将生料变成熟料时,窑专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投料配比;最后,通过机器人将袋装水泥自动装车。

涂应祥说,通过这一系列智能系统协作,使得工厂的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先进水平,“熟料的综合电力消耗量约47度,国家规定的标准是66度;国家规定的标准煤耗是116公斤,我们可以做到95公斤。”

得益于多项智能系统的应用,工厂实现了清洁化排放,102个自然排放口设置有监测系统,对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实现废气污染物达标、达证排放,废水不外排,固体废物合理处置。

工厂为此在高精尖设备维护方面投入巨资。涂应祥认为,搭建绿色智能生产线与提升职工职业健康水平息息相关、相互促进。

精益化生产治理“跑冒滴漏”

“水泥厂里的灰尘是水泥灰,若不好好处理,不仅污染环境,更危害职工生命健康。”涂应祥介绍,对此,该工厂通过精益化生产治理“跑冒滴漏”、回收水泥灰,清理漏风、漏水、漏油、漏气、漏尘。

“过去,哪儿冒灰,职工就要拿着钳子往哪儿跑,非常辛苦。”该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刘玉华说,现在职工做的大多是维护工作,密闭空间一般不进入,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必须按照安全规程,停机检测氧含量、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等,确保安全才能进入。

对水泥工厂而言,最大的安全事故是塌料致人员被埋。涂应祥介绍,在丽江古城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库房有1万余吨水泥,堆起来高30余米,进库的水泥温度约100摄氏度,这些水泥遇到冷空气后会产生水蒸气凝结,加之库壁是冷的,水泥包就会粘在库壁上,“稍不注意一捅就掉下来了,危及职工安全。”

“为了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我们在库房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刘玉华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职工接触该环境,还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每辆车装多少吨、码几排、每排几包。

在涂应祥看来,要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消除隐患。“隐患少了,‘跑冒滴漏’的问题少了,职工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企业也就能健康发展。”

做到设备见本色

丽江古城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离城区近20公里。为了让职工工作之余有地方运动,该公司在厂区修建了健康走廊,配备乒乓球桌、台球桌和一些健身器材,并举办健康达人活动。

在水泥厂开展运动项目,对厂区环境要求很高。尤其在水泥磨车间,粉末被磨得最细,稍微密封不好就会漏出。然而,记者日前在该公司生产车间走访发现,机器设备上几乎没有灰尘。

受访职工告诉记者,生产期间,他们主要做巡检工作,在规定时间沿着规定的路线走,听一听设备有没有异响,看一看皮带等有没有跑偏。此外,生产车间还安装了加厚夹层的全密封门,隔绝噪声。

夜色下,记者透过路灯观察厂区环境,空气中看不到悬浮物,紧挨着生产车间的办公区内,地板干净透亮。“包装水泥时,空气中的悬浮物往往是最多的,但是我们要求每立方米空气中,不能超过10毫克固体颗粒物。”刘玉华说。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绿植欣欣向荣,树叶上也没有粉尘。“如果树叶上有过水泥粉尘,就算用水冲洗,水干后水泥粉尘也会出现。在我们这儿,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涂应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家级绿色工厂东华科技的“IP密码”
...纪念的日子,他们建设的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线点火投产。“我亲手摸过公司生产的第一批水泥。”从公司项目筹建之时就来到东华科技,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现任东华
2023-12-07 02:18:00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18日举行的世界水泥大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约20.23亿吨,连续38年位居全球第一。水泥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年二氧化
2024-05-19 08:29:00
绿色技改重塑“新威顿”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威顿水泥集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绿色技改重塑“新威顿”本报记者 陈永年威顿水泥集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现场。 本报记者 茹 雅 摄湿
2024-01-18 06: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数智化转型实现节能减排一家水泥工厂的绿色升级之路(探访)本报记者 窦瀚洋在浙江杭州富阳区渌渚镇,富春江畔,群青之中,有一家环境优美的水泥工厂——杭州山亚南方水泥
2025-02-21 06:00:00
打好科创牌 封开激发新动能
...是华润建材科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将创新贯穿在了生产中的全方位。一直以来,水泥等建材生产行业都是传统的高排放行业,节能减
2024-03-22 11:43:00
“工业大脑”助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0多人。 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繁忙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工程师们正在将原
2023-01-11 14:49:00
...《2023年5G工厂名录》,全国共有300个项目入选,大同冀东水泥5G矿山位列其中。5G工厂是指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
2023-12-02 05:51:00
...技术学院校长牛建刚说:“过去工人们都是在建筑工地拌水泥,大家一想到工地就是灰头土脸的样子,现在都是直接拉来水泥罐,预制件都在工厂中生产好,工人的作业环境越来越洁净。”唐芬表示
2023-12-05 07:50:00
正在进行时!南京成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后……
...是“画纸”,在机器运转的轰鸣中,“笔头”吐出黄沙、水泥混合后的原料,就像从裱花嘴里挤奶油,“大笔”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前后左右吐出原料,钢板上,一只小鹿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在位于
2023-07-12 07:4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实习生赵韵涵)11月11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稻浪与星辰”美丽乡村艺术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25-11-12 08:05:00
水有“哨兵”物联网,蟹有数字身份证固城湖螃蟹:信用“织网”,品质“领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今年10月21日上午
2025-11-12 08:05:00
家门口的“充电站”,既助求职“充电”,也助创业“放电”雨花夜校:点亮“八小时外”的技能成长之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刘建宇华灯初上的傍晚
2025-11-12 08:05:00
两桥施工忙 竞赛促干劲
11月11日,沪渝蓉高铁(左)、宁淮城际铁路(右)跨滁河大桥加紧建设中。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劳动竞赛掀大干热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架梁贯通、如期通车。通讯员张刚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11-12 08:05:00
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举行南京市聋人学校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本报讯(记者钱红艳)近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在仪征举行
2025-11-1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陶立齐近期的一个周五下午3时,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的程序员秦云朗驾车驶上宁宣高速
2025-11-12 08:06:00
国网江苏电力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专利共享,职工企业双向获益本报讯(记者吴春霞)“没想到一个因直流接地故障导致检修延期的生产难题
2025-11-12 08:06:00
童趣天地亮相新街口
近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户外广场“小黄鸭城市乐园”缤纷亮相。旋转木马、小火车、蹦床等游乐设施,在闹市区打造出欢乐空间,为亲子家庭提供休闲新选择,同时带动商圈客流,助力消费活力再升
2025-11-12 08:06:00
□贾钢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2025-11-12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婷婷)近日,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南京可再生能源学会、东南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在南京鼓楼高新区召开
2025-11-12 08:06:00
□赖风葛玉红单俞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5-11-12 08:06:00
本报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老师建议我先参加电工培训、考取证书后再就业,这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近日,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
2025-11-12 08:06: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10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81条,其中,南昌市红谷滩区教育体育局、都昌县城市管理局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熠帆、曹智健)近日,赣州市宁都县梅江镇领秀新都小区业主杨先生(化姓)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7天免费入住‘洪漂驿站’”“打工人轻松吃上实惠营养餐”……11月11日,记者从“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共青团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2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