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国家级绿色工厂东华科技的“IP密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07 02: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国家级绿色工厂东华科技的“IP密码”

东华科技全景

□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孙佳宁

初冬时节,走进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文内简称“东华科技”),一尘不染的工厂道路、环境优美的厂区绿化、窗明几净的办公条件、国内领先的“工业大脑”……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每天有着上百辆运输车辆出入的花园式大型建材生产企业。

作为淄博市首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建材企业,建企二十年来,东华科技不断蹚新路、求突破,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建设方面成果丰硕,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东华”篇章。

干字当先

开拓进取争一流

“连续四天四夜的暴雨刚过去,地上一片泥泞,第二天就是开工仪式了。”手捧着泛黄的照片,东华科技共享服务中心主任安丰余至今记忆犹新。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

万事开头难,成功靠实干。平地建厂房、起高楼,东华人从零开始,用汗水和智慧踏上创业之路。在东华科技的历史上,2004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建设的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线点火投产。

“我亲手摸过公司生产的第一批水泥。”从公司项目筹建之时就来到东华科技,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现任东华科技淄博万华分公司副总经理的贾勇感叹道,“现如今,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速改扩建、济青高铁、济南穿黄隧道等多项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都有了东华的身影,一代代东华人创造着历史。”

项目建设初期,为解决专业人才不足及建设经验缺乏等问题,公司引进了13名专业技术人才,后来又与中联水泥公司合作、实施轻资产运营模式、实行精益管理、引入职业经理人……东华科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先后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中国建材企业200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称号。

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2010年,东华科技建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魏元芳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攻克了提质量、降成本等多项技术瓶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今年,魏元芳的徒弟孙娟所在班组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2019年,与中国工程院任阵海院士及其团队共建的“任阵海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此后多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为生产技术升级改造、节能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与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川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淄博市功能性粉体新材料研究院”,有力推动了淄博市功能性新材料及相关产业水平的提升发展。现如今,东华科技搭建了“一站一所一院四中心八室”的多维度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不断强化,先后有90人次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建材行业首席技师等20项荣誉称号。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行动践行了“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智能建设

产业跃升求突破

东华科技现年产能为熟料、水泥700万吨,钙基新材料300万吨,余热发电1亿度……很难想象,这家有着7个分(子)公司的企业,员工仅有600人。

“用智能化节省人力是大势所趋。”该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朱波说。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为生产模式带来了革新,实现人员安全、设备、工艺和成本的全线“蜕变”。自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着手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和系统应用,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智能化成效日益显现。

2018年,全国第一个水泥“工业大脑”正式启动——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水泥生产,成为了东华科技生产管理全面智能化的标志。“工业大脑”围绕水泥熟料生产的能耗优化、质量稳定目标,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和迭代升级,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智控生产、质量稳定。在“工业大脑”2.0优化升级后,水泥熟料生产实现全过程智能管控,该公司每吨水泥熟料平均节约标准煤0.5公斤,节约电耗1度,生产关键工艺标准差减少30%以上,实现了同等条件下产量最高、质量最优、能耗最少。

“2018年,我公司中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面对客户对供货品质的高要求,‘工业大脑’帮助我们的产品实现了提质升级,同时保障质量稳定,也让‘东华’牌水泥成功跻身行业一流。”朱波说。

水泥“工业大脑”的成功应用,坚定了东华科技全力打造数智网联、内外循环、低碳高效的全新智能工厂的信心。“我们还组建了东华技术开发公司,将已有的智能化建设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进行输出,一个月内就能完成从布设到上线运行。”朱波对公司智能化建设了如指掌。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成本和“双碳”五大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全部上线,一个多领域全覆盖的数字化“智慧工厂”正在加速建设中。

绿色为基

赋能发展作示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许多人对建材企业的固有印象。东华科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茂密的花木绿植与厂区规划建设协调统一,近33%的厂区绿化率,使得厂区的环境质量不亚于城市公园。

以绿色作发展“底色”,东华科技坚持了许多年。东华科技的“绿”不仅在于绿色环境,更在于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在东华科技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中,从生产余热发电,到用氨氢、生物质燃料、高热值废弃物替代能源,绿色发展的成功案例无处不在。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生产线整体煤炭替代率达到20%。”“氨供氢”项目负责人胡庆银介绍说。作为首批中国建材联合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氨供氢”项目一期完成了6%的煤炭替代,整体降碳率达到1.62%,窑尾烟气氮氧化物含量可降至每立方50毫克以下,实现超低排放。东华科技还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中温中尘SCR超低排放项目,氮氧化物年减排约200吨,氨逃逸年减排15吨,开创了区域内污染物超低排放先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总量的13%,因此减少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作。在政策引领下,东华科技以碳链延链建设为目标,用技术赋能,从源头降碳、过程控碳、末端消碳全链推进“碳-”工程。目前,东华科技开发的智能环保一体化管控平台,已完全实现对有组织、无组织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管控。

2023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东华科技氢燃料替代煤炭“氢”洁生产和绿色工厂建设等情况,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东华科技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同年,东华科技还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和低碳产品两项认证,成为淄博市唯一同时获得“双认证”的水泥建材企业。

深耕资源

转型升级谋长远

俯瞰东华科技,厂区南边不远处的石山十分引人瞩目。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能用能“吃”的“宝山”。“柳泉石矿出产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4%,能够运用在橡塑、喷涂、食药等多个领域,填补了省内高品质石灰石资源价值化利用的空白。”钙基项目负责人李军说。

不满足于建材产业单一发展,依托储量丰富的高质量石灰石资源,在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致力于钻研突破的东华人又把眼光投向资源的梯级利用。靠山吃山,经过多年的勘测研究,他们联合相关专家和科研团队,计划在2022年到2035年实施34个项目,占地308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已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园区一期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并被纳入淄博市2023年重大项目。

按照“绿色开采、梯级利用、延链发展、打造集群”的理念,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四化”“四零”产业园区为目标,东华科技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和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实施绿色矿山、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钙基新材料、“碳中和”、循环经济、数字化提升“七大工程”,从功能性粉体材料生产延伸至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构建起集绿色矿山开采、钙基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熟料、水泥、发电、固危废处置为一体的千万吨级钙基全产业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30年实现碳中和绝不是一句口号。建设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园区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东华科技将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立足能源资源禀赋,体现国有企业示范和担当,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对于未来发展,东华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信心满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卫星化学年减碳3000万吨的密码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等。“双碳”引领打造“4R”绿色模式火箭涂层、光伏面板新材料、风力发电机新材料……在高质发展展示区,卫星
2024-04-11 06:54:00
汽车地毯的“绿色密码”:坤泰股份用创新编织低碳未来
...新型健康环保材料的迫切需求。同时,坤泰股份在数字化工厂建设进程中,公司借助 MES、SAP 等数字化工具,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通过精准把控生产环节,有效减少了生
2025-08-21 09:51:00
“百亿级”企业的“绿色密码”:利用资源发电年省标准煤上万吨
...技有限公司是新崛起的“百亿级”企业,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被评为重庆市企业100强、重庆市制造业100强、重庆市民营企业100强。“一年仅发的电就可以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
2023-12-01 20:28:00
守正创新,西宁聚力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平台16个;绿色园区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6家(国家级19家),绿色设计产品45项(国家级25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传统特色产
2023-11-10 11:10:00
...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潍坊
2025-08-25 20:35:00
财经观察:探访“单项冠军”,看“智”造时代“皖”胜密码
...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家,新认定安徽省绿色工厂150家,全省80%的国家级园区和75%的省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8月,安徽省工信厅会同相关单位联合发文并提出,到203
2024-09-24 14:56:00
探寻广州“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密码
...,是国内仅有的三个拥有国际CNAS认证检测中心的自行车工厂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梁建雄介绍。企业拥有“千里达”等自主品牌,年销售自行车40万辆,外贸额超3.1亿元。“国内的市
2024-04-03 00:34:00
海口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出通知,公布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海南共有7家企业入选,其中海口有3家企业。入选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的3家海口企业分别是:海南金盘智能科
2024-01-10 09:22:00
海南7家单位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可申领“企业绿码”
...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通知,公布了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海南共有7家单位入选。这7家单位分别是: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派成铝业
2024-01-10 08:1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
太燃了!无人机空中展旗!高新区国庆“氛围组”已上线!
2025-10-03 23:48:00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下单超100万元团购券
9月29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国庆中秋消费。抖音用户在@北京卫视 直播间下单超1万次
2025-10-03 18:36:00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首日盛况 打造国庆科技打卡新地标
国庆首日,“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在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国庆假期极具科技温度的打卡地
2025-10-03 19:06:00
走到白石山巅的尽头,这家建在悬崖边的“云端咖啡厅”绝对让你惊呼。
2025-10-03 11:37:00
泰康人寿发布新品“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百万药无忧”),以广覆盖、易投保、强保障、低费率为优势
2025-10-03 09: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林雨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数据要素分论坛暨大数据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研讨会”上
2025-10-03 08:38:00
兴趣-实践-视野:达芬奇金奖少年带来的教育启示录
摘要:2025“你是达芬奇”全球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创新赛圆满落幕,其中金奖获奖少年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AI赋能的新时代
2025-10-02 16:22:00
单日调用近1万亿次,高德助力北斗规模化民用跨入新量级
2025年10月1日,随着国庆长假首日出行高峰的到来,高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量接近1万亿次,支撑导航总里程数超90亿公里
2025-10-02 22:31:00
10月1日,从太钢获悉,今年以来,太钢不锈进料加工团队以“精准备案、高效协同”为核心,在进料铬铁镍铁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10-02 17:3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记者昨日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获悉,该公司打造的“鼓浪屿AI伴游”服务已正式上线。市民和游客只需打开“鼓浪屿元宇宙”微信小程序
2025-10-02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