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京大学3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介绍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从2020级开始展开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考核评定方式的成效。这项改革突出“不要把学生捆绑在成绩上”,用优秀率和优良率替代GPA,并将学生的成绩分为A、B、C、D、F五个等级。
放弃GPA实行等级制 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进行素质提升
在实行等级制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对学生们组织3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支持度达到8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表示,“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我们认为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95分以上。”生命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素质提升。
王世强表示,实行粗线条的等级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本身的主要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关注成绩上一分半分的得失;能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把成绩“卷”到高处不胜寒的分数,从而省下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实践锻炼和素质拓展,包括科研创新、社团活动、产业实习、大师讲座、学科沙龙等。选课时,学生也能更多地关注知识结构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适当选修一些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等交叉学科的课程,相对减少对课程给分的担忧。
在北京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上,王世强说:“如果一个学生长期习惯于刷题和寻找‘通关秘籍’,就会不习惯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不习惯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希望通过这次“等级制”的尝试,能够促进每位同学在北大更好地放飞梦想。
过去,在高强度学业考核压力下,很多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试点实行后,有北大学生表示,达到成绩优良之后,身边的同学会选择出去实习、做科研、去社团练习舞蹈……大家好像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对于改革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有学生担心出国深造、跨专业保研时,会遇到对方院校更认可GPA的情况。对此,生命科学学院表示,为确保国内外高校准确理解该院的学业评价标准,学院会在成绩单上附加相关等级制成绩评定的说明,告知对方若有疑问可以来电沟通。生科院同时指出,除了学业成绩,多数国内外知名高校更看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持久的好奇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多所高校尝试取消绩点 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消息,近些年,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即用A、B、C、D、F等字母表示学生的成绩水平,而不再用百分制或者绩点制。
2015年,清华大学宣布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F等12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百分制。
2019年5月20日,清华大学发布GPA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是教师的学术权利,教务部门尊重教师的学术判断,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同时,2019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对等百分成绩”。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但同时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于成绩的转换和存档。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胡娟认为,取消绩点能够给学生松绑,让学生更关注学习效果本身,更注重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盯着学习成绩和考试本身。不过,解决绩点问题的关键,不仅在高等教育环节,更在于改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我们的社会能否打破工具理性和标准化倾向,建立起多元化的人才观,能否摆脱功利导向和优绩主义陷阱,造就多向度的自由人,才是绩点制改革能否生效的关键。
知多D
GPA
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是目前国内大学评价学生的关键指标。
GPA计算会将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因此,学分不同的课程在GPA中的权重也有所不同。(注:不同学校GPA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以各高校官方网站为准)
专 家 声 音
建立科学多元的整体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良方”
对于高校取消绩点试点的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取消绩点制,实行学业成绩等级制评价,是为了破除“唯分数”“分分必究”,这对引导优秀学生从重视考分到重视提高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他也指出,单纯的取消绩点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功利主义等现有问题,建立科学多元的整体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良方”。
绩点制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据了解,中国高校最初普遍采用绩点制是为了方便不同学校、专业的学生考评学习效果,行至今日,与学习质量评估挂钩的绩点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眼中的校园“硬通货”。绩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保研、评优、出国深造等挂钩,很多大学生为了保证绩点不敢选择有难度的课程,为了绩点的分毫得失投入大量精力……从而导致了“绩点为王”的“功利学习”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很多国家的高校采用绩点制,绩点本身并不是导致学生完全被成绩“裹挟”的关键,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绩点为王”的问题。
“应该真正建立一个整体多元的评价体系,适当确定绩点的权重。绩点制也好、等级制也好,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储朝晖认为,科学先进的整体评价不是“以某个模式简单加一个总分数”,而是应该从多方位出发,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特征、状态等,进行整体、多元的评价。
据了解,2020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已提出,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整合:董淑云
综合:央视网、中新网、北京日报、首都教育等 制图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