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今年浙江省首批“中本一体”学生本科毕业 学制创新、学历提档如何改变他们的人生 “中本”七年破冰几何?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7-07 07:12:00 来源:杭州网

“七年了啊!”

面对记者,沈柏民很感慨。

2018年,浙江省正式启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下简称“中本一体”):学生中考进入中职学校后,通过转段考试直通本科院校。当年,浙江首次在8所本科高校和15所中职开展试点,面向全省招收590名初中毕业生。

首批试点学校中,沈柏民任教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在列,他也是中策职校中本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起草人。

今年,全省首批中本一体学生大学毕业。他们提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如何?“中本一体化”未来如何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这些问题在今年杭州“中本一体化”分数线出炉之际,更加受到社会关注。

1 初识中本一体

老师遇“难题” 家长有“疑问”

回想起七年前中本一体官宣时,沈柏民还是有些激动,“学生多了一条直通本科的机会,大家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强了很多。”

但操作难度却不小。沈柏民介绍,省教育厅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难就难在这,要保证学生到大学不脱节,中职文化课必须匹配大学的知识容量。”最终中策职校决定在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科目上,采用普高教材。后来这成为杭州不少中本班的常规做法,家长也把中本班形容为职高里的“普高班”,一些中职还招引国内外名校毕业生当文化课教师。

一味拼文化课显然不是职业教育。在沈柏民看来,中本班学生应该是有扎实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只聚焦文化课,否则学生核心竞争力在哪?”让他很受鼓舞的是,办学另一方浙江科技大学也认为中本一体要发挥职教优势,几年里双方在努力平衡文化与专业:使用普高教材、规定中本班学生全员晚自修、增加文化课课时、专业课深度衔接、动态通报学生学习情况等。

对于新生事物,家长们大多观望。浙江首届中本一体试点校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党委书记金卫东回忆:“第一年了解的家长很少,报名时都很忐忑,带着问号把孩子送来。”

这份忐忑表现得很明显。中策职校首届中本班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陈鸿晟的妈妈说,一家人原本的目标是宁波一所高中的中德班,但中考成绩差几分,“我们是宁波人,潜意识里希望孩子在本地读高中,去外地学七年需要很大勇气。”

也有家长很干脆,比如金华人陈美晓,她是人民职校学生金洋洋的妈妈。金洋洋的初中成绩从没掉出过年级前100名,但孩子梦想当幼师,陈美晓很支持她,于是加入人民职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了母女俩的第一选择。

孩子的发展没让两个妈妈后悔。几个月前,陈鸿晟拿到一家知名企业的offer(录用),金洋洋也考上东阳的幼师编制。经过第一年的“观望”,虽中本一体不断扩容,但录取分数线连年提升,中策职校、人民职校等中本一体专业录取分逼近甚至超过杭州优高线。今年,中策职校与人民职校的中本一体专业分数线分别是598分和596分。

2 七年学业扫描

文化课要过适应期 竞赛人人是把好手

刚进中本班时,老师没给学生打包票说“所有人一定会升本科”。学校的用心是,避免学生误以为能“躺进”本科,导致高中“躺平”。但除一些特殊原因,中策职校和人民职校首届中本班学生都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了合作本科院校。

陈鸿晟觉得老师“想多了”,其实同学们斗志昂扬,“别的班可能下午4点就放学了,我们得学到5点,晚自修也延长到晚上8点半。没人吐槽,还都把电工中级证考了,大家都不想成为落下的那个人。”

学生的努力,打消了老师们的很多顾虑。他们曾担心,中本班学生基础扎实,很适合参加技能竞赛,但万一把精力投入竞赛,文化课落下了,大学跟不上咋办?但这群学生的确兼顾好了专业课和文化课。

全班升入浙科大后,他们的专业课优势首先显露出来。陈鸿晟记得,当翻开电子技术这门课的课本时,大家长舒一口气,“很多内容我们职高时上过。学了两周后,教这门课的朱老师说,我们的掌握程度超过高考上来的学生学一年了。”

但大家都清楚,文化课仍是短板。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浙科大的老师们,浙科大教务处教育管理与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林丽回忆,一开始中本一体学生因为不适应,文化课挂科率比其他同学高不少。为此,浙科大给他们单独开教学班,调整授课节奏。

学生们都在你追我赶。大一结束时,沈柏民曾找他们要大学的生活照,不少人竟给不出来,“他们都说大一就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没空照相啊。”双向努力下,“水土不服”有了缓解,林丽列出几个数据:浙科大这批中本一体学生本科阶段不及格率从大一的近15%,下降至大三的5.41%,与普招学生相当,高分段比重也有提升。

在技能上,中本一体学生优势就明显了。林丽介绍,浙科大第一届中本一体学生中,几乎全员参加竞赛,超过半数的人获得省级以上A类及B类竞赛奖项。

在与部分高校老师交流中记者发现,中本一体学生群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位老师说:“有学生一直‘泡’在实验室,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学业表现无所谓。”老师们分析这种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很一致:目标不明确。浙科大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金江就说,中本一体并非适合所有学生,那些在大学阶段表现好的学生,基本上是从初中毕业就想好了要从事哪方面职业,“不然这七年会非常被动。”

3 毕业之后去哪

就业升学情况都不错 “确定性”让他们信心更足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担忧文化课,社会对中本一体的疑问还有一点:必须跟这个专业捆绑七年,而七年后专业相关职业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试点专业学前教育为例。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25.33万所,较2023年减少2万多所。因此有一种看法是,随着全国出生人口减少,该专业面临就业形势下行压力。

眼前的几组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金洋洋所在的浙师大学前教育中本1班,除了人民职校,还有宁波外事学校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本文刊发日,基本全员都有了着落,就业率在浙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所有行政班中处于领先;中策职校最终毕业的33名学生中,5人考上国内高校研究生,4人出国出境深造,16人已有工作或实习机会。另一份数据来自智联招聘《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截至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为55.5%,继续深造的占4.3%。杭州首届中本一体学生基本在这个水准之上,且第一年有人年薪可达十几万元。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觉得获得的“确定性”比“不确定性”更多。比如本科文凭让他们天地更广,考研前不用再考专升本考试,就业也没有文凭限制、没碰到隐形学历歧视,对自身能力和未来的认知、规划更清晰从容。

这份从容,源于扎实的学习积累和专业深度发展。人民职校中本班学生易典就说,当初报名时,也想过就业路会不会越走越窄,“但我从没怀疑过这个选择,正是这七年沉淀让我形成自己的想法,看到新高度、打开新道路。”如今小易即将赴香港大学攻读STEM教育专业硕士,“申请成功后我发现,七年里学的每个知识都成了我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报告》还显示,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有97.2%的人在2023年1月,即大三上学期快结束时开始找工作。而对中本一体学生来说,时间往往提早半年甚至一年。陈鸿晟说,同学大二时就确定考研或就业,他也是在那时明确了未来想干啥,“中本一体学生的优势是技术,我要更早发挥我的技术长项。”基于自己对职业的理解,他妥当安排选课、实习计划,没毕业就拿到心仪企业的offer,也做好了今后规划,近期他正准备报考高级电工,然后尽快考技师证,当工程师。

4 新生态下的思考

以不变应万变 基础素养是核心竞争力

从改革破冰到渐入佳境,中本一体缓解了部分升学焦虑,给了学生另一种成长选择。

记者观察发现,尽管还未形成统一培养标准,但在中职与大学衔接等“痛点”上,中本一体已经摸索出一些路径。林丽介绍,浙科大牵头组建的“浙江科技大学中本一体化职校联盟”,每年会组织合作中职学校统考,普高老师出题,中职老师集体阅卷、分析。去年物理统考平均分,比前一年提升了近12分。此外,中职阶段的统考、文化课、专业必修课成绩和部分竞赛获奖情况,会按比例计入学生大一综合测评。

几年下来,家长对中本一体的看法也大变。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是浙江省第二批中本一体试点校,该校中本一体负责人蒲慧深有体会地说,曾有个学生在中本一体班重拾信心,在大学取得了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它确实改变了不少孩子的命运。几个中本班学生的妈妈告诉我,中本一体有它特有的松弛,是一种张弛有序的学制,很适合自己的孩子。”去年,电子职校中本班录取的最高分是607分,这个学生的爸爸就在浙科大任职,这位爸爸告诉蒲慧,选择中本一体的很大原因就是看到多届中本班学生在大学的优异表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加强教考衔接,优化职教高考内容和形式。

有消息称,中本一体招生数将在长时间内保持原样。一位职教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虽然中本一体不会成为职业教育主流升学途径,但它作为一种教育创新,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整体办学质量,“有独特价值。”

与此同时,中本一体也在发展中提出了新命题。采访中有老师表示,部分高校仍把中本一体学生和普高毕业生放在同一套体系中评价,高校过于聚焦中职生的文化课表现,“这或许反映出高校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还不够深。”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也表示,高校应是中本一体探索的主导者,目前中本一体尚未形成统一培养标准和成熟模式,学生培养质量仍有参差。为了推进“衔接”,今年浙江省将开展“中本一体化”办学质量专项调研,并通过遴选高校分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引导学校做好中本一体各环节。

还有受访者谈到,中本一体部分专业设置存在一定滞后性,“《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将新创造1.7亿个工作岗位,9200万个工作岗位将被替代。中本一体学生转换专业并不容易,各行各业正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中职和高校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等基础素养上下更多更深的功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对现实之需的有力回应。”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刘晓解释道,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体化长学制
2024-04-01 07:52:00
...确把握人才需求的时与势明确人才培养方向2022年初,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学校牵头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改调研工作组,先后调研浙江省11个地市的住房城
2023-01-04 09:11:00
...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要求,2027年全省长学制人才培养达到中职招生的60%以上。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也意味着今后越过高考,直接上高职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想继续升学,他
2024-05-17 07:23:00
技校都开始招收名校研究生了,学历崇拜的滤镜今年稀碎
...制的学制技师,在多个技师学院开展学制技师培养试点;浙江省20个部门在今年7月联合印发行动方案,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脱下长衫已经不再是新鲜表述,一些有着本科、硕士
2025-09-10 00:10:00
创新推进物流专业长学制课改
...用技术专业两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承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为契机,联合政行企校,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领域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
2023-02-23 09:06:00
...些可借鉴的经验?延长学制 为特殊成长打开维度衢州是浙江省最早实现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的地区,“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随着特殊教育全面铺开,服务对象从听障儿童扩展到智
2025-03-01 09:12:00
...普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日前,浙江省发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职普有效融通、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创新融汇的现代职业教
2024-04-06 09:17:00
没有围墙的大学,今天吸引9万多人冒雨赶考!2024秋季自考开考,浙江自考今年已是40年
...非凡。10月26日,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拉开帷幕,浙江省9.1万考生冒雨踏入考场,将完成报考的19.1万课次考试。这些考生年龄分布不一,有些是学生般稚嫩的年纪,有
2024-10-26 18:53:00
...通专科的探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院学术部主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亚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探索,我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样态已经十分丰富。“根据贯通培养中参与
2023-08-29 14: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