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评论区也被“定制”了意味着什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6 11:24:00 来源:杭州网

前不久,有网友发帖称,在某平台观看一则“男女吵架”视频时,发现自己和妻子看到的评论区留言内容竟然不一样,自己这边的以男性立场为主,妻子那边则多是站在女性立场的评论。

同一个视频,评论区却展现出两个不同的世界。“男女有别”的背后,让人不禁要问,难道评论区也被算法控制了?“信息茧房”真的无处不在?

评论区也被“定制”了意味着什么

左图为男生评论区,右图为女生评论区

“信息茧房”并不是算法时代的产物。2006年,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所著的《信息乌托邦》一书,就提出了“信息茧房”概念,指的是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置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茧房”的形成。近年来,一些社交平台、商业网站凭借强大的算法推荐技术,向用户推送“定制”的信息产品。“你所看到的,都是你想看的”。这句读上去有点拗口的话,就是如今社交平台运用算法推荐后读者所面对的真实情况。然而,算法介入到评论区,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很多人之所以喜欢翻看评论区,一方面是想看一些带着温度和思考的表达,从而获得启发;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让自己有更全面的思考,防止偏见产生。有网友说,有的评论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表达不出的话,是互联网上的“嘴替”。

在常人印象中,我们每个人看到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短视频时,评论区里网友评论的排序应该是一样的,排序靠前的评论会优先被看到,特别是在一些爆款文章或短视频的评论区,排在前面的评论往往具有代表性、引导性。比如,有些社交平台的评论区,网友评论以点赞数多少来排序,那么点赞数第一的评论显然被更多人认同。

当算法介入评论区后,每个人所看到的评论,是经过大数据“精准画像”,系统选择性地投喂我们的评论内容。也就是说,当你想看看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很多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个“楚门的世界”。

评论区是洞察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同立场、不同背景的网友各持观点,人人有权发表意见。而在算法的干预下,评论区的“信息茧房”几乎是一个堡垒,网友很可能陷入其中而未察觉,不知不觉间被带了节奏。

如果评论区被算法所“定制”,其带来的危害比一般的“信息茧房”更严重。

其一,限制了认知。“评论区里有人才,个个胜过李太白”,看评论区已经成为许多网友的习惯,通过评论区,我们能了解到更丰富的信息、更多元的观点,看到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增加了帖子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评论区被算法控制,那么网友首先看到的将是相似的立场和雷同的内容。

其二,强化了偏见。“真理越辩越明”。评论区本该是一个不同观点碰撞、交锋的地方,人们在争论中深入思考,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达成新的共识或生成新的认知。而在算法控制下,网友在评论区看到的多是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内容,在不断重复中强化了固有偏见和喜好。有网友坦言,一开始持有某种观点时内心也是有些犹豫的,但一看到评论全是跟自己一样的声音,顿时觉得自己的声音就是主流的声音,而一旦遇到不同的观点,就会马上否定,越来越无法接受新观点。

当然也有网友反映,发现自己跟帖评论后,平台在给自己推送的文章中,评论区置顶的全是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评论,意味着算法或许已经从过去“你喜欢什么就推送什么”拓展到了“你反对什么就强化什么”,似乎这样能使用户粘性更强。

其三,形成了误导。有的网友经常说:“我是来看评论的。”评论区的评论,特别是排在前面的评论,最先进入网友的视线,一些爆款文章或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动辄数万条,网友几乎不可能全部看完。因此排在前面的评论,很容易引导网友对某个话题的看法。然而,评论区的算法推荐,让排在前面的评论不再具有代表性,反而在迎合网友的喜好或者刺激网友跟评,让网友陷入“观点茧房”中。

其四,对青少年“三观”养成造成不良影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网上“冲浪”时,评论区是他们观察世界和进行交流交往的重要渠道,如果评论区只根据其自身的喜好来呈现评论内容,那么会导致他们的视野越来越窄,价值观也容易走向偏激和片面。

评论区也被“定制”了意味着什么

图为网络截图

有学者提出,一个容许观点自由表达的完善机制,包括人们必须处在不被主观筛选、没有人为干预的信息之中。评论区作为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如何突破“信息茧房”,让观点自由表达和呈现?笔者有以下三点想法。

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2022年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对评论区内容的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主要关注点在于评论区的违法不良信息处置上。而对于评论区算法推荐等更为隐蔽的手段,现行的法律法规尚未予以重点关注。这需要呼吁立法应尽快填补空白,同时也对将来的法律法规的前瞻性提出更高要求。

算法使用也应有边界意识。科技发展本身是中立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信息茧房”的出现而否定相关信息技术的进步,更不能走向反对技术的另一个深渊;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服务人,而非束缚人,应该推动社会进步,而非阻碍发展。小小的评论区,牵动的是大的互联网舆论场。算法不能只为了追求流量而被滥用,而应在努力提供多元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公众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警惕被“定制”的评论区带偏。对网友来说,互联网本应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非控制自身的“茧”。面对无孔不入的算法,也要提醒自己,勇于打破对互联网的依赖,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尤其在一些突发热点事件中,不被评论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试着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学会更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评论区是网络内容供给的重要一环。在“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管好用好评论区,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很有必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刷一个视频,我和你看到的评论区是不一样的”短视频评论区现“私人定制”□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网上购物时会习惯性点开评论区,为是否下单提供参考;看网络
2023-10-13 00:50:00
...的点评和跟帖大不一样,有的家庭话题,父母看到的前排评论是家长自诉不易,子女看到的评论多为孩子埋怨家庭;有的情感话题,男观众看到的评论向着男性,女观众看到的评论向着女性……这种
2023-09-16 22:51:00
“法式”生活丨评论区“哭穷”让票价跳水?大数据“杀熟”侵犯消费者权益
...哭穷”会让票价跳水?此前有报道称,一位博主通过多次评论“机票太贵买不起,太穷了”使机票从4300元降至1903元。2000多元的价差让网友们格外注意,开始争相在各社交平台刷评
2025-01-10 15:21:00
《瞬息全宇宙》导演回应网友评论 呼吁别偏激
...出的影迷们,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故事、这些角色意味着很多,所以任何对这部电影的轻慢都感觉是对自己的攻击。但是为此去攻击他人,则对所有人都不利(也与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相左)
2022-12-31 00:34:00
机票骤降2000元!对大数据“哭穷”,真的管用?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吐槽机票贵的帖子,在评论区里跟帖网友也发着统一的句式,只为了把机票的价格“打下来”。近日,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
2024-12-31 09:09:00
坐井观天的互联网用户,永远逃不出”信息茧房“
...,看同一条关于“男女吵架”的视频。然而,他们看到的评论,却截然不同。他看到的排名靠前的评论,都是站在男性角度的,指责视频里的女性太作了;而女友则相反,看到的全是为女性说话的。
2023-09-09 17:07:00
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反复评论机票太贵能便宜2000多
...经历,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要4309元,他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就变成了1903元,优惠2000多元。让系统给自己的人物画像从“想要进行跨国旅行
2024-12-15 08:17:00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吐槽机票贵的帖子,在评论区里跟帖网友也发着统一的句式,只为了把机票的价格“打下来”。“看到大家这么做,我也试了试,没想到跟风吐槽了三四天以后,机
2024-12-31 07:45:00
对着手机“哭穷”,真能把机票价格打下来吗?搜狐科技实测
...充斥着“人机”一般的吐槽。网友们在机票查询页面频繁评论“机票/酒店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并点赞低价机酒的评论,以此影响平台的价格推送。搜狐科技随机询问了几位网友。有人表示
2024-12-18 18:1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