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姓家奴”一词,是《三国演义》中用来说吕布的。说他本来姓吕,但是后来又先后投奔丁原和董卓,所以就被称为“三姓家奴”。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三国演义》讲的并不完全一致。吕布最后成了那个样子,也是在民间传说及小说家的笔下,变了形的结果。真正投奔多人的,倒是刘备。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多姓家奴”。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小说家的笔下,都没有成为那样不堪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刘备的运气会那么好,能够在历史上留下那么好的名声呢?
后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观感和评价,永远不可能还原这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都是在传说中,根据那时候的道德要求,对这个历史人物的某些特征进行放大的结果。
也就是说,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而刘备虽然多次投奔别人,但是却一直没有被人称为“多姓家奴”,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某种品质,在后世得到重视,并且被夸大的结果。
(吕布)
他们身上具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呢?
一、理想。
历史上的刘备和吕布比,最大的区别是刘备有理想,而吕布没有理想。
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说法,吕布怎么会没有理想呢?他也想做大,也想争夺天下呢。他的目的,和刘备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
不错,刘备和吕布的本质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理想和目的其实是有区别的。刘备的人生理想并不完全就是争夺天下这个目的,刘备的理想和吕布比起来,有更丰富的,更多层的,而且价值更高的解读。
刘备一直提倡“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就是说,汉朝天下已经破败不堪,自己有责任加以拯救。这种说法,不仅符合古代士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而且作为汉室后代,虽然已经沦落为卖草鞋的了。但是他却能够以自己的布衣之身,挑起那些王公贵族都不敢挑起的责任。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很容易就获得天下人的敬重和拥戴。
而吕布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过提炼。因为他最终也就和公孙瓒、袁术一样,仅仅是一个争抢天下的草头王。再说了,当时所有人都提倡保护“汉天子”,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天下人怎么会拥戴他的。对他的历史定位,怎么会好呢?
(刘备)
二、忠诚。
刘备和吕布的身上,都有不忠诚的表现。
吕布、刘备先后都投奔过很多人,但是最后又离开了他们。其中,刘备比吕布投奔的人和离开的人更多。相对来说,似乎刘备比吕布更不忠诚。
“三姓家奴”这个词,其实集中就体现在忠诚上,意思就是说吕布不忠诚。本来刘备投奔和离开的人更多,为什么最终历史上反而认为吕布不忠诚,而刘备是忠诚的呢?
根本的原因,是刘备虽然是投奔,但是在他看来,他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他的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是这些人,包括关羽、张飞等,都一直是跟着他的。对他他来说,也有忠诚。这个忠诚,就是对汉室的忠诚。虽然他的人数少,但是由于他一直坚持忠诚于汉室,同时他本身又是“皇叔”的身份。因为,他在投奔那些诸侯的过程中,大家并没有把他当部下看待,而是非常尊敬或重视他。甚至陶谦、刘表还打算把江山让给他。袁绍、曹操当然不会把江山让给他,但是却打算把他给杀掉。
而吕布不一样。吕布不是皇族身份,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理想,同时他也没有刘备那样的一个坚强的团队。因此,他对丁原、董卓等人,包括后来对曹操,都是一种依附关系。再加上他后来又杀掉了丁原和董卓。因此,这在古人看来,明显是不忠诚的表现。
(桃园结义)
三、义气。
“义气”这种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利他主义。也就是说,为了朋友,不会或者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刘备虽然一直是一个“主公”,但是他身上却一直表现着“义气”,多次帮助别人,包括帮助陶谦、刘表,乃至于帮助刘璋等等。后来关羽被东吴杀死后,刘备还带兵与东吴作战,并且与他最好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去世。而这一点,也被后世演绎为“不求同年同学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一个“桃源结义”的故事。
而吕布身上,则毫无“义气”可言。他杀掉了自己曾经的老领导丁原和董卓不仅不忠,而且也是不义。他的身边,也从来没有过像关羽、张飞这样肝胆相照的兄弟。
总之,正是因为有这种真实的历史基础,才会有后世“三姓家奴”这样的说法流传开来。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2 1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