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老干部”进社区都忙了啥?
三位基层治理指导员讲述他们的“一线故事”
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合肥推进基层力量创新,选派44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社区任基层治理指导员。
数月过后,他们干得怎么样?对社区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变化?12月14日,记者联系采访了三位正在社区忙碌的“老干部”,听听他们的“一线故事”。
当创新基层治理的“实验员”
施礼明是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四级调研员。今年,合肥市选派44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社区任职,施礼明便是其中之一。从7月中旬开始,他便来到包河区方兴社区瑞安居委会,走上了“新岗位”。
来到社区后,恰逢合肥选拔“红色小管家”,施礼明会同党支部一班人精心选配了6名红色小管家,在辖区4个小区分别组建“小区党建指导员+党小组组长+红色小管家”小区治理团队。
“主要是与小区业主和物业打交道,在上门走访的过程中,常态化开展反电诈、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爱国卫生运动等政策宣传。”一开始,施礼明也有困惑:一些业主不愿意配合信息采集。“基层工作确实难,向有经验的社居干部讨教了经验之后,一次次上门走访。”为了尽快熟悉社区环境,施礼明还主动找到物业,成为物业上门服务的“跟班”。久而久之,小区里居民渐渐与之熟悉起来,“路上碰见还打招呼”。
在社区工作这几个月,施礼明最大的体会是学习,“对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有了更深的领悟。”活学活用,按照包河区委倡导的“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动,施礼明所在居委会也成立了4个小区党组织,建立“居民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立体党建”组织体系,进一步延伸了组织治理触角。
当为群众谋福祉的“勤务员”
“我来社区是帮忙的,不是添麻烦的,让我们一起为建设和美社区增砖添瓦。”这是李宿平来到王卫社区后说的一番话。李宿平是合肥市政府办三级调研员,到王卫社区任职后迅速熟悉各项工作。六个多月时间,李宿平走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日常巡查、民意收集等工作。
社区居民史海峰今年43岁,因病一直没法工作。史海峰的父母年事已高,但儿子的情况成为挂在老人心头的痛。了解到史海峰的情况后,李宿平指导社区民生办为其申办了药补,同时帮助一家三口申请了公共租赁住房。“搬新家那天,老两口拉着我的手说感谢,印象太深刻了。”李宿平说,从那之后,他便充满了干劲。
今年下半年,王卫社区祥顺园片区在C5栋架空层预建一个党群服务站,为回迁居民党员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规划开始后,李宿平便主动承担服务站的“设计”,“要实用、实效,一站多能、一室多用,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宿平告诉记者,自下沉到社区后,作为一名基层治理指导员,他将好好利用任职这段宝贵时间,协调好基层各方力量,以居民满意为目标,组织动员辖区广大党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
当引领小区治理的“领航员”
“这几个月,深刻体会到基层防疫工作的辛苦。”同安街道周谷堆社区基层治理指导员汪荣萍笑着说,最紧张的阶段,做梦都在“提醒居民出示两码”。
汪荣萍是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7月20日正式到同安街道周谷堆社区任基层治理指导员。上岗后,她通过查阅社区工作台账,走访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红色小管家一起巡查走访、开展居民服务等形式,尽快了解、熟悉社区,融入社区。
小区支部书记换届选举,这是汪荣萍来到社区后接手的第一件“大事”。“筹备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大综治网络管理要求,将原先15个党支部调整为8个党建网格。”那次小区支部书记换届选举工作非常顺利,汪荣萍也借此迅速融入了社区日复一日的繁杂工作中。
周谷堆社区所在区域存有大片城中村,其现状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整治工作千头万绪,挺考验个人能力的。来到社区,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把工作做好。”目前,社区正在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小区物业一体化的大综治网格。在这个过程中,汪荣萍发挥沟通特长,联合小区物业将社区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目前的情况,汪荣萍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社区可派驻人员到小区物业,或者小区招聘党员进小区物业,让其成为社区帮手”。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乐天茵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5 03:49: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