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21:13:00 来源:戏说三国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有一户于姓人家,家主名为于仁,素有忠义门风,不供奉其他,只供奉民族英雄文天祥。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仁入睡,梦到了绯袍金幞的文天祥,称感动他们于家对自己的敬重,要做他的子嗣后人,于仁自然连呼不敢当,等他醒来之后,不久他的妻子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儿,为了表达对文天祥的感谢,取名为谦。

“吾感汝父子侍奉之诚,顷即为汝之嗣矣。”——《先忠肃公年谱》

虽然这段史料记载的事情比较荒诞,并不足信,但是于谦的身上,确实秉承了文天祥的高尚品质,在青史之上也留下了美名,一生未辱忠烈之名。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于谦不畏强权守本心

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这一年里,于谦考中了进士。要知道,此时的于谦才23岁啊,春风得意马蹄疾,少年有成的于谦,从此踏入仕途。

于谦的仕途在初期比较顺利,从出仕开始,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明宣宗朱瞻基的身边人了。当时朱高煦谋反,惹得朱瞻基大怒,来了一个御驾亲征,于谦也跟着朱瞻基去了。朱高煦肯定不是朱瞻基的对手,面对来势汹汹的朱瞻基,很快就选择“负荆请罪”投降了。朱瞻基眼看着自己的这个叔叔来出降就生气,于是派于谦数落朱高煦一番出出气。本来朱瞻基就是希望让于谦罗列一下朱高煦的罪名吓吓他,解解心中的不快。却没想到,这个于谦的言辞竟然如此犀利,在斥责朱高煦的过程中,不仅罪名罗列清晰,而且有理有据,声音更如洪钟,隐隐之中仿若有雷霆之力,吓得朱高煦跪伏在地上浑身颤抖,不敢反驳一言。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朱瞻基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同时也意识到于谦的能力可堪大任,于是几年间,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在朱瞻基去世之后,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杨”,他们辅佐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也十分重视于谦,给了他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好景不长,三杨相继去世以后,宦官王振得了宠。到了什么地步?当朝的百官都怕王振,就怕王振进谗言坑害自己,所以大家也都不愿意招惹这种小人,都乖乖的给他送礼免灾。

只有于谦一人,对王振不理不睬,有同僚劝于谦别惹麻烦,于谦却说,要东西没有,只有两袖清风。尽管当时的文武百官对于谦十分敬佩,但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果然,很快于谦被王振诬陷,竟然给下了死罪。结果导致民怨沸腾,于谦下辖的百姓联名上书,为于谦进言。王振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啊,乖乖的放了于谦,说搞错了,他要处理的人与于谦同名同姓,让人啼笑皆非。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明史》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社稷为重君为轻

正统十四年,瓦剌的太师也先率兵来犯,于谦时任兵部左侍郎。见瓦剌势大,开始有人打起了退堂鼓,提议要将首都南迁,结果被于谦阻止了。当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就是要采取天子守国门的策略,来阻止蒙古再一次入侵,所以于谦主战。就在这个时候,王振又出现了,不过他没有主降,也没有主迁都,竟然劝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还说当年朱瞻基就御驾亲征,结果士气大振。群臣一听王振的话,赶紧劝阻明英宗朱祁镇,也先此刻兵锋正盛,不可以轻易御驾亲征。

明英宗朱祁镇当时20来岁,正直热血少年时期,一听“御驾亲征”觉得十分带劲,竟然不顾群臣的劝阻,听信了王振的蛊惑,带兵御驾亲征也先去了。也先可不是朱高煦,听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后,就追了上去,将明英宗朱祁镇等人围困到了土木堡,采取了假意议和的手段就轻松骗了明英宗朱祁镇,将其擒获。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于谦等人在京城抓心挠肝的等消息,结果等来了一个御驾亲征皇帝被活捉的消息,差点没被气死。如今也先兵强马壮,手里竟然又多了一个皇帝人质,如果听之任之,估计整个大明朝都得给也先。为了大明朝的基业,于谦喊出了一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推举了当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

也先抓的皇帝突然变成太上皇,用太上皇要挟于谦等人,结果都置之不理,恼羞成怒的也先选择强攻,却被于谦率兵给打败了。也先白白养活了明英宗一年,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十分生气,最终选择将明英宗送回了明朝。

英宗的报复

景泰皇帝朱祁钰都登基了,一国不能有二主啊,明英宗回国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两位皇帝见面,纷纷表达了双方的思念之情,在一阵寒暄过后,景泰皇帝将明英宗给关到了南宫之中,送饭也只能从专门的小洞递入。明英宗每天吓得瑟瑟发抖,生怕哪天景泰皇帝一个不开心,送他归西,这一关就是7年。

“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明史》

于谦忠于社稷,却惹怒皇权,最终死于权力之争

后来,景泰皇帝病重,石亨等人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将明英宗重新推上了皇帝宝座。这失而复得的王座,令明英宗感慨万千。但是曾经的仇怨他可一点没忘,在复位的第一时间,他就命人将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给抓了来,本来明英宗念于谦有功,想找回面子就算了。但是徐有贞认为,如果不杀于谦,明英宗复位无名啊。明英宗一听,深以为然,为了自己的帝位,还管于谦有没有功干嘛呢?于是下旨就给斩了。

悔之晚矣

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墙倒众人推”,于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于谦被抄家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因为于谦素有清廉忠国之名,深得百姓和文武爱戴敬重,此刻抄家的官员来到于谦府上,也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于谦的家中,除了皇帝御赐的服袍与剑器之外,竟然家徒四壁。官兵中有人甚至为于谦洒下一杯酒,祭奠于谦。都督同知陈逵也被感动,为于谦收了尸。这些事情传出去后,于谦的忠义名声远播,负责斩杀他的刽子手听了,自觉罪孽深重,唯有一死才能谢罪,最终选择了自尽。

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明史》

在诸多的事情面前,明英宗也十分后悔,但是他再怎么悔恨也已经无济于事,明朝损失了一位忠臣成为事实,再也无法挽回了。只留下一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给后人,引来无限遐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2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了大明王朝,为了江山社稷,在"夺门之变”当夜,听任明英宗复辟政变,选择了按兵不动。换言之,他是为了天下太平,不起纷争动荡,宁可牺牲自己性命。这是史料有明文记载的。明英宗:朱祁
2023-03-14 11:11:00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镇趁明景帝重病卧床的时机,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的密谋下重新夺回皇位,执掌朝政,史称夺门之变。从整个明朝的历史来说,夺门之变不过是一次皇位争夺战,其规模和影响
2023-01-09 15:50:00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仗开始的。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蛊惑,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瓦刺,却在土木堡被围袭,五十万人马损失大半,英宗亦为瓦刺所俘。土木堡一战
2024-04-29 16:10:00
朱祁镇在南宫“安居”七年,没兵权没皇权,为什么能轻易复位?
...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朱祁钰护驾呢?小编认为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复位,大臣们内心根深蒂固的观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祁钰本人的一些错误做法也为哥哥的复位埋下了祸
2023-02-23 14:20:00
朱祁镇要杀于谦,真的是为了皇权吗
...发的,他是把国家利益放在自己心中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明英宗朱祁镇来说,不管于谦是站在国家还是站在朱祁镇的角度,反正是处在自己的对立面。所以尽管他也知道于谦有功于国家,有功于社稷
2023-06-20 19:43:00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自正统七年(公元14
2023-09-14 17:24:00
为何说“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
...装政变,攻破南宫,迎立被软禁在此七年之久的太上皇帝明英宗复位。应该说,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成功政变,政变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四更,到十七日拂晓,前后也就几个小时的时间。石
2023-10-13 15:59:00
大明如果没有谁将早亡一百年
...剌部落的牛人也先就开始在边界闹事,此时的王振又撺掇明英宗亲征,结果十三万大军和明英宗一块被也先的军队包了饺子,王振由于民愤太大,也被乱军砍死,死太监死就死了,反正大明王朝不缺
2024-06-18 15:17:00
于谦权倾朝野为何会被轻易的被打倒
...",英宗复辟后来瓦刺知道了景宗已经登基,手中的人质明英宗已经失去了作用,于是把英宗送了回来。然而此时景宗已经是皇帝了,英宗回来,也不可能登基,更是顾及被有心人利用,所以英宗被
2023-04-23 15: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