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眼下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期,连续的阴雨天气给玉米收获、小麦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日前印发《应对“三秋”大范围降雨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科学有序进行秋收秋种。
秋收:分类抢收减损、推行适期晚收
截至10月8日,全省近八成自动气象站10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过湿。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10日至13日,山东阴雨天气还将持续。连续降雨显著加大收获难度,田地泥泞,常用的轮式收割机械下地困难,人工收获难度增大,已收获的玉米如不及时晾干,受潮霉变风险增大,影响品质和农户收益。
专家强调,这一时期是实现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的最关键时期,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做好科学收获工作,确保多收一块是一块、少损失一点是一点。
分类抢收减损。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具备机械进地条件,要及时抢收;对土壤墒情过高,短期内不具备轮式机械进地条件的地块,应调度履带式收获机械进田作业;对严重积水渍涝且不具备履带式收获机械条件的,以及出现玉米倒伏的地块,要抢时疏通沟渠,开挖沥水沟,抓紧人工抢收。
推行适期晚收。对离成熟有一段时间的地块,不宜抢早收获,以免严重影响产量,同时导致籽粒破损较多,增加霉变风险或烘干成本。要充分延长灌浆期,统筹作物成熟度和农机匹配度,适期进行收获。
收上来,如何储存?及时干燥保粮。对已经收获的,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后入库;对不具备烘干条件的,采取果穗装笼措施通风晾晒,或通风处摊平存放、天晴抢晒,防止发热霉变,保障粮食品质。
秋种:排水散墒、适量播种
玉米晚收对小麦的影响如何降到最低?专家建议,秋种工作要按照"适墒应变、抗逆精播、以技补晚,以促为主"的原则,稳定播种面积,狠抓播种质量,加强苗后管理,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排水散墒。宁可晚播,不能烂耕。墒情过多地块要尽快排水散墒、沥水排湿,改善机械作业条件,着力提高耕整质量。
适墒播种。宁可晚播,也要适墒。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力争做到播期服从墒情。
适量播种。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播量。10月25日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0.5公斤播量,上限控制在20公斤/亩左右。同时抓好种子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适当浅播。底墒充足,播种深度3~4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科学施肥。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70%,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苗后管理。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早做好补种,抓好冬前化学除草、地下害虫、茎基腐等病害的防治工作,构建合理丰产群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0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