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关于读书的五个问题,无人迟疑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4 14: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纸质书粉丝、旧书爱好者、实体书店店主、“读书博主”……为什么还在热爱读书

关于读书的五个问题,无人迟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读书,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有人因读书让生命变得辽阔,有人由读书奔向“诗和远方”,有人在书中获得了幸福和力量……

今天,我们选择五个问题,与读者探讨关于读书的那些事。

关于读书的五个问题,无人迟疑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郭尧摄

读纸还是读屏,今天你读书了吗?

清晨7:08,上班族小齐准时踏上开往宋家庄方向的北京地铁5号线,点开阅读软件,沉入自己的精神世界。通勤的近一小时中,她读完了《山河故人》最后几章,随后走出地铁站,踏进春光里。

今天,你还读书吗?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3本,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纸张还是屏幕?数字时代的追问,折射出当今人们阅读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多元。

最开始,小齐读的是纸质书,那给她一种“物理上的成就感”。后来,因为地铁上太拥挤,小齐购入轻薄的电子阅读器。再后来,不爱背包的她选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

在北京大学从事基层传播和新闻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张慧瑜,则至今保留着逛书店、买纸质书的爱好。

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书——从脚边“生根”,与天花板“亲吻”。藤萝掩映之中,书橱充当隔断,这里是学者阅读、研究的一片天地。

“记得读博士时,我把书放在床的靠墙一侧,让渡一部分床铺的位置,每晚和书挤着睡。”张慧瑜说,回校任教后,逛书店、捕捉新的学术动向更成为他每周雷打不动的活动。

书卷多情似故人,当选择渐趋多元,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春日夜晚,山西太原的退休工程师程爱琴的思绪,随有声书播讲者的娓娓讲述,来到遥远的西部——“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程爱琴感觉,虽然是听书,但拓宽了眼界,也获得一种日常的纾解和陪伴。

一位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博士生说,他特别喜欢买旧书,“通过页边的批注同几十年前的读者共读,这种跨时空的共鸣让我心生感动。”

2020年9月,硕士研究生秋鹏在张慧瑜首次开设的传播理论课上接过一本小说,作为课堂报告的奖励,“后来每次上课我都充满期待,今天慧瑜老师又带来什么书?”

在张慧瑜看来,书作为一种精神联结和意义传承,魅力始终未减。“书籍是对知识系统性的归纳收集。即便向电子书、有声书不断衍生,这一集合形式没有改变。”张慧瑜说。

重情怀还是要市场,实体书店生存之道何在?

今年是复旦旧书店营业的第24年。店主张强介绍,店里平均每天能卖出约三百本书。

一家体量不大的书店为什么能有这样的销量?

张强分析,一个原因是价格。“我们绝大部分书,无论放到哪个平台都相对便宜。”而最体现店主能力的,是收书时对价格的平衡把控,不能太贵,也不能太便宜,这样才能让书店长期运转。

2023年,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在图书销售中进一步降至11.93%,但仍有新书店不断开张,并找到了生存之道。例如,2023年2月,在上海陆家嘴诞生的混知书店,店主是畅销书“半小时漫画”系列的作者混知团队。

书店开业刚满一年,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我们的生存之道就是让顾客进来逛两圈便能掌握知识。”混知文化联合创始人罗润洲说。

混知书店有项独家活动备受好评——由“半小时漫画”主创团队带领客人们画知识,让大家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此外,书店还在探索“混知+城市共创”,与地方合作,用漫画讲述城市的知识,展示到书店中。

今年3月底,北京中关村大街上,风入松书店的重新开业吸引了众多爱书人的视线。

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王炜联合一批学者创办风入松书店,并将其打造成“京城文化坐标”。2011年,迫于经营情况,风入松停止营业。

13年过去,风入松因何“重生”?

书店主理人丁永勋告诉记者,风入松的重启更多是出于情怀。一位受益于老风入松的北大校友,创业成功后,抱着感恩之心发起了书店的重启。

老店新开,传奇续写。风入松的“重生”像一则寓言,告诉人们,美好之物终有后续。

被唱衰了十多年,实体书店没被电商打垮,也没被时代淘汰。“如果给现在的实体书店找一个主题词,我认为是‘创新’。”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说。他认为,中国实体书店经历了只卖书的1.0时代和融入咖啡、文创等业态的“书店+”2.0时代,已经迈进探索更多可能性的3.0时代。

打卡地标还是文化殿堂,图书馆变了吗?

周六清晨,中国国家图书馆。家住附近的刘先生带着电脑,早早加入等待入馆的读者队伍。

在周末抽出半天时间来国家图书馆阅读,是刘先生坚持多年的习惯:“家里也挺安静,但我更愿意来国图。这里有一种氛围,可以让我更好地沉静下来。”

这里没有高墙、不设院门、无需预约,只要你愿意来,随时都可以走进,用最低的成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

近代以来,图书馆作为知识启蒙、传播思想、孕育文明的重要场所,从中走出了一位位名人大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活跃在图书馆里,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图书馆相遇。这正是图书馆特有的魅力——一方承载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和追求的空间。

这份发源于图书馆的美好,传递到了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学校。

学校在学生上课、吃饭、活动的区域沿线打造了“流动式图书馆”,放置了8000多册图书和电子绘本,学校旁边的三沙市图书馆也免费向学生开放,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阅读,浸润幼小心灵,孩子们学到知识,学会了思考与表达。“永兴岛不大,但当孩子们走进图书馆,在书中能看到比眼前更辽阔的星辰大海。”学校业务副校长郭兴说。

今天,图书馆早已突破了校园的局限。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从1949年的55个增加到2022年末的3303个。

我读还是读我,如何重新定义阅读?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放过自己,这是我从苏东坡身上得到的启发。”镜头前的吴敏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苏轼等历史人物娓娓道来。

从电台主持人转型自媒体博主,她的个人IP“意公子”已在全网收获超3000万粉丝,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数字化时代,阅读的定义也被泛化。阅读对象不仅是印刷品,更是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的集合。不少人认为,刷知识性短视频也是一种阅读。

“历史里藏着万事万物运转的规律,要怎样读历史,才能为我所用呢……”90后女生都靓在镜头前,向观众介绍着“二十四史”。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像都靓一样,通过短视频介绍书籍,被网友称为“读书博主”。

他们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知识门槛,另一方面也适应现代人快捷生活节奏,能用较短时间了解感兴趣的领域。

机构调查发现,在Z世代读者眼中,泛阅读和严肃阅读的边界已经消解。00后喜爱的书籍中,网文小说位列第一。

许多年轻人在阅读以后,产生了写作的想法,甚至走上了全职创作网络小说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网络小说专兼职作者规模达2405万,作品数量3620万部。

网文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比如医生、律师等,将职业内容带进作品;也有外卖小哥、蓝领等,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才华改变人生。

有学者指出,由浅阅读、泛阅读走向深阅读,是培养年轻人阅读习惯的重要议题。

“纸质阅读并没有被取代,抽象性的文字阅读对于青少年的认知成长十分重要。”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这样认为。

“意公子”表示,尽管数字化阅读已成趋势,但她还是更享受纸质书阅读,包括纸张的翻阅感,以及随时用笔记录感受。

都靓表示,深度阅读有时像一场搏斗,开始并不愉悦,但最终会有收获。

束之高阁到走向大众,古籍何以“活”起来?

在某平台自营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官方旗舰店上,王国维辑校《竹书纪年》位居销量榜首,单价10元,好评如潮。书友留言:“普通读者通过这种方式直面古籍,获得启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古籍数字化,让实体书爱好者获得充足供给,也为线上阅读开启方便之门。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在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正式上线,免费面向公众开放,曾囿于深宫的厚重典籍,成了百姓触手可及的文化食粮。

从“一册在手”到“一屏万卷”,对学者来说,缩短了学术成果的生产周期,深刻改变了研究范式与思维方式;于读者而言,在翻越时光而来的智者叮咛中,以更广阔视角,看待此身、此生和世界。

虚拟现实、数字展厅、智慧讲解……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古籍“走进”人间,人们“步入”古籍。

出门旅行,《黄山志》摇身一变成为绝佳的旅行指南;《食医心鉴》等传统食谱成为店家的特色宝典;《古今碑帖集成》《芥子园画谱》中的审美元素,融入文创纪念品而成为游客首选。

“传统古籍所表征的‘知识仓库’正以各类‘金蝉脱壳’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实现新的扬弃。”故宫古籍保护鉴定专家翁连溪表示,只有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古籍、爱上古籍,才能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充满新的生命力。

无论阅读形式如何更迭、无论阅读时空怎样变幻,“开卷有益”永不过时。(据新华社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阔别13年网红书店风入松书店回归,海淀世界读书日活动拉开序幕
...区为市民朋友们奉上春日书香盛宴。阔别13年的网红书店风入松书店、“百万学子大书房”中关村图书大厦一同回归,以崭新的面貌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拉开2024海淀区“书香海淀 阅享青春
2024-04-01 09:44:00
古旧书“返青” “风入松”回归
...校旧书市集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古旧书“返青” “风入松”回归“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旧书市集活动走进北京大学。“这是两只手在举起编好的竹简,猜猜是个什么字?”正在摆摊的北
2024-04-29 09:36:00
“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旧书市集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
...。活动邀请中国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孔夫子旧书网、风入松书店、上海三联书店·微言小集、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水木书屋、纸上声音书店、文惠书园等10余家文化单位齐聚北大,荟
2024-04-27 23:09:00
风入松书店重开,接续“诗意地栖居”
...转自:中国新闻网3月28日,曾被称为“京城文化坐标”的风入松书店,在北京大学南侧的海淀区中关村大街9号重新开业。风入松书店老读者、北京大学师生代表、新闻出版界代表参加了开业仪
2024-03-29 18:20:00
彭震尧:古旧书店创始人
2001年,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工作人员清点、鉴定从国外购回的宋版《思溪资福藏》。1994年至1995年,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协助工作
2023-08-03 15:01:00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等一批珍贵古籍正在展出,江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温妍钰现场演示古籍修复,让读者近距离感受珍贵典籍魅力。上饶市新华书店推出的城市新华书店IP品牌形象“饶乐乐和
2024-04-21 02:39:00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公家,希望把这些书留在公共文化单位保存。如今珍藏在图书馆的一些珍贵善本,许多与他有着很深的渊源。宋版书因其久远性、稀缺性、考究性而价值连城。江澄波对于自己最早收到宋本的情形历
2024-03-15 06:30:00
北京书市开启春日文化盛宴
...,其主要业务为收购、销售专业类图书,并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学术科研单位和专业读者提供专业图书及文献资料。书店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培训和讲座,使更多人融入传统书店。希望能通过全国
2024-04-24 13:36:00
春日,携一卷泛黄的书回家
...罗镇的风雨桥上,孩子们在户外阅读。新华社发上海古籍书店的古旧书。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光明图片中国书店旧书专区。本报记者 韩寒摄/光明图片 北京报国寺旧书市集上,读者在精心挑
2024-03-26 03:4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