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绿”精灵的山水行丨林深时见鹿,青山定然不负人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8-11 21:57:00 来源:杭州网

编者按:安吉小鲵、“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东方宝石”朱鹮……这些活跃在浙江山林、河湖间的“小精灵”,曾经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已逐渐在“浙”重生,不仅成为了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更是浙江践行生态文明、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浙江在线发起《“美丽中国从哪里来”——“绿”精灵的山水行》蹲点观察报道,记者跟随护林员、保育员一起走近“小精灵”的居住地,捕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展现浙江“向绿而行”的飞跃发展和喜人变化,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的时代新画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浙西北,海拔1700多米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我国最东南端、遗传多样性基因最丰富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

云雾笼罩的清晨,59岁的山林巡护员章叔岩踩着露水浸透的山路,又一次举起陪伴他20多年的相机。镜头里,一群华南梅花鹿头顶犄角、身披白色斑点“衣裳”,正在林间悠闲觅食。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种子在浙江的山水间悄然播下;如今,清凉峰深处的呦呦和鸣已响彻群山。从仅存80余头的濒危绝境,到300多头的鹿影蹁跹,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命运转折,更是临安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注脚。

“绿”精灵的山水行丨林深时见鹿,青山定然不负人

清凉峰上的华南梅花鹿 临安清管局供图

初见便是灭绝边缘

彼时的华南梅花鹿,正走向灭绝边缘。

20世纪60年代,清凉峰的村民大多以“靠山吃山”为生,砍柴放牧、烧炭垦荒。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对农林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竹林、山核桃林广泛取代了自然林地,使得梅花鹿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来源减少。同时,频繁的人为活动,对机警胆小的华南梅花鹿来说也会造成干扰,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1991年《西天目山志》记载,野生华南梅花鹿数量十分稀少。

“就像在百亩之大的水域中寻觅一条小鱼,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寻找野生华南梅花鹿的困境,清管局千顷塘保护站的巡护员章叔岩如此形容,“运气好的话,巡山六七十个小时,才能见到一只梅花鹿。”

随着章叔岩的脚步,记者一行走进蜿蜒狭窄的山林通道,寻觅梅花鹿的足迹。这条巡护通道少有人走,而章叔岩已经走了36年。

每年有超过320天在巡山路上,章叔岩负责的是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工作。聊起梅花鹿怎么觅食、如何迁徙、追逐打闹场景,他如数家珍。

20多年前的冬天,他听闻有村民曾在千顷塘见过梅花鹿。当时,清凉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证明这里有野生梅花鹿的踪迹,当地专门请人上山寻找和拍摄,但都没能成功拍到野生梅花鹿的影像。

章叔岩决定自己去试一试。

为此,他自掏腰包拿出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平生第一件“奢侈品”——一台凤凰303K相机。

冬天的清凉峰,山上零下十多度,章叔岩常常要在雪地里蹲守好几个小时,“我们在野外的时候,梅花鹿可能早就发现我们了,走路踩踏的声音会让它突然跑掉,想蹲到鹿可不容易。”

为了拍摄野生梅花鹿,章叔岩几乎跑遍了保护区内每个可能有鹿栖息的山峰。终于,在一个雪后的清晨,他和一头梅花鹿不期而遇。

“咔嚓”,一声颤抖的快门声,国内第一张野生华南梅花鹿影像诞生了。也正是这一“实证”,助力清凉峰成功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绿”精灵的山水行丨林深时见鹿,青山定然不负人

章叔岩和小鹿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再见已闻呦呦鹿鸣

有了这次相遇的惊喜,章叔岩每次巡山时都多了一份期待,他希望能再次见到梅花鹿,见到更多的梅花鹿。

现实也正如他所愿。

走过几条“鹿道”,再往前,便是清凉峰华南梅花鹿救护繁育试验场。这里地势平缓、草甸翠绿,几名巡护员正细心观测着梅花鹿的行为习性。

章叔岩说,这里是人类与野生华南梅花鹿真正结缘的地方。

2002年,一户村民家中发现了一头刚出生的野生梅花鹿幼崽,随后将它送到保护站进行救助。经过多方协作,小鹿虽被成功救了下来,但如何让它健康地成长,谁也没经验。

“用羊奶试试!”章叔岩所在的巡护队请来养羊户,挤鲜羊奶喂小鹿,并每天记录它的体重、体温。“如果突然有陌生人接近它,它就会惊吓得窜到林子里去,要老半天才给它叫出来,那一天它很可能就体重就不长了。”章叔岩说。

“它是一头母鹿,我们给它取名叫倩倩。”章叔岩告诉记者,他咨询专家了解到,小鹿在接触人类之后,沾染了人类的气息,就算送回大自然,鹿也不会接纳它。

于是,巡护员和当地科研人员把倩倩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对野生梅花鹿物种的四季习性和动态变化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为了保存华南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起华南梅花鹿种群救护和扩繁的研究。有了饲养倩倩的经验,2006年,保护区成功申报华南梅花鹿种群扩繁研究项目。

20年来,救护繁育试验场由原先的1亩地1只鹿,扩大到如今的180亩,80多头幼鹿从这里出生、生长,最后回归自然。

章叔岩点开手机视频,笑纹里漾着骄傲,他捕捉到的35万份鹿群影像已装满7个移动硬盘,见证着鹿群从“稀客”变“常客”。

“绿”精灵的山水行丨林深时见鹿,青山定然不负人

清凉峰上的华南梅花鹿 临安清管局供图

扩大种群数量,更大的挑战是修复梅花鹿破碎的栖息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后,保护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修复工程。

“华南梅花鹿大多喜欢在草甸、稀疏的灌木、矮林活动,万不得已才进入高大乔木密林。随着保护区的严格保护,里头原有的小乔木已成材,灌木林的密度也不断增大,原本适合华南梅花鹿繁行的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少。”临安区清管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郭瑞坦言,经过一番研究,他们想到了“开林窗”的方法,又在林间辟出纵横交错的生态廊道,“这样有利于促进低矮灌木和草本更新、方便种群交流,为华南梅花鹿提供更多的食物。”

栖息地修复后的监测显示,华南梅花鹿的活动更加频繁。目前,已改造其栖息地环境1000余亩。

青山定然不负人

青山掩映下,“鹿丁”日渐兴旺,保护区周边村民偶遇梅花鹿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上个月巡山,树林里突然蹿出七头鹿!领头的公鹿角上还缠着藤蔓。”清凉峰村民卢渭仁比划着,手机里存着刚拍的视频,“换20年前,大家遇到鹿,第一个念头是抓去卖钱。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高,见着梅花鹿会悄悄呆在远处不去打扰,欣喜地看着它们吃草觅食。”

如今,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布设着110余台红外相机、30个远程视频监控前端,记录下华南梅花鹿、黑麂、鬣羚等10多种兽类,还有白颈长尾雉、白鹇、勺鸡等30多种鸟类的身影,其中许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科技的赋能让守护如虎添翼。保护区先后实施了华南梅花鹿种群动态监测、华南梅花鹿种群健康评价、华南梅花鹿遗传多样性及适宣栖息地评价等措施。通过给放归的华南梅花鹿佩戴野生动物追踪项圈,监测其活动范围、迁移途径及适宜栖息地等信息,还有无人机智慧巡航、立杆式语音播报、护林员智能终端系统……共同织就了生态监测的保护网。

与山林为伴,数据显示,清凉峰保护区内已经记录到6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而在更大范围的临安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

去年10月,临安的《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施行,37条条文构建起了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利用的法治框架,这是浙江首次为“一座山”专门立法,也成为浙江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实践典范。

“绿”精灵的山水行丨林深时见鹿,青山定然不负人

临安清凉峰 记者 李心怡 摄

好山好水也为人们带来了经济收入。

山脚下,一排排农家乐开得火热。“背靠青山,气温比城里低,许多杭州市区的、嘉兴的、江苏的游客都喜欢夏天来这里住上两天,看看满眼的绿意,吸吸新鲜的空气。”90后农家乐老板阿翔笑着说道,“今年入夏以来,农家乐入住率天天100%,20多个房间的预订已经排到了8月末。”

一些村民还做起了中药材种植的生意。在清凉峰镇马啸村,海拔1000米左右的千亩山地中,村民种起了黄精、重楼、白芨等道地药材,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去年,在摩洛哥召开的第3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上,3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代表全票通过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我国首次以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的方式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站上新起点,清凉峰的守护者们有了更远的眺望。今年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召开,清凉峰鹿鸣将通过全球直播,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轻风掠过山脊,鹿群正踏过开满黄堇的山坡,呦呦鸣声与松涛交响。听!这是我们写给青山的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端午假期,来森工平山皇家鹿苑 这样玩 超过瘾!
...透,最近,在一场场夏雨的滋润下,欧式草坪更加翠绿;梅花鹿也换上了艳丽“夏装”,明艳的梅花斑点映衬着“祖母绿”一般的山景,超级出大片;还有陆续满月的梅花鹿宝宝等你邂逅,与它撞个
2023-06-20 07:47:00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美丽杭州 向美而行
...春,难掩一脸的喜悦:“真是太开心了,我居然遇到野生梅花鹿了!那么美的‘精灵’让我遇见了,真是幸运。和动物园看到的不太一样,有一点警惕,虽然无法接近,但是明显看到那几只梅花鹿活
2023-06-25 16:28:00
...有角色原型,都来源于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小动物:梅花鹿、松鼠、猫头鹰、白鹭,它们是这片森林的‘原住民’,在动漫中以卡通形象,化身为森林守护者。”水上森林“萌鹿仙踪”夜游项目
2023-06-21 21:01:00
...坦的山坳处,不时传来鹿鸣声,循声望去,一群群健硕的梅花鹿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静谧的山峦与喧闹的鹿群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处养殖基地,正是甘谷县六峰镇李俊杰今年7月份投资
2023-11-30 00:31:00
人民视频|双阳区城市品牌形象全新发布
...(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双阳区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6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是推进长春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2023-05-16 16:29:00
探索“三聚三同”共建模式 合力打造毕节乡村振兴新典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民盟及广州天河区聚能发展梅花鹿养殖、艾草种植加工等产业,同筑上小河村的共同富裕基石。图为梅花鹿养殖项目。张伟摄民盟及广州天河区帮助协调引进梅花鹿养殖
2024-04-17 23:00:00
中国式现代化保护梅花鹿
...水平的保护方式正在助力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这群野生梅花鹿带着幼崽悠然散步在小溪边的画面,不久前由红外相机拍摄于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去十年,从365头梅花鹿到如
2023-09-07 15:32:00
郭瑞:与鹿为邻 用科研书写生物多样性答卷
...岗位上,率领团队创新性地实施浙江省“旗舰物种”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修复和全国首次野外放归。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清凉峰上华南梅花鹿数量增长至300余头。今年6月,用科技反哺青山,见
2025-08-11 07:09:00
...慧办税流程,以“税”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税力引路——梅花鹿变“致富鹿”初夏时节,首批60余只梅花鹿成功“入住”塘湾村生态养殖基地,静美佛坪再添新成员。一排排整齐的鹿舍里,梅花鹿
2023-06-07 18:07: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中山植物园黄秋英花海引客来
10月10日,南京中山植物园内的黄秋英花盛放,游客漫步其间赏花拍照,乐享胜景,犹如走进现实版的“莫奈花园”。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段仁虎摄
2025-10-11 07:32:00
南报网讯(记者马忆玲)由于副热带高压太过强悍,这几天的南京仿佛穿越回“大暑”节气,阳光携带气温一路开涨。从10月5日开始到今天
2025-10-11 07:32:00
合肥大蜀山现“野猪家族”觅食 专家:母猪带小猪形成群体
大皖新闻讯 10月10日,合肥市民阿文(化名)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在社交平台看到,当天有人发布合肥大蜀山野猪成群觅食的视频
2025-10-10 23:32:00
山林“贵客”白鹇误入农家 南陵警民联手营救助其归林
大皖新闻讯 “警察同志,快过来!我家飞进一只‘凤凰’,被困住了,我们不敢碰它!”10月10日上午9时许,芜湖市南陵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接到长乐街道村民张先生的求助
2025-10-11 00:11: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眼下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期,连续的阴雨天气给玉米收获、小麦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日前印发《应对“三秋”大范围降雨技术指导意见》
2025-10-10 17:5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 通讯员 余迅10日,从烟台市水利局获悉,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门楼水库水位持续上涨,现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
2025-10-10 18:2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当前,山东多地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为指导各地做好当前连续阴雨天气下和后续果园、茶园和棉田管理工作
2025-10-10 18:31:00
晋安区的牛岗山公园、赤桥公园的数千平方米粉黛乱子草花海悄然上线,是市区较早迎来粉黛盛放的景点。
2025-10-10 21:46:00
首次清晰记录!“鸟界国宝”东方白鹳现身潍坊安丘
通讯员 鞠金娥 王海宁近日,潍坊安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与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巡查巡护到西外环大桥东时发现并记录到一只大型珍稀鸟类——东方白鹳
2025-10-10 12:15:00
与你相“玉”——广平镇麻庄幼儿园举行采摘玉米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超 通讯员 李圣洁 岳慧慧为了让小朋友们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丰富对自然的认知,近日,广平镇麻庄幼儿园教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与你相玉”劳动实践活动
2025-10-10 10:33:00
多个街道12小时降雨量已超40毫米!烟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宣刚从烟台市气象台获悉,10月10日4时50分,市气象台发布芝罘区、莱山区、高新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2025-10-10 10:34:00
安徽一天两季!北部不足20℃,南部有37℃高温
大皖新闻讯 北部最高气温不足20℃,南端还有37℃的酷热。10日,安徽省南北气温分化严重,从北向南,一天两季。最近两天
2025-10-10 10:40:00
百姓看日报丨开渔季延长10天,真香!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 郭伟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邢云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王木者
2025-10-10 07:52:00
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对我市蔬菜、水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0月9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印发《秋季连续阴雨天气蔬菜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果树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25-10-09 18:15:00
唐山市举办地质科技“五维秀”进校园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苏劼、张怀舟、王育民)近日,由共青团唐山市委、唐山市少工委、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联合主办
2025-10-09 18: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