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嘉兴海盐周凡越:
田间地头飞起无人机
科技加持追逐高产梦
两手托着重达60斤的植保无人机,脚蹬胶靴,周凡越来到青色小麦田边。
打开手机,滑入页面,点击确定,接到指令的无人机旋即起飞,直线形来回翱翔于麦田上方。机体下方,雾化药水跟随无人机航线,均匀洒落至麦田每一处。
五一节前夕,2000年出生的嘉兴海盐农创客周凡越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次小麦防病防虫药水喷洒工作,如往常一样,轻松又高效。
去年大学毕业后,周凡越返回家乡海盐县于城吕冢村,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00后“农创客”。周凡越为自己立下了“三个1000”的小目标:每亩纯利润1000元、一个人管理1000亩土地、小麦亩产量1000斤。
无人机打药播种,拖拉机装上北斗
海盐县于城镇瑞丰农场,是周凡越工作的地点。土地何时除草、何时保水、何时追肥,周凡越都要规划精确到每天,确保每亩土地都得到照料。
这天该打药除草了。硕大的无人机从麦田边起飞,“无人机一个小时能完成30亩土地工作量,换成人工撒药,一个人要花一整天时间。”周凡越说。
在周凡越承包的地里,打药、施肥、喂虾、播种等工作全部是由无人机完成的。他一人操作两架无人机,一个小时能完成50亩的工作量,“以前每逢农忙,家里要请几十个临时工,中午能坐满三四桌,现在无人机配几个人,同样保质保量。”
科技的触角还伸向了更多方面:低压灌溉取代了老式的U形管,更省人力;酷暑时节每天烈日下一两个小时的巡视作物生长,也被小型无人机替代;稻谷晾晒需要人工不时翻动,但现在烘干机全链条解决,从拖拉机到烘干机再到粮仓,全程无需人工参与。
农田里的活大多都交给了机器,人坐在屏幕后操控,这成为现代农业大户的日常。连拖拉机都装上了北斗导航,可以无人驾驶,只要设定好路线,耕田翻土交给它就行了。
农业科技加持,10个人就能管好上千亩田地
周凡越在瑞丰农场长大,从小常帮父亲干农活。从浙江交通技术职业学院毕业后,他选择回到熟悉的乡村。海盐吕冢村、良贤村、何家村都有两父子承包的土地,承包总量达950亩。
开春种小麦,7月种水稻,小龙虾则是田里的另外一份产业,利用空当期提升产值。
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让规模化农业变成可能,农创客的收入也在逐步提升。去年一年,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加持,周凡越创造纯利润达到了几十万元。“最近网上有个梗,说学历既是敲门砖,也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但我没这个包袱。”农闲时,周凡越继续自学农学本科,学习更多的农业知识和作物管理技术。
58岁的周永军也肯定了儿子的敢想敢干。广阔的农业发展天地等着年轻人去开拓,周永军特别赞成这一点,在儿子的带动下,他也了解了更多农业新科技,“以前五六百亩田地要30多个人管,现在不到10个人能管好上千亩。”周永军说,种田也要相信科技,施肥、除虫、播种、收割、晾晒、收储,农活几乎没有轻松的环节,但这种辛苦的活交给机器,能做得又快又好。
周凡越憧憬着,未来几年,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他还有更多的目标想要实现。本报记者 章然 俞刘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0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