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讯(记者 邓成财)为有效破解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整体配备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今年,海东市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采取配强力量、提升素质、严格管理和保障激励等措施,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以“定向+招聘”为渠道,海东市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了“校地合作”平台,签订4项社区工作者合作培养专项协议,建立定向输送机制,3年内高职学院每年至少选派10名当地户籍的社工专业应届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今年定向吸纳社工专业毕业生5名,安排优秀实习生8名。通过社区内“找”、社区间“调”、社会上“考”等方式,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懂管理善治理的人才吸纳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积极对接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为社区公开招聘“三支一扶”志愿者47名、公益性岗位21名、残联专干12名。
同时,以“严管+实考”的方式,激励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海东市加强县级备案管理,参照干部人事档案“一人一档”的标准建立446份社区工作者档案,组织部门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档案,民政部门管理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档案,实现标准化档案管理全覆盖。采取“月监测+季评估+年考评”的考核方式,建立居民代表和驻区单位代表满意度评价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不能正常履职等情形予以相应处理,确保能者上、优者进、劣者汰。
为让社工队伍整体向“一人多证、一岗多能”迈进,海东市以“一专+全科”提升能力素质。将学历素质提升和取得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业准入条件,按照“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培训1059人次,动员24名社区“两委”干部报读电大大专班,实现学历素质“双提升”。组织300名社区工作者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专题辅导培训,48人成功考取社工证书,持证人员达73人。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59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资格证考试,同步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全岗通”业务整合和培训。
海东市还以“保障+关爱”的方式,增强社工队伍内生动力。会同市民政、财政部门制定了《关于调整村(社区)“两委”成员年度报酬和加强村(社区)组织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在严格落实“3岗17级”报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奖励规定的基础上,明确社区工作者报酬当年测算基数按照上年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调整,实现逐年动态增长。在全省率先制定《城乡基层党建减负增效十五项措施》,优化合并社区检查督查事项19项,清理社区不合理挂牌78个,社区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的内耗中解放了出来。定期定向组织开展考录和考核聘用工作,拓宽优秀社区工作者成长通道,先后有6人考录为公务员、3人考核聘用为事业单位干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7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