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8月19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开幕。当天,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国家组织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公园研究院、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所及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旗舰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全民共享和文化品牌塑造”作主旨演讲,为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采用卫星监测技术
实时传回藏野驴活动画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相较于传统卫星有通信容量大、速率高、抗干扰的特点,可支撑更广阔地理区域下更快捷的通信,此前我们已在长江源各拉丹冬区域,部署了一套超远距离高清动物监测仪、高通量卫星等设备,实现对雪山、冰川、水源以及旗舰物种活动的实时感知。
8月19日早上,我们向参展人员展示多功能移动方舱车,该车能实现西宁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500千米距离内的山水林草湖等自然资源的远距离监测。此外,借助车顶的无人机巡检系统,从玛多县实时传回了数百头藏野驴活动的画面。
多功能移动方舱车、集装箱式监测站、无人机巡检系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超远距离高清动物监测仪、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地图识别系统、便携式监测设备等天空地一体化高科技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手机App、星地通信卫星链路和在轨智能处理,实现遥感数据从获取、处理到应用端的分钟级遥感信息服务。
(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整理)
期待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唐小平
自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森林、湿地、草原、重要自然景观等自然保护地内生态系统和物种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实施黑土滩治理以来,黑土滩上已经长出绿草,一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旗舰物种的增加,反映了生态系统整体向好的趋势。在青海,祁连山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态屏障,它有着森林、草原、荒漠等复合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的区域。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青海湖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开展自然教育、生态修复成效展示等,期待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梦婷 整理)
熊猫和雪豹“双旗舰现象”文化传播值得重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吕植
熊猫与雪豹是人们熟悉的保护物种,因为是旗舰物种独具代表性,因此,这两个物种的传播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文化传播价值,吸引人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熊猫和雪豹的分布与中国特有鸟兽分布高度重叠,在熊猫的分布区,在着大量的兽类,雪豹的生活地是高山、高海拔区域,跟中国特有兽类分布区也高度重叠。这几年,研究还发现,在熊猫生活的区域,同样发现了雪豹,尤其在青藏高原东缘,这两个物种有重叠的栖息地,这也被称为“双旗舰现象”。
“双旗舰现象”的产生,吸引了更多的人对高海拔地区野生动物的关注和保护。在三江源,我们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案。玉树有个村子叫云塔村,2012年,我们和村里合作,推选志愿者开展雪豹监测,没想到监测雪豹这件事,牧民自发做了11年。
如今,雪豹、熊猫的保护频频成为热点,如何将“双旗舰现象”带来的传播效应上升到文化层次,从而唤起人类的生态保护力量,值得探讨。
(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整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雉类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正旺
红喉雉鸡、蓝马鸡、斑尾榛鸡、白马鸡、环颈雉……这些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常见的雉类,研究发现,在中国国家公园里生活的雉类达30种,有很多雉鸡的生存受到威胁。
中国境内生活的雉类体型与家鸡相似,他们生活在森林,喜欢在林间觅食。雉类在中国各个区域都有分布,尤其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带,生活着大量的斑尾榛鸡、蓝马鸡,这2种雉类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境内分布的1505种鸟类中,有雉类64种,其中22个物种生存受到威胁。以海南孔雀雉为例,目前种群数量只有500多只,是濒危物种。可喜的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三江源等国家公园的建立,将雉类的栖息地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范围,实现了对雉类的最有效保护。
(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整理)
青海国家公园未来可期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 庄优波
在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内容,包括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等。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创新推行生态管护岗位“一户一岗”制度,在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使牧民从以前的草原利用者变成了生态的守护者,人人共建、人人参与生态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通过建立社区共建共管制度,探索生态岗位、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生态移民机制等是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状态。未来发展中,青海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特许经营探索实践,探索更多形式的补偿机制等,以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公园更好发展,这一切虽然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梦婷 整理)
讲好青海国家公园故事
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会长 龙仁青
近年来,青海的生态摄影师们坚持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那些极具自然野性美、生命律动美的画面,甚至是一些罕见的珍稀野生动物都能通过他们的镜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青海摄影师屡创佳绩,多幅生态摄影作品获国际摄影奖。
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家,更成为青海对外宣传国家公园的一张名片。我省涌现出很多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和自然文学作家。如古岳创作的《源启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诞生记》、作家李万华新作《山色里》以神采飞扬的文笔,描述了青海自然的微妙以及生态的雄奇……这些作家不断深入到高原大地的角角落落,为国家公园的建设书写华章。期待更多青海作家用文字的方式讲出更有力量和影响力的新时代生态故事,讲好国家公园的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