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屋里翻出50年前“巨额”存单
老人打算收藏起来给儿孙留念想
杨先生展示多张旧存单
本报讯(记者 文晨)1973年的存单你见过吗?9月20日,74岁的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之前在屋里整理东西时,翻出了十几张50年前的“巨额”存单,从去年3月拿到银行咨询,到现在查证有效,这些存单已经可以顺利取钱了。但老人打算把存单收藏起来,想给儿孙留个念想。
当天上午,杨先生来到三秦都市报社向记者展示了他手中的旧存单。记者看到,这些存单的大小类似现在的收据,颜色有些发黄,日期和金额均为手写,字迹清晰。存单上的时间多为1973年和1982年,盖章信息为中国人民银行不同的储蓄所,储蓄金额基本在三四百元。一些存单上还印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节约储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繁体字。此外,还有几张类似钞票的定额储蓄单和国债债券。
“那个年代许多家庭都是一份工资养好几个小孩,普遍生活比较艰苦,许多人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存款更是一种奢求。”杨先生笑着跟记者讲述当年的事,父母每月工资加起来有100多元,是当时比较高的收入了,加上自己是独生子,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那会儿,9块钱就能买一袋面,100块钱就能买一间房……”杨先生说,三四百元的存款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而这样的存单他手中不止一张,因此当他拿着这些存单去银行,想问问还能不能取钱时,银行的负责人对他手中的“巨额”存单也颇为惊讶,“他们告诉我,这些存单的归属业务已经划归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范畴。”
如今,这些存单经过中国工商银行东大街支行查证并核算了利息,随时都可以取钱。不过,杨先生说,这些存单很有历史意义,他打算将这些存单收藏起来,“孙子已经上高一了,现在还跟我住在一起。这些东西给他看看,让他了解以前的日子是啥样,对比一下现在的生活,更能看出咱国家的发展多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