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你知道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1 17:4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2023年将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却只有百年左右历史。你知道中国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文物普查以及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吗?

在清末以前,中国虽然有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条例,但散见于法律条文之中,并没有出现一部完整的法令或规章。封建统治者关注的文物除了曾被赋予特定政治意义的前朝青铜器外,还包括祖先坟墓、皇家陵园、宗庙以及皇帝御用之物等。同时,长期以来文物一直为统治阶级和精英阶层所专有,普通民众知道甚少,自然缺乏保护意识,这就使得数量极为庞大的文物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

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文物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和流失。一方面是列强通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之乱,对皇家文物进行了大肆掠夺和破坏。另一方面,有着近代考古学知识的西方学者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以游历、探险、传教为名取得护照,深入中国内地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造成中国文物的大量外流。

1905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分别上书清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即《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在陈述设立博物馆的重要性后,主张先在京师设立帝室博览馆,并以此为模范推广至各省。该提议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采纳,张謇即回家乡自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近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并对外开放,使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文物,对文物价值开始有所认识。

据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李建介绍,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尤其是敦煌文书的流失,清朝廷也意识到“今昔情势不同”,缺乏对文物的保护致使“数千年之遗迹,反不如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多”。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专章——《保存古迹推广办法》。

《办法》分为调查和保护两部分,并根据文物种类的特点制订相应措施。调查是保护的前提,在调查事项中,规章将文物分为六大类,并根据各类文物特点确定调查内容:如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画、摩崖字迹之类,要求查明其现存地点、数量以及某物字迹现存若干,有无断折残缺情形;古庙名人画壁或雕刻塑像,要求查明年代;古代帝王陵寝、先贤祠墓,确查审定其真伪;名人祠庙或非祠庙而为古迹者以及金石诸物,均要求各督抚访查详确。

《办法》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文物保护,根据文物种类分为五项内容,并规定了各类文物的保护办法:如碑碣、石幢、造像类,暴露在外者,要求各督抚“或移置廊庑,或由本地筹款建造碑楼栅栏之属”,对于上面的字迹,由官府根据石质的情形,决定是否允许书肆贾贩印拓,违者从严惩罚,等等。《办法》明确规定“盗卖碑版于外人者,科以重罚,并予州县官以失察之罪”。第一次明确了盗卖文物于外人的不合法性,这是我国文物主权意识兴起的体现。

规章中不少保护措施及保护理念延续至今,如对古代帝王陵寝、先贤祠墓,要求建设标志,以便长久保存;对著名祠庙、古庙、名人画壁并雕刻塑像精巧之件,“不得因形迹模糊重行涂饰,致失本来面目,于古人美术反无所窥寻”,这正是当前所强调的文物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告诉记者,《办法》施行后,在当时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比如清政府地方各省及有关各部对我国文物古迹进行首次调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文物调查。各省及有关部门将文物信息一一登记,并汇编成册,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物档案资料。

《办法》的实施使很多文物得以保护,而且从保护范围来看,该规章所指称的文物并不限于帝王陵寝、钟鼎等器物,而是将很多曾被人忽视且有着美术、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纳入保护范围。

1916年,民国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暂行办法》,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办法》都多有借鉴。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1928年)、《古物保存法》及其《实施细则》(1930年)等,逐渐实现了文物保护的法制化。

方辉表示,《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专章,比此前以维护封建权威为目的的律令有着实质性的进步,当然也应看到其存在的缺陷,如规章未对“文物”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只是用条目的方式进行大致分类,虽然其范围较之前有所扩大,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同时清末民初,政局动荡,财政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办法》的各项规定难以切实执行。因此,在该规章颁布后,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文物流失的现象。

本报记者 杨民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体验、非遗普法宣传等114场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了我省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成果;“村超”“村BA”赛场上,炫彩多姿的贵州非遗轮番上演,惊艳观众眼球。…………历
2024-06-26 06:11:00
...黄景略是其中的代表。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开启依法保护管理文物的新征程,黄景略作为文物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条文的制订。改革开放后,如何健全以文
2024-08-03 05:46:00
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7月20日爱奇艺上线
...将在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和奇异果TV同步上线。该片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贵州茅台公益赞助,作为“匠造千年”系列第一季,它将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文物修
2025-07-19 01:09:00
与推土机、文物贩子赛跑,是什么让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奔跑
...人类的财富,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在变革中能把重点文物保护下来,功莫大焉。 中国营造学社在李庄的那几年,罗哲文过得充实而快乐。白天工作,晚上就与老师同僚们一起散步——“走在
2023-02-15 12:11:00
...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
2024-05-29 06:55:00
陕西考古+悬疑追凶!《护宝寻踪》央视热播,开播即拿下收视率第一
...发观众热议。 导演惠楷栋曾执导《我是刑警》,此次以文物保护为主题,将考古工作的现实感,与文物犯罪的悬疑性结合,有着真实、粗粝的风格。演技派同框飙戏但吸引观众的不只是有新意的
2025-05-23 12:31:00
...辉等地违规挖砂采石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导致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赵长城遗址遭到破坏。就在同一天,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3-12-11 11:32: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给长城文物找个好人家”——记长城文物捐赠者
...山山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已展露全貌。随着场馆建设加速推进,有一群人在期盼着博物馆尽快开放,他们迫切地想见见“老朋友”。这群人就是文物
2023-12-02 17:46:00
《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条例》6月1日起实施
...出规定,明确了各方职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文物保护利用趋势加强,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出现新情况、新挑战,管理职责不明确、研究程度不高、展示利用力度不够等问题日益突
2025-02-14 11: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