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16日,在亿晶光电(SH600537,股价5.38元,市值64.31亿元)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光伏老兵”总经理唐骏感慨,虽然TOPCon的技术、工艺、装备算不上最好,却是最适应光伏行业现阶段状况的。
唐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由于缺少石英器件、载具等,滁州10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目前还在不断产能爬坡,7月份出了第一片电池片,之后到9月份的时间里,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5.5%~25.6%,近日,良率已达95.6%。
盈利空间源于高价订单和主材成本下降
据2023年半年报,亿晶光电上半年营收43.65亿元,同比增长26.00%,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106.64%。
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亿晶光电称,今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市场,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持续推进产品降本增效;另外受益于硅材料的价格下降,公司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盈利水平有较大增长。
据10月16日国信证券研报,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本周硅料价格82元/kg,相比2022年的高点已实现“膝盖斩”,M10规格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分别为0.38元/W、0.60元/W、1.17元/W。
10月16日的股东大会上,公司新任董秘陈江明对记者介绍,一方面是经过3年的资产减值,甩清了以往的老旧产线负担,公司当前所有产能都是2020年之后投产的,产线比较先进,没有较高的折旧;另一方面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硅料价格下跌,使得公司主要材料成本剧烈下降,同时公司留存了一部分2022年四季度末的高价订单,形成了较大的盈利空间。
“在公司内部,除了公告的股权激励外,还有全员绩效考核。总经理唐骏划分了5个指标,包括净利润指标、出货量指标、组件加工成本指标、非硅成本指标和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一票否决制。”陈江明表示,公司资源有限,面对下游激烈的竞争,因此按照唐骏的说法,就只能靠极致的运营。
此外,陈江明还介绍了一年以来的投资成本变化,2022年9月,亿晶光电宣布投建滁州10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时,TOPCon电池生产线的设备成本约为2.2亿元/GW,到今年4月,公司开始下达设备订单,成本已降至1.5亿元/GW,“现在肯定还要更低”。
BC技术在BIPV领域有散热困境
9月初,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看好BC(背接触)电池。此后一个多月来,BC与TOPCon的光伏技术路线之争愈发激烈。
在亿晶光电股东大会上,多名与会高管也参与了相关讨论。
一位担任技术负责人的董事表示:BC技术在当下不一定有优势,一是工艺复杂,正负极在同一面后,就必须要求硅片薄片化;二是电池片的正反面应力不一,容易发生弯曲;三是若再叠加细栅线,则会影响印刷的均匀性。
另一位技术负责人也表示:高效率、低成本是光伏行业永恒的主题,但效率高不等于发电量大。BC电池由于其美观性,通常会用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而玻璃幕墙和屋顶光伏的安装角度通常不能垂直于光线角度,造成发电损失。
该负责人还指出了BC电池在BIPV领域的散热困境:一是用BC电池做的玻璃幕墙温度系数较高,二是双玻组件的散热要低于单玻,三是玻璃幕墙背后真空,前表要5mm以上(建筑标准要求),更加没法散热。
“虽然TOPCon的技术、工艺、装备算不上最好,却是最适应光伏行业现阶段的。”唐骏则表示,公司在滁州10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上的近期目标是下个月达到25.65%的量产效率,并通过导入SE技术,将量产效率更快提升到26%。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