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晋中日报
本报记者 吕斌华
7月29日至30日,和顺县遭遇强降雨天气,多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灾害。在县委、县政府的指挥下,全县干部群众不惧风雨、闻“汛”而上,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当中,奋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7月30日,作为全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平松乡三泉村,在持续性暴雨冲刷后发生道路塌方,群众转移安置工作迫在眉睫。面对险情,70余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组成了宣传发动、隐患排查、转移运输、后勤保障4个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开展灾后自救行动。
夜色正浓,大雨如注。由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老党员组成的突击队挨家挨户上门通知群众转移,他们不顾雨水冰凉,一次次往返于积水之中,耐心引导村民到指定地点乘车,贴心叮嘱村民注意安全,对不愿撤离的村民逐户进行思想工作,确保转移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经过前期摸排统计,村里共有15名出行不便的老人,对此我们组织专人、专车将他们送到指定地点统一乘车,保证其平安到达安置点。”三泉村村委会主任刘芝兰说。村民张贵洲由于常年患病卧床无法行走,突击队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采用接力背和抱的方式,将老人成功转移。
暴雨阻挡不了转移的脚步,冲不开干群同心的坚固防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转移,截至7月31日凌晨2点,三泉村43户78名村民乘坐3辆公交车全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小南会村农家客栈。在这里,一个乡干部包保3个村民,全面做好安置群众的后勤保障工作。
“乡里把我们照顾得很好,住得也挺好,比家里都舒服!”在小南会村的临时安置点里,三泉村村民李爱梅看着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言语间充满对此次抢险救灾工作的认可和对党对政府的感激。
同样逆“汛”而上的,还有青城镇的全体干部群众。在遭遇洪水侵袭、道路受阻的情况下,青城镇党委、镇政府迅速反应,包村干部24小时驻村,摸排核查各类住房1566栋,转移安置群众99户191人,及时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针对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等情况,青城镇调动全镇资源,开展清淤搬石、平路填沟行动,在经历了挖掘机7辆21次、铲车18辆73次、清运车38辆109次的不间断奋战后,18个行政村的主要道路基本恢复,打通了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援物资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救援工作的严峻形势,保持高度警戒,强化动态监测,加强对关键区域和薄弱环节的隐患排查,持续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请组织放心!”青城镇党委书记王玮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06:45:4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