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斩立决?”
“流放。”
“去哪?”
“宁古塔。”
“那不还是死吗?”
在古代剧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流放宁古塔”这一句。大家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看似流放比死刑好,至少保住了性命。然而,事实上,许多人一听到自己被判流放宁古塔,心情比直接被判斩立决还要崩溃。甚至有不少人听到这个判决后,会选择撞墙自尽,宁愿死也不愿承受这份可怕的“流放”命运。
那为何原本能保住性命的流放宁古塔,反倒让那么多人心惊胆寒?难道被流放到别的地方会好一些?
一、流放宁古塔
要说宁古塔的恐怖,地理环境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宁古塔位于东北黑龙江地区,这里属于季风气候区。周围地势平坦,没有高山阻挡,每年春季,狂风肆虐,风力强到让人睁不开眼。到了六七月,连绵不断的阴雨也常常下个十几天,不少年份,连续一个月都见不到阳光。
然而,比起这些自然现象,宁古塔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那极度低温的天气。根据《清史稿》记载,宁古塔一到七月,气温便骤然下降,八月天上开始飘雪。到了九月,河水冻结,雪层堆积厚重,气温严寒,寒冷可持续到第二年二月。接着,又是大风和阴雨交替,这样的恶劣气候几乎常年无休。
这样的严寒并非个例,实际上,清朝时期的气候较为寒冷,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气温比现今低得多。即便在现代,科技发达,也会发现这个地方不宜长时间居住。更何况古代人,连取暖设施都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冻死的人数不少,更别说得病的情况,几乎是数不胜数。
然而,流放宁古塔的恐怖不仅仅是来自天气。最让人心惊的是,途中的遭遇也足以让人痛苦不堪。首先,流放犯人需要历时数月,行程三千里,期间由两个衙役看押。这些衙役对犯人的态度异常苛刻,打骂不绝,若家里没被抄家,或许还能用些银子打点这些衙役,但若在出发前家道中落,遭到抄家,那么路上的鞭打和虐待,简直不堪忍受。就算途中因折磨而死,恐怕也是“活该”,无法申冤。
在流放的路上,犯人们不仅遭受毒打,还常常处于饥饿和疲惫的状态。如果幸运活到了宁古塔,那也只是噩梦的开始。宁古塔对于这些犯人而言,基本上没有任何人权。他们像是奴隶一样,为当地的军队提供劳动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直到夜晚才能休息,除非是冬天,天气寒冷得几乎让人无法承受。特别是到了丰收季节,粮食大多要上交给军队,留下的根本不够果腹。更糟糕的是,若是犯人顶撞了当地军队的官员,轻则被打得遍体鳞伤,重则直接被斩首。
特别是那些带着妻儿的犯人,流放宁古塔几乎就等同于地狱。与死刑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还活着。相比于死刑,流放的犯人至少有一线生机,但这条生路,似乎比死刑更加令人绝望。
在京城,犯人虽然面临死刑,但在“皇权之下”,仍有一丝运气——若是碰上大赦之年,甚至能得到释放的机会。而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往往只能在极为遥远的边陲地带,度过无法知晓的漫长岁月,生死难料,难以再享受政治上的特权。
二、流放岭南
与宁古塔的凶险不同,岭南的流放地,尽管也颇为艰难,却不至于那么令人绝望。岭南,尤其是明清时期,常常作为流放的另一选择。和宁古塔不同,岭南不位于边疆,没有驻军。犯人在这里相对来说,还能拥有一些基本的人权,至少不会像在宁古塔那样,被随意处决。
虽然岭南的气候问题、流放途中充满艰辛,依然让许多人感到不安,但流放的环境比宁古塔宽松多了。唐宋时期,流放岭南的犯人,死亡率相对较低,且不容易因为小事被当场杀害。即便是名人,如苏轼、汤显祖等,在流放岭南时,虽受冷遇,却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在岭南流放的犯人,也会面临着气候变化、疾病和交通不便等问题。岭南气候潮湿,瘴气重,气温的骤变很容易让人产生严重的身体反应,生病之后,由于医疗条件匮乏,往往难以治愈,甚至因此丧命。即使侥幸躲过这一切,毒蛇毒虫的袭击也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与宁古塔的严寒相比,岭南虽不算温暖,但至少在物资上还稍微能支撑住一段时间。日常生活的负担不如在宁古塔那般沉重。流放的犯人和当地百姓在生活条件上差不多,不会过于压迫。总的来说,流放岭南要比宁古塔温和得多。
三、流放黔州
相比岭南,黔州(即今天的四川、重庆地区)更为宜居一些。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宜耕种。在古代流放地中,黔州算得上较为人性化的地方。黔州的开发程度虽然较低,但比起岭南,交通较为便利,气候也较为适宜。对于流放犯人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较为宽松。
然而,能被流放到黔州的,往往都是权贵和重要的大臣。比如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便曾被流放至此。这些权贵虽然不至于在路上遭受过多的虐待,但当他们到达流放地后,却常常会面临来自政治对手的暗中迫害。许多流放到黔州的贵族,最后因受不了政治斗争的压力,自杀身亡。
结语
总的来说,与“流放宁古塔”相比,唐宋时期的“发配充军”更加艰难。流放岭南和黔州虽然艰辛,但仍有所不同。宁古塔的凶险与隔绝,几乎让流放的犯人无法逃脱死亡的阴影,而岭南、黔州等地方,虽然也危险,却不至于那么可怕。无论如何,这些地方都不是人们愿意前往的“好地方”。毕竟,谁会自愿选择流放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