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车展结束在即,2023年的广州显然要感谢华为和丰田带来的热度。如果没有丰田普拉多,没有广汽丰田喊出合资不代表落后,这一届车展的看点,几乎不会比2022年因为疫情取消,但又忽然恢复的车展多多少。
普拉多被一轮又一轮的观众围住,这届车展的车型亮点是越野、超跑、MPV,背后是车企们在卷无可卷之后,只能奔向之前不太注重的小众市场里找新的盈利机会。
广汽丰田喊出合资不代表落后,日产、大众等说要用中国模式好好造适合中国的车,是车企卷无可卷,接下来的明路是卷价格,背后是拼运营效率,甚至让全球的资金来为中国市场竞争回血。
而感谢华为,则是要感谢这个品牌全年带来的一系列热度,让更多的人想买车消费。这次的广州车展里,华为也不再内敛,直接在新能源主展区里布置了鸿蒙智行的展台,包括现在热卖的AITO问界M7、马上要上市的智界S7,还有华为2023年最重磅的那款车AITO问界M9,这3款车就直接拉动了人流量,整个展台的人潮直到下午4点半接近闭馆时,才会慢慢散去。
能够看到,中国汽车消费者对华为这个名字的信心和热爱非常之大。即便是广州车展之前何小鹏和余承东因为AEB空中对线,之后应用华为自动驾驶安全新技术的车型3天2次碰撞事故,亦或者是9月时余承东说曾在发布会上介绍华为推出了业界首个“全向防碰撞系统”时形容倒车相撞都难后,时间过去2个月,那台AITO问界M5试驾车却在东莞骑到了比亚迪海豚车顶上。以及,后续头部媒体对其进行了直播测试,也发现了其AEB刹停速度,低于广告片的宣传。
如果放在蔚来或者小鹏身上,舆论和销量的走势可想而知。但,对于华为来说,这一切并没有太大影响。根据最新的11月13-19日周销量统计,这一周里,AITO问界新M7连续第三周超过了理想L8,单周销量3600台,距离理想L7越来越近,如今单周只相差500台。从华为预埋的大招看,理想和华为再次暗战
市场总有领头羊之争,对华为来说,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里的主要对手只有一个,就是销量水涨船高,与自己的产品、用户群体在多个方面深度重合的理想。
理想ONE和AITO问界M7在2022年的遭遇战是一番战,结果是华为取胜,AITO问界M7快速销量破万抢走了理想ONE的销量,也逼着李想快速反应,直接停产理想ONE,换上新的理想L系列。
华为的反击,是用理想的模式打败理想,于是AITO问界新M7出场。目前,两家企业在相关传统汽车驾驶、功能、空间等领域的竞争,已经如销量走势一样打成平手,谁都没法速胜对方。
所以,二番战即将开始。从最新的官宣消息上看,新一轮的争夺点就在自动(智能辅助)驾驶相关领域里。
仔细看2023年后半年2家企业的动作,都是在单车的高速NOA主动领航做到了行业前列的位置之后,开始主攻城市NOA。
发布时间上理想更快,而节奏上华为逆转,反而更快。
理想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上公布了通勤NOA的计划,9月开始向早鸟用户推送内测版本,10月覆盖20座城市,11月覆盖50座,12月达成全国100座城市落地。
华为则在9月12日,宣布ADS2.0系统升级后具有了“全向防碰撞”功能,并直接官宣12月全国都能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辅助驾驶,关键词虽然不是遥遥领先,但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清晰易读。
不过,这种PPT上的表述不能当真,回头来看,还是要看企业行为如何来做。
目前双方的已知做法是,华为暗中掏出了新的硬件进行补强,而理想的选择是,对软件进行新一轮补强。
华为的新一轮补强,预计首先出现在和奇瑞合作的智界S7身上。不再是速腾聚创的M1激光雷达,而是华为自研的Lidar,主要变化是,线数从之前的第一代96线、125线,升级到192线,探测距离(10%反射率下)从150米提升到250米,点云密度会有所提升。
这则消息在11月初被曝光,激光雷达相关产业的人士也对此进行了分析,“华为这家企业的逻辑很独特,在一众新势力们都在向特斯拉进行靠拢,主攻BEV/OCC等架构和算法时,它却反而掏出了硬件能力。”192线的激光雷达,一方面是证明华为对目前GOD技术等软件能力的自信,而另一方面,它还觉得业界所说的L3级以上自动驾驶要靠V2X才能实现未必正确,所以还在砸钱继续搞识别能力更强的激光雷达。
192线新激光雷达的好处也不难解释,就是对更细小的物体、障碍等,有更好的感知表现。
而李想所做的,是最近和轻舟智航的新项目。除了内部对自动驾驶的自研,李想还进一步将轻舟智航引入理想的智能驾驶供应商。于是,理想的智能驾驶路径从之前的,全都自己搞,切换到了如今的,低配车型搭载的ADPro由轻舟智航和理想汽车协调来搞,高配车型上目前搭载的技术能力最高的ADMax,还是靠自研进行突破。
这种操作的指向性很明确,理想要进一步让车价有下探的空间和能力。目前,轻舟智航在自动驾驶业内是以成本杀手的形态出现,其在2022年5月对行业官宣,自己的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成本低至1万元人民币。而在彼时,其他的成本杀手企业,如首个将L4级方案控制在1万美元内的元戎启行,其在同一时期的最低成本约为2万美元。
擅长成本打磨的理想和擅长成本压缩的轻舟智航,二者目前被爆出的合作模式为,理想将ADMAX的核心算法等,通过轻舟整合与优化,将关键能力释放到ADPro上。目前在市场终端,AITO问界新M7和理想L7/L8的争夺点也正在与智能驾驶配置,理想采用的是智能驾驶系统融合在车价中的策略,理想L7与L8的Pro版本与MAX版本差价都在4万元。AITO问界此前采用选装形式,在M5版本上选装费用为3.6万元,在最新的AITO问界新M7上使用了理想的与车价融合模式,智驾版与非智驾版之间差价为2.5万元。
简言之,二者在同类车型上的表现在很多逻辑上同质化,所以消费者逐渐在对比中转为价格敏感型。于是,谁能先把智能驾驶的价格压下来,不论是2024年推出新款,给新版本车型更低定价,或者是直接官方宣布价格权益调整,都会是率先拿到销量优势的一步好棋。
当然,还会出现的那个局面是,巨头和巨头之间斗法,不说殃及池鱼,但却会带动起周边的体系链,甚至引发行业相关的蝴蝶效应。自动驾驶必降价的2024年,因为还有特斯拉FSD入华
蝴蝶效应,首先关于零部件供应链上的巨头们。整个行业的跟随效应很是明显,所以,华为的激光雷达思路,会引发相应跟进,理想如果能快速降本增效成功,同类方案也会层出不穷。当然,已经可以预见的还包括,中国自动驾驶巨头地平线的新一代产品征程6的出现,以及最关键的,特斯拉FSD距离进入中国已经倒计时。
征程6的出现会改变什么?目前可见的是,它在寻求从英伟达手里抢走份额,使用的模式是,技术能力上对标英伟达的新产品,但价格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去吸引主机厂。就在广州车展上,地平线很低调的举办了内部交流沟通会,关于征程6的关键信息浮出水面。
它是主要满足接下来3-5年城区NOA发展时需要的高算力需求,数据驱动优化上,专门针对现在的BEV感知(主要还是卷城市NOA)等优化,总线、效率、图像画质、兼容传感器、MCU等等都有优化。简单说,就是中国相应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内卷造的一套方案。
而价格的话,很可能继续维持在征程5时的局面,不到英伟达成本的一半。2022年下半年,地平线余凯曾对外表述过相应的成本竞争,英伟达Orin为400美元左右,征程5不到200美元。不过,因为英伟达供货量较大,所以其成本分摊最终表现较好。而此次的征程6,还会是又有高端产品,也有中低端产品的布局。地平线自己的宣传,其实就是这一次新芯片的核心竞争力,“车企既要又要,征程6应有尽有”。
所以,内卷这件事上,高算力的芯片和解决方案肯定是降价逻辑。因为,竞争越大,价格越透明,这是铁律。和特斯拉进入中国后不断降价,是相同的道理。
然后,谈及特斯拉,最大的变量自然也是它。先是马斯克来华,会见相关部委,被传可能有FSD落地消息;到今年10月,特斯拉被传组建中国的FSD团队。再到眼前的11月末,特斯拉官方正面回应FSD在中国确实正在推进中。至于对功能的猜测,在之前已经公布的车主手册等信息(后官方对其删除)里,也有着端倪。
进入中国,会带着Beta的后缀,而支持的功能在当前的市场里并不算特别出彩,包括沿着不同路面行驶、左右转弯、通过环岛、上下高速等。而鉴于其在海外市场的相应表现,有相关机构对此在中国的路况下进行过模拟,答案不容乐观。
除非,进入中国时的版本是FSDV12,取消了Beta后缀,被马斯克誉为十分强大,拥有端到端能力,但跳票了多次的那个版本。
而如果不是,那它的降价则大概率是板上钉钉。原因很简单,技术不具备唯一性,价格却又太贵。
技术唯一性上,城区的NOA主动领航,目前小鹏、理想、华为、蔚来,包括接下来的小米、极越,以及其他的新势力都在进行推进。上文中的理想和华为城市NOA之争,就是特斯拉面对的很大挑战。
效果难分伯仲之下,特斯拉FSD目前的价格表现则完全是跟不上。
蔚来最新的智能驾驶按月订阅模式,价格已经来到380元/月;
极越在2024年应用OCC技术后,按日付费的价格会低到20元左右;
华为系的很多车型,目前是2.5万元或者3.6万元选装或买断;
理想是融合到了车价之中。
而特斯拉的价格是6.4万元,比起当前中国车企的主流水平,要贵一倍左右,所以目前最新的观点也是,其一旦进入,大概率会降价3万元进行推广。写在最后:
另外,除了上述的车企和供应商竞争,会导致自动驾驶价格下降之外,大环境里还包括,激光雷达行业的惨淡,逼着它们不得不快速完成成本下探,否则可能这一行业会在几年内难以崛起。
在中国市场,装备了激光雷达的车型并未带来颠覆性的体验,这已成消费认知现实。所以,越来越多车企在推动纯视觉方案。
而全球各地的智能驾驶需求又完全不一致,造成了脱节。在海外市场,激光雷达并不好完成上车。比如,去年9月德国激光雷达公司Ibeo申请破产,11月激光雷达上市公司Quanergy退市,同期全球激光雷达第一股Velodyne和Ouster两家上市公司宣布合并。
所以,基于这些,智能驾驶领域的内容几乎在2024年必是有较大幅度降价的趋势。这对于少数企业自然是好事一件,比如今年小鹏G6的起势,很大原因就是其把智能驾驶和整体产品力做到了一个新的亲民水准。
所以,明年的看点非常多,包括华为理想的PK,再包括特斯拉行不行,以及能不能到白菜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