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信念,让芳华永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04: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信念,让芳华永存

——追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

【追思】

“想说的话很多,说不出来。”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强光一闪,火球迸放,一声巨响后,蘑菇云腾空而起。不远处的一座碉堡里,紧张地关注着这一切的陈能宽,激动得不知说什么。

那就写诗吧!那就填词吧!

“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在这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一天,陈能宽将自己的澎湃心潮,填进了一阕《清平乐》里。

“他不善言辞,沉重的压力一直压在心头。所以到最后,把压抑已久的情绪全部铺写出来,才有了这样一首‘东方巨响’的词。”59年后,参与陈能宽学术成长采集工程工作的吴明静告诉记者。

日前,这首题为《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词,出现在北京一个展览里。在陈能宽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这位“两弹一星”元勋办了一个纪念展。不大的展厅里,诉说着陈能宽参与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的经过。踱步其中,可以看到熟悉的蘑菇云,荒凉的戈壁滩,以及诗词。

是的,你没看错,诗、词。甚至,展览还为这些诗词专门设了一块区域。

这就是陈能宽,与他那隐姓埋名的“两弹”研制生涯不一样,这位大科学家潜藏着浪漫的一面——喜欢音乐、游泳、排球,特别是写诗填词。

1962年年初,他“万里西行”,远赴青海高原,带着自己的户口,带着对原子弹爆轰试验的期待,挥笔写道:“八百年前陆放翁,一生但愿九州同。华章夜读精神爽,万里西行意气浓。”

1964年6月,在海拔3000多米一次又一次爆轰试验后,陈能宽领导组织了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解决了核试验前一系列问题。“一呼百应通南北,驷马奔腾破钟奇”,他兴奋不已写道,“且待春雷贯东西”。

4个月后的10月16日,那声“春雷”果然响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陈能宽期待已久的“天高云淡日”,且早已胸有成竹。在“春雷”还未响起的那年7月,他在一首题为《归期》的七绝里,尽情释放成功在望的自信和欣喜——“君问归期应有期,自古骏马亦停蹄。待到天高云淡日,丹心相见比高低。”

我们不知道,这首《归期》是写给谁的,也许是家人,抑或是朋友。不过,这一天并未成为他的“归期”。他继续埋首大漠,参与氢弹研制攻关。氢弹研制成功后,又参加了我国大部分核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直至80年代中期,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陈能宽晚年以一首《述怀》,对沉默而又“巨响”的那段人生做了总结。

很多人好奇,一位科学家,怎么就成了诗人?

我们可以从那次“万里西行”中,寻找答案。“从北京到青海,年纪大的也好,年纪轻的也好,都有妻室儿女,但是说走就走。那么,就互相鼓励吧,写诗写词。”陈能宽曾如此坦白。

是的,他们都知道,要面对的是何等艰苦的环境,要承担的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但,他们义无反顾,他们互相打气。只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股热流在奔涌。

这股热流,让陈能宽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突破重重阻碍奔赴新中国;这股热流,让陈能宽在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时,毅然转向原子弹爆轰专业;这股热流,让陈能宽在国际学术界和中国科技界销声匿迹长达25年,甘献年华终不悔。

“如果我有什么不幸,你要想得开,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儿女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他在一封家书中如此安慰妻子。

是的,“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这就是陈能宽和那一代人内心深处奔涌不息的热流。

即使到了花甲之年,陈能宽仍然能感受到这股热流。他赠诗戈壁滩友人,“相隔千万里,同行未下鞍”。他与同事互勉,“长雁传壮语,斯人共芳华”。2016年,陈能宽去世了。但他的这股热流在诗词里继续传递。

古人云,诗言志。在这些陈能宽自嘲为“打油诗”的诗句里,我们可以读懂一位,甚至一代中国科学家的情怀和担当。1992年11月,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陈能宽等“两弹一星”元勋在一次会议上重逢。这几位老者抚今追昔,壮心不已,一起赋词曰:“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作玉帛酒,共创富强。”

芳华易逝,信念不老。共同的信念,让芳华永存。今天,他们已远去,但芳华就在我们身边。

(本报记者 陈海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真实的唐僧
...这并没有让唐僧退缩。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取真经的信念鼓舞着唐僧,他回想起《历游天竺记》一书中记载的高僧法显西行取经的事迹,这更加坚定了他西行的道路。公元629年,唐僧正式踏
2024-02-10 10:24:00
恒丰银行荣成支行党支部开展系列党建活动
...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国之路,扎身投入到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工作中,在飞机坠毁即将逝世的瞬间,用血肉之躯保护了至关重要的研究资料。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以身许国
2025-04-29 17:44:00
对话可控核聚变科学家:从奥本海默到人造太阳,人类无限清洁能源梦还有多远?
...的关注,同时,也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历史时刻,“见证”原子弹这一最具毁灭性武器的诞生过程。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核反应的实现不仅扭转了战争的结局,也改变了世界的能源格局。从
2023-09-13 18:00:00
...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为社会的进步默默付出。(作者:张陵,系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2024-06-13 02:56:00
周穆王西行3.5万里,是怎么一回事?日本学者提出颠覆性观点
引言:神秘的西行传说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故事,那就是周穆王的西行之旅。据传说,周穆王率领庞大的军队,穿越千山万水,最终登上西王母所在的昆仑山,与西王母相见并得到长
2024-02-23 23:07:00
丘处机万里西行,换来全真道教的繁荣鼎盛
...请丘处机,丘慨然应命。丘处机之所以不顾自己70高龄而西行,主要是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南宋、金、蒙古国三方较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成吉思汗,为全真道的生存与发展考虑,与蒙古交往乃是
2023-06-21 13:02:00
...订方案开始,夜以继日地忙碌在现场。他们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把这项工作干好、干完美,让职工暖心。兰州综合检修组在西固变电所拆除旧暖气时遇到了难题,一组暖气重达一二百斤,要运
2023-11-13 07:44:00
日本政界人士:绝不允许日本政府篡改历史
...而作出努力。栉渊表示,日本政府常常用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来强调受害者身份,却对发动侵略战争及殖民统治这一前因避而不谈。这种行径是企图掩盖甚至扭曲历史真相。日本众议院议员
2023-09-18 14:01:00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这种组合非常稀有,在宇宙中万里挑一
...是木星引力撕碎了彗星的话,地球就将遭到相当于数亿颗原子弹的撞击伤害。 更进一步来看,地球在太阳系中由内到外排在第三位,刚好位于太阳系宜居带内,并且地球也是为数不多拥有强磁场
2024-06-04 17: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