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
■左小芳
我母亲不到160厘米的身影,常常急匆匆地在村子里晃过,引来左邻右舍的目光。他们会问我们三姐妹,她走得那么快又是要去干什么?虽然她可能只是去找哪个婶婶摆“龙门阵”,或是晚饭后去走走路。母亲喜欢走快路,年轻时是抢时间干活,上了年纪后,又成了她最好的锻炼方式。
母亲是个爽快又闲不住的人。她的背早在未出嫁时就被肩上的担子生生压弯了。我们在她的背上长大,我们家也在她和父亲的肩挑背扛中越来越好。母亲做什么事情都是又快又好,风风火火的样子。不到90斤的身子配上干瘦的小腿,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她年轻时常常挑着满桶的氨水,在细长的田埂上飞奔,油光水亮的扁担被压成一张弓,两头的水桶有节奏地晃悠,桶里的水恰到好处地沿着边缘忽上忽下,却没有一丁点儿抛洒。
10年前,母亲引以为傲的腿差点就废了。母亲在家里滑倒,左膝盖粉碎性骨折,送到医院时,膝盖已经完全凹陷了下去。医生把粉碎的骨头一块一块拼起来,再用订书机式的钢针“咔嚓咔嚓”固定好。术后第三天,医生就要求她活动并试着弯曲膝盖,第五天就试着下地。母亲谨遵医嘱,咬着牙坚持锻炼,疼得流泪也没吭一声。她是病房里年龄最大的病人,医生常拿她做榜样,教育旁边那些一动就嗷嗷大叫的年轻人。膝盖粉碎性骨折,普遍的后遗症是弯曲度只能到90度,换言之就是不能自如地蹲厕所。医生说,像她这个年龄,恢复后能够简单行走,稍微弯曲坐得下去就已经是最好的了。母亲不信,健步如飞的她绝不能允许自己以后走路困难、蹲不下去。医院里,她每天喊我使劲给她压腿,使劲往后掰。但我每次都只是试着轻轻压压,不敢下重手。结果,她只好自己动手,非要疼得浑身冒冷汗,才停下来。这份狠劲和执著,真的创造了奇迹。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她果真能够自如弯曲,果真蹲得下去了,而且丝毫不影响她走路干活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快。后来,当孩子们磕伤时,母亲就是最好的榜样。
2015年,68岁的父母搬到城里居住了。突然闲下来,她很不适应。但很快,她就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走路。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围着小区走两圈,刚好半个小时。晚上再绕小区外面走一大圈,又是半个小时。下雨时,打着伞走,大雾时带着帽子和口罩走,真是风雨无阻。她常常自得地跟我说,哪个叔叔还没她走得快,哪个孃孃走路慢得很。她曾给我展示她每天坚持揉搓小肚子的成果,并经常电话督促我每天坚持。但很显然,我没有她的毅力。
渐渐地,她在城里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小区里的好几个孃孃都和她成了朋友,每天一起逛菜市场,一起遛弯,有时还一起跳操。每次去看她,她都迫不及待地给我分享李孃孃送的蜂蜜、张孃孃拿的白菜……父亲喜欢打牌、看电视,最不愿意动。这样一静一动两个人互补着走过了几十年。母亲常说:“老伴老伴,老来伴,但总有一个要先走,剩下的一个还得活着。”正是这份看透生死的淡定,让她与同龄人相比,总是显得更加精力充沛,成天忙个不停。父亲病重的几年,几乎全靠母亲一己之力照顾,我们三姐妹只是打打下手。她除了走路锻炼外,每天变着花样给父亲做各种好吃的,定时给他喂药、擦洗身子。从早到晚,忙碌充实。父亲卧床后,越发离不开母亲。一睁眼,只要没见到母亲,就要吵着找她。母亲只好寸步不离。往日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熬夜的时候多了,母亲常常显得疲惫,头发花白了不少。
父亲走后,母亲淡定地安排着我们张罗后事,让我误以为父亲的去世,对母亲的影响不大。直到半个月后,母亲无意间说起,她现在终于可以不用开着灯睡觉了。我恍然大悟,她也是需要陪伴的。
父亲走后,母亲坚持一个人住。她的生活又恢复到了以前的节奏。春节前,我们决定带她一起去昆明过年。她很高兴,暗示我们随便走多远,她的腰腿都没问题。一路上,母亲不多言不多语,我们吃烧烤她就吃烧烤,还开心地跟孩子们感叹:“雪碧很好喝。”我们住什么酒店,行程怎么安排,她也从不过问,这就是她的处世哲学。8天近距离的相处,我明显感觉母亲变了,准确地说,是这位无所不能的母亲真的老了。服务区休息时,母亲去上厕所,车子在停车场,离卫生间直线距离不过100米,我就没有陪着。后来,她打电话问:“车子停在哪里呢?”我答:“车子没动过,就在你下车的地方,你出厕所往左前方走就是了。”过了一会儿,还不见人。儿子告诉我说,看到婆婆在服务区大厅门口张望。他边说边开车门,去把婆婆接了回来。她上车后,我还拿这事儿跟她开玩笑。后来有一次,她独自上完厕所后又找不到车子,我才意识到,母亲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我不敢再让她单独行动,到哪里都扶着她一块儿走。这一走,我才感觉到她走路明显慢了。
小时候,她拉着我跑。长大一点,我追着她跑,边跑边抱怨她走得太快,心中暗想:“总有一天,我要超过你!”我常常纳闷,她那骨瘦如柴的小腿怎么有那么大的劲儿。这次,我的步伐终于快过了母亲,但个中滋味很不好受。我不得不接受,心中那个健步如飞、无所不能的母亲真的老了。
春意繁茂 生生不息
■蔡 玒
春日的山野,处处弥漫着春的气息。远处,顺山而下的小溪闪着光,鲜嫩的水草从一簇簇鹅卵石的缝隙中摇曳而出,浅尝着生命的甘甜;近处,田野里的折耳根顶着两片粉嘟嘟的叶子从田坎的泥泞里挣扎而出,与身旁的幸运草贴在一起,仿佛在争相吮吸春的精华。不论田野里欢脱的小鱼苗,还是草茎上匍匐的蜗牛,抑或土壤里萌芽的小草,都是生命嗅春而来的恩赐。
文人墨客历来垂爱春天。我特别钟情杜甫笔下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仿佛看到了为生命赋能的春雨,淅淅沥沥而坚定地将春的生机赋予了大地。雨后潮湿的泥土是生命的摇篮,娇嫩的花骨朵们正等待绽放,这点滴春雨为下一轮的繁荣积蓄着养分。春天就这样赠予世间万物生命的力量!
和煦的春风不只在山野间,它还悄然闯入画家的笔下。莫奈的《春》洋溢着独属于春的色彩: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果园的每一个角落,为每一寸土地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果园中,一簇簇花苞向阳而生,仿佛在低语着春天的秘密。新绿的嫩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果园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色彩。这幅《春》仿若在告诉我,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只要走进春天,生命定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家乡春日的果山也是这般生机勃勃。半山的梨树受到春风的鼓励,肆意地伸展臂膀,叫醒睡眼朦胧的花精灵。刹时,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地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紧接着,桃树也感知到春天的暖意,叫醒了花蕊。春风轻拍花叶,花叶呼啦啦地坐起来,一簇簇桃花也跟着热闹起来……生命的张力在果园里涌动,不负春日盛情。不论度过了多么沉寂的季节,果山总会在春天一次又一次地热烈生长。
春涵万物,生生不息。一轮又一轮的春去春来,时光更迭,而蓬勃的生机始终如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