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0: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带领众多皇子和孙子进行围猎,小弘历因在君前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赞赏,甚至将太子的如意赐予他。弘历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他的老师邬先生的悉心教导。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胤禛回到住所后,为了表彰邬先生,将蒙古王公所赠的所有礼品都赏赐给了伺候邬先生的年氏,即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感到意外,表示自己只是四爷的包衣奴才,不敢接受这样的厚礼。胤禛于是对她说道,从今往后年氏一族将不再是奴才,他要为年氏家族树立声望。

这里延伸出一个知识点——抬旗。抬旗的概念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下五旗抬入上三旗,另一种是由包衣佐领和管领的下属抬入下五旗。

抬旗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荣誉,代表着被抬旗者家族的政治地位上升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然而,抬旗的要求非常严格。年氏仅因侍奉邬先生而获得功劳,这是否满足抬旗的条件呢?再者,当时的胤禛仅是皇子,他是否有权力为年氏抬旗呢?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先来说抬旗的资格

年氏家族原本是正宗的汉族血统,明末时迁居辽东广宁卫。在明清战争期间,年氏家族被清军征召入旗,成为汉军镶白旗的一部分。在清初,年氏虽然不能算是异姓汉人贵族,但至少属于中等以上的阶层。

年氏的父亲年遐龄曾任湖北巡抚,属于二品官员。显然,年家之所以兴旺,主要还是因为后来的年羹尧,这部分内容后面再详述。

就出身而言,年氏家族作为汉族的优秀代表,地位相对较高,属于正宗的旗人家庭。即使是奴仆,其身份地位也显著高于包衣奴。

胤禛被封为郡王和亲王后,成为下五旗的统治者,年氏的汉军镶白旗佐领正好隶属于胤禛。因此,电视剧中年氏称自己是四爷的奴才,这话并不夸张。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年氏家族已经获得了旗籍,如果要再次抬旗,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加入汉军的镶黄旗、正黄旗或正白旗,要么直接归入满洲的下五旗。然而,根据正史的记载,年氏在康熙时期的旗籍始终保持不变,一直是汉军镶白旗。

即便年氏家族想要抬旗,单凭他们为邬先生所做的微薄贡献,绝不足以获得抬旗的资格。顺治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欲抬旗者,需有军功和显著的成绩,才能特旨归入其他旗帜。下五旗的王公府(即包衣)中,只有具备军功或特旨,或者由王公奏准,才能归入本王公旗下的佐领。””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获得军功和对朝廷有重要贡献的人,才有资格抬旗。年氏家族后来确实从镶白旗汉军转入了镶黄旗汉军,但那时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雍正登基后,年羹尧受到重用,年氏也被册封为皇贵妃。根据制度,后妃的家族可以抬旗,但年氏虽为皇贵妃,却并非皇后,因此即使抬旗,也无法抬入满洲的上三旗。再来说胤禛有没有权力对属下佐领抬旗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顺治九年的规定明确指出,王府下属的佐领包衣或旗人如果有军功或显著的贡献,可以由王公申请抬旗。

需要关注的关键词是“奏请”。在《雍正王朝》中,胤禛明确表示要为年氏家族抬旗,并提到回到京城后会去宗人府更换宗碟,显然在此过程中缺少了向康熙皇帝请示的环节。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按照常规流程,胤禛必须向朝廷递交书面报告,随后由康熙来裁定年氏家族是否具备抬旗的资格。也就是说,胤禛仅拥有奏请的权利,而没有最终的决定权。然而,从许多抬旗的案例来看,王公为其属下奏请抬旗的成功率普遍较高。

那么,抬旗为何一直受到重视呢?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尤其是那些由下五旗晋升至上三旗的旗人子弟,他们所能获得的特权相比之前会有显著提升。

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亲信,显然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当除夕、元旦及国家重要庆典时,上三旗的人都能独自获得金银、礼品等丰厚赏赐。

例如,在宫中选拔侍卫时,上三旗的旗人子弟也会优先被考虑,可以说上三旗的旗人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他们的仕途前景相较于下五旗要更为光明。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对于普通的旗人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下五旗的子弟因被编入王公的属下佐领,实际上与王公的关系类似于奴仆。此外,王公们常常在节庆、生辰以及喜庆和丧事之际,肆意向旗下子弟勒索和敲诈。

对于下五旗的子弟而言,抬旗意味着摆脱了王公主子们的控制,进入了皇帝的嫡系之中。皇帝的财富遍及四方,自然不会为难上三旗的子弟,而是会给予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便利。可想而知,能够抬入上三旗对这个家族来说,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替代的。

包衣被抬入下五旗的子弟,虽然享受不到上三旗的优待,但依然能够获利。一旦他们成为法定旗人,就可以享有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胤禛是否具备抬旗的权力?那些不请示康熙的大胆举动

清代的旗人一出生便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国家每年拨出大量财政来供养旗人子弟。光是每年的固定薪俸就足以保障一家人的生活,而且在选拔官员时,他们的优势明显高于包衣和汉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抬旗制度的表现形式来看清朝等级制度的流动性与不平等性
...各自旗人的身份和地位上。夏目说:清军入关后,八旗的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领主王公对八旗的掌控力被大大削弱。但由于八旗分领制的保留,领主王公仍然有权利世袭旗下佐领。虽然上三旗、下
2024-06-20 21:25:00
清朝八旗旗主官级如何
...。在康熙时期,如果旗君要处理旗务和军务,必须向康熙请示才能执行,反正当时的旗君没有自主权。对于年事已高的雍正来说,雍正有好大喜功为民请命之嫌,这样一来,旗主们就有了更多的控制
2024-04-28 11:03:00
清朝的包衣是什么意思?包衣奴才是如何划分的?
...八旗”共有二十四旗。皇太极时期,八旗又被划分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由皇帝亲领。上三旗固定包含正黄旗和镶黄旗,皇太极时期加上正蓝旗。到了顺治时期,多尔衮将自己统领的
2022-12-28 16:58:00
清朝八旗旗主的特殊地位与权力,是旗人中的独特存在
...哪一个朝代,皇帝都是最高统治者,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在地位上,次于皇帝的人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说宰相、相国、大司马、大将军等等,这些都是历朝历代的说法,不过这些人大
2023-09-17 14:07:00
清朝顺天府尹和一等侍卫的兴衰史
...在康熙十五年之前,顺天府尹实际上只是空有地位,没有权力的虚职。所谓的顺天府二十四州县,顺天府尹能够实际管辖的只有大兴、宛平两地,且主要负责祭天、礼乐、科举等偏向教化方面的事务
2023-09-26 20:47:00
清代皇帝不管对汉臣有多宠信,但这些重要的官职,从不轻易授予
...总管大臣,人数不定,三四人常任其职。这些大臣多出自上三旗,皇帝亲信,家奴出身。然下五旗中,亦不乏出类拔萃者担当此任,只是相对较少,概率略低。他们共同管理内务,为皇室服务。康熙
2024-08-13 11:51:00
清朝时期,镇国公、辅国公与一等公有什么区别?
...比一等公高多了。 但是到了清朝中期之后,皇室宗亲的权力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帝王的削弱和打压,皇室宗亲们大多只剩下崇高的身份地位,实际权力并不大。而外姓功臣尤其是在
2022-12-22 21:24
清朝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
...和慈禧是有很大关系的。要是当时不是她执意巩固自己的权力,也就不会发生的黑暗时期了。但是,历史事件就是这样的,一环扣着一环,才发展到如今我们过着的现代生活。不过,清朝除了腐败以
2023-04-25 14:37:00
满清八旗的旗主有一个权力,让清朝文武百官很忌惮
...都有一个领头人,叫旗主。每一旗的旗主都有一个特殊的权力,那就是他对他手下的旗人有绝对的控制权和领导权。这也就意味着旗主手下的旗人哪怕入朝为官,哪怕封侯拜相也还是旗主的奴隶,所
2023-01-19 15: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