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电视剧《珠江人家》在央视一套播出第26集和第27集。陈立夏的授业恩师陈冶冰遭遇不测。在日寇统治之下的广州城,粤剧名家陈冶冰誓死不与日寇合作。她不仅自己不与日寇合作,而且希望自己的徒弟们也能谨遵师命,不与日寇合作。这种视死忽如归的决绝态度,让部分观众不理解。
其实,部分观众对于陈冶冰的不理解,从《珠江人家》的刚开局便已经出现了。当时,戏曲界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现代模式当中,尤其是粤剧方面,不仅可以博采戏曲众家之长,而且还会借鉴西洋内容,尤其是电影内容等等。当时,师父陈冶冰便对这些看不惯。但是,她还是让陈立夏由着性子来。
显然,师父陈冶冰在坚守传统。当时,戏曲界男女不能合班。所以,年少的陈冶冰,为了粤剧学艺,生生拒绝了张太平的爱情,宁愿单身一辈子。可以说,陈冶冰的一生,就是为粤剧倾注的一生。乃至于北方很多地方,男女已经可以合班的时候,陈冶冰依旧坚守传统,拒绝合班。
部分观众不理解,甚至于不认同,认为陈冶冰是顽固不化。实际上,反倒是陈冶冰的这种固执与坚守,让她作为文化特征出现的时候,显得非常可爱,可敬。合班,当然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但是,在绝大多数人都追求时代潮流的时候,我们的文化生态当中,也可以塑造出几个坚守传统,不追潮流的。这便是中国文化最为有意义的地方。
比如说,清华四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大家都追求现代潮流的时候,他选择了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自沉。陈寅恪老师在写王国维先生的祭文当中,便认为,王国维先生的自沉,属于为自己的文化而牺牲。这是一种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自沉。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到中国文化传统当中来,便可以一探究竟了。
反观《珠江人家》当中的陈冶冰,也是同样的道理。她在捍卫一种粤剧传统。这种传统的对错,我们是可以姑且不论的。这种捍卫本身,便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而这种捍卫,很多时候,意味着的,便是牺牲本身。所以,等待粤剧名家陈冶冰的,也一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
面对日寇的侵略,尤其是日寇提供的中日戏曲的大交流,陈冶冰拒绝合作。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模式。然而,在日寇统治之下的广州城,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显然不被日寇所容忍。所以,日寇不让陈冶冰师父的粤剧班子演出,在经济上,断了粤剧名家们的口粮。
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陈冶冰饿晕。即便是徒弟陈立夏送来了大米和蔬菜,这位师父也拒绝食用了。这种气节,颇有一些朱自清先生不吃外国大米的意思。不吃饭,就必然饥饿,饥饿久了,就必然要离开人间了。在陈冶冰那里,生死已经不重要了,她对于粤剧的捍卫,反倒是更为重要。
这其实便是粤剧的另一种信仰,是陈冶冰归于自己的粤剧文化了。我们普通人认为,这是顽固不化,而到了真正归于粤剧文化的陈冶冰那里,这是坚守,是气节,是信仰。很多普通人,是以生死为最大前提的,只要能够生存,就可以放下尊严,放下自己坚守的文化。而对于真正进入到了中国文化当中来的人而言,是放不下的。
等待陈冶冰的,其实就是为粤剧文化而死。面对这种决绝,日寇当然想要在精神上打倒陈师父。奈何,中国文化之高洁,是日寇无法打倒的。陈冶冰师父之决绝,更是打不垮的。肉体之消灭,反倒是彰显了精神之伟岸。这种伟岸,是未能进入文化信仰行列当中的观众,所不太容易触碰的。
《珠江人家》为观众们塑造了这么一个决绝的陈冶冰,是值得点赞的。从陈冶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力量,而我们自己,似乎也可以成为各自领域当中的“陈冶冰”。(文/马庆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2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