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到刘禅的位置,李世民也未必行,北伐中原获胜概率很低,一样被会被困在四川一隅,难有大作为。
“扶不起的阿斗”,以及“乐不思蜀”,让刘禅成为后世的笑料。殊不知,刘禅生存智慧很高,能够当几十年皇帝,还能逃过司马昭的刀子,岂非一般人?
刘禅失败,蜀汉灭亡,无缘恢复中原,是局势使然,并非人力所能改变。即便是李世民来到蜀国,也改变不了什么。
李世民,号称“天可汗”,历史评价很高,但并不是神仙。三国鼎立时期,蜀国面对的压力、对手,远非李渊建立唐朝时可比。
李渊晋阳起兵时,隋朝的主力部队在高句丽损失惨重,又长期与李密的瓦岗军死磕,已经没了资本。此时,天下大乱,“十八路反王”纷纷而起,为李渊、李世民父子提供了千载良机。
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辅公柘,要么是农民起义军首领,要么是原隋朝的中下级将领,除了王世充地位相对高一点,其余压根没有资本跟唐朝抗衡。此外,诸侯混战,相互攻杀,也没能拧成一股绳。
门阀世家主宰社会的时代,李渊、李世民父子背后的“关陇集团”,是他们获胜的本钱。而他的对手:隋朝中下级将领、农民起义军,号召力非常弱,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很少。
就拿窦建德来说,之所以快速崛起,不是打仗多厉害,而是他打着为“隋炀帝复仇”旗帜,换取支持。窦建德强调“忠孝”,并未与隋朝撕破脸皮,因为他没有这个底气,出身使然。
纵观李世民征战各路诸侯,几乎都是打持久战,拼消耗。当对手没了粮食,被迫出来决战时,李世民一边设伏,一边包抄,最终获胜,这一招屡试不爽。第二次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之战、洺水之战,无不是持久战、消耗战。
但是,来到三国,李世民在刘禅的位置,他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不足,他所擅长的战术也没有效果,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魏国、吴国、蜀国鼎立,蜀国实力最弱小,兵少、人才少、粮食少,不具备打持久战的本钱。魏国统一北方,国力强大,且内部稳定,李世民能有什么机会?
李世民北伐魏国,一旦遇到挫折,意味着什么?吴国背后捅刀子,蜀国必然要撤兵,否则被两面夹击,灭亡更快。
理论上讲,蜀国、吴国是盟友,但这位“江东盟友”从来不靠谱。蜀国军事进展顺利,魏国一旦给予好处,吴国很容易翻脸,关羽就是这么被干掉。
蜀国遇到困境,吴国肯定趁火打劫,抢夺盟友的东西。后来,钟会、邓艾率十几万大军南征蜀国,夺取成都。吴国则出兵西征,沿着长江打,可惜在巫峡受挫。
国力弱小,对手强大,盟友不靠谱,且汉中进入关中的道路崎岖,就算李世民、韩信转世,一样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韩信暗度陈仓,是因为当时还有河流运输粮食,章邯(投降项羽,被坑杀几十万人,秦国百姓很痛恨)等诸侯不得三秦百姓人心,以及中原诸侯陷入厮杀,没人防备。
试想一下,“西楚”是曹魏,统一北方,内部稳定,韩信还有这机会吗?项羽分分钟可以暴揍韩信,刘邦一辈子就困在四川。中原大乱,英雄才有机会,这是时势造英雄。
李世民十几万大军远征,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安市城,原因何在?高句丽是一个王朝,内部较稳定,且后勤补给充足,李世民拼消耗,唐军熬不下去。
李世民时期,高句丽已经过了鼎盛时期,被隋炀帝打得元气大伤。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铩羽而归。相对高句丽,魏国更加强大,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多,李世民拿什么来打?
那么,李世民想要取得胜利,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答案是,魏国出现问题,内部相互厮杀,陷入崩溃。与此同时,盟友吴国不稳定,内斗不断,没有西征的能力。
诸侯混战,相互杀伐,李世民如果能熬到这个时候,他作为“群雄”之一参与角逐,获胜概率很大。当然,长期留在四川,蜀国人才稀缺,自身也容易腐化,李世民未必能改变。
历史上,只要控制中原,或者是东南的王朝,都能轻易灭掉西南小朝廷,且对手毫无招架之力。例如,曹魏钟会、邓艾灭“蜀汉”,东晋桓温灭“成汉”,后唐李存勖灭“前蜀”,北宋赵匡胤灭“后蜀”,明朝傅友德灭“明夏”,清朝豪格灭“大西”。
如此看来,李世民来到刘禅的位置,想要“逆天翻盘”,概率太低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