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06: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汉太祖刘邦的: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邦)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常有远大的志向,不从事一般百姓的生产作业。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评价,尤其是仁厚爱人四个字上,很多人说刘邦生性薄凉,三番几次把自己的儿女赶下车,功成名就后还杀害功臣,怎么会是一个仁厚爱人的人呢?刘邦的仁厚又体现在哪里呢?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泗水亭长刘邦

一、刘邦的黑点

先说说刘邦的两个黑点:

1、在逃命时把自己的儿女赶下车。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刘邦这个行为确实非常出格,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是人呢?刘邦的这个行为不用洗,确实存在,这是刘邦的一大黑点。

但是,看问题不能光站在人性的角度,或者自己的角度,而要从刘邦本人的角度来看,或者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你就能明白了问题所在了。

刘邦是从布衣之身起家,第一个进入关中灭亡了秦朝,并成为整个天下仅次于项羽的第二大势力,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刘邦显然不甘心当老二,他只想当皇帝,效仿秦始皇一样,成为天下最尊贵的皇帝,这是刘邦的远大志向,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在逃亡过程中把自己儿女推下车

所以刘邦出汉中,收复关中,出函谷,收复中原,联合五诸侯攻打彭城,原本以为天下垂手可得,结果因为骄傲自满,被项羽以少胜多打得大败,56万联军被项羽3万骑兵追杀,而刘邦把自己儿女赶下车就发生在彭城之战大败急于逃命的时候。

这个时候刘邦是怎么想的?

来模拟一下:刘邦本来就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彭城大败后,刘邦只想活下去,然后东山再起,刘邦还握有关中、汉中、巴、蜀等后方根据地,只要人不死,终究会东山再起,刘邦此刻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活下去,逃出楚军的追击。

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的逃命,包括自己的儿女,从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刘邦把自己的政治生涯看得比自己儿女的性命还要重要,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刘邦没错,从父亲的角度来看,刘邦错了,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刘邦也错了。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

这不是为刘邦洗白,而是陈述事实,看待问题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有些事,并不是不能理解了。刘邦只是在关键时候选择了政治,放弃了亲情,如果他把亲情看得比政治还要重要,他在政治上可能无法成功。

所以,当项羽威胁烹杀刘邦父亲时,刘邦居然说给我也分一杯羹,这种无情无义的话,出自刘邦口中,很容易让人觉得刘邦就是一个无赖、流氓或者混混,实际上,刘邦才是真正的政治家,政治家永远都是把政治看得比亲情重要。

2、统一天下后诛杀功臣。

再来看一下刘邦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第一个造反的是燕王臧荼,臧荼原本就是项羽分封的燕王,后来投靠了刘邦,臧荼为什么要造反?因为项羽被杀后,刘邦派人追捕项羽的部将,臧荼就感到恐惧,总觉得刘邦会拿自己开刀,于是干脆就反了。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平叛

燕王臧荼都造反了,你说作为皇帝的刘邦是不是应该平定叛乱?这是前后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刘邦想杀臧荼,逼得臧荼造反,这是有区别的,部将都造反,难道还不能杀功臣吗?

第二个造反的是利几,这个人原是项羽手下的陈县县令,后来投靠刘邦,被封为颍川侯,然后刘邦召见一大批列侯,利几不敢来,直接反了,估计是心中有鬼,所以也被诛杀。

第三个是韩信,有人告韩信谋反,于是刘邦假借巡游之机抓捕了韩信,但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贬为淮阴侯,夺了他的楚王封号,但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包括最后韩信的死,也是死在吕后与萧何手上,与刘邦没有关系。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韩信

韩信之所以如此,很多时候就是自己造成的,他是刘邦重用的大将,在立了功劳之后,以出兵相威胁刘邦,韩信是靠刘邦给的平台、士兵、将领、粮食、资源才成功的,在那个封建社会,部将是绝对不能向诸侯讨要封赏的,这是以下犯上,这是禁忌,等同于谋反。

韩信犯了刘邦的禁忌,但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只是贬了官,还给了淮阴侯的爵位,如果韩信老老实实地低调下去,也许并没有杀身之祸,但韩信后来还参与了陈豨的谋反案,这就给了吕后杀韩信的口实,当时刘邦不在现场。

第四个造反的是韩王信,因为讨伐匈奴不利,与匈奴联合起来,这就是叛国了,刘邦当然要率军平叛了,韩王信后来被汉军将领柴武所杀。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卢绾

第五个造反的是代相陈豨,韩王信造反时,曾经游说陈豨一起参与,后来刘邦召陈豨入京,陈豨心中有鬼不敢去,于是造反,又是一个主动造反的,后被刘邦亲自率军平定。

第六个是彭越,陈豨造反时,刘邦征调彭越一起率军出战,但彭越不来,刘邦就生气,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就害怕了,彭越的部将扈辄怂恿彭越造反,但彭越没有听从,然后彭越手下的太仆向刘邦密告彭越造反。

于是刘邦派人捉拿了彭越,然后废除了彭越的梁王封号,并将迁到蜀地,结果在迁移的路上,彭越遇到了吕后,吕后欺骗彭越说向刘邦求情,又把彭越带回,吕后又让彭越的门客在背后告彭越谋反,几起事件加在一起,刘邦同意了杀彭越。

刘邦原本也不想杀彭越,最后还是杀了彭越,其中吕后起到的作用比刘邦还要大。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英布

第七个造反的是英布,英布是看着这些多异姓王被杀,于是主动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定,英布兵败被杀,这个也不能怨刘邦吧。

第八个造反的是卢绾,卢绾主要是受到部将张胜的怂恿,张胜暗中勾结了匈奴,还与陈豨和臧荼的儿子臧衍有来往,这些都是反叛刘邦的人,让刘邦认定卢绾背叛了自己,这个时候刘邦已经走到生命尽头,不久就病死了,然后卢绾被迫逃到了匈奴。

从这些“诛杀”异姓王的事件来看,大多数都是部将主动叛乱的,刘邦是被动平定叛乱的,并不能把诛杀功臣的帽子扣到刘邦头上,刘邦不是越王勾践,也不是朱元璋,刘邦对待功臣其实算仁厚了。

西汉开国有143个列侯功臣,刘邦一个也没有杀,全部善终,而且这些列侯的后代子孙只不要犯罪,就可以把爵位永远继承下去,还有个异姓王长沙王吴芮刘邦就没有杀,因为吴芮忠于刘邦,没有背叛行为,吴芮原来也是项羽部将,但他就没有像燕王臧荼那样造反,所以善终。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功臣诸将

二、刘邦的为人

即使是项羽的族人和部将,刘邦也赦免了很多人,比如项羽的族人,刘邦全部赦免了,史书有记载:

《史记项羽本纪》: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不仅不杀,而且还当成功臣封侯,比如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桃侯、平景侯、玄武侯都是项氏宗族的人,还赐姓刘。项羽手下有个叫季布的大将,项羽被杀后,刘邦四处派人追杀季布,后来夏侯婴向刘邦说情,刘邦就赦免了季布,还让季布在汉朝做官,季布一直活到了汉文帝时期。

刘邦并非睚眦必报的人,而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但凡只要能说出理由,刘邦都不会乱杀人,比如蒯通,当初曾经怂恿韩信背叛刘邦,韩信被杀后,刘邦派人抓住了蒯通,蒯通就说当时作为韩信的部将,为韩信出谋划策很正常,各为其主,然后刘邦也没有杀蒯通。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秦王子婴

这种例子太多了,即使是刘邦的仇人,刘邦也能忍住不杀,比如雍齿,这个人是刘邦的同乡,两次背叛刘邦,还差点害死了刘邦,但在统一天下后,刘邦也没有公报私仇,而是听信张良的建议,第一个封与自己有仇的雍齿为侯,这就是心胸宽广,仁厚爱人。

刘邦在当时是公认的宽厚长者,项梁战死后,楚国开会讨论下一步的战略,一致认为刘邦是宽厚长者,这在史书上也有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这话的意思是说:不如另外派出宽厚长者,以正义为号召,向西进发(指攻打咸阳),把道理向秦国的父老兄弟讲清楚。他们苦于其君主的统治很久了,现在如果真能得到宽厚长者去关中,不加欺凌暴虐,应该能够拿下关中。现在项羽剽悍,不可派遣。只有沛公(刘邦)向来是宽厚长者,可以派遣。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与张良、樊哙、周勃等人

这是反秦起义初期,楚国内部对刘邦的看法,这是刘邦与项羽对比出来的结果,也是当时楚国认同的,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封存秦朝的财货宝物,善待秦国的宗室、大臣、百姓,为秦人所敬佩,赢得了秦人百姓的支持,这就是刘邦的仁厚。

虽然刘邦的举动是为了政治,但起码在百姓心中,就是个仁厚爱人的人,所以司马迁才会在史记中如此评价刘邦。

毛主席曾经评价刘邦,是这么说的:

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刘邦打败项羽有两个原因: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刘邦还是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人,但凡是政治的意见,刘邦马上决策并听从,然后安排去做,如果是刘邦自己决策错误,他马上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从来也有没有觉得自己是汉王或者皇帝而难为情。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举几个例子,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错误的计谋,让刘邦分封天下,刘邦觉得有道理,马上叫人刻章并安排,后来张良听说了,指出了现在天下不能实现分封,形势不同了,刘邦觉得对,马上中止了之前的决策,把郦食其骂了一顿。

白登山之围前,娄敬建议刘邦不要轻兵冒进,认为匈奴的行为反常,可能会有计谋,刘邦不听,还把娄敬关进监狱中,说等回来收拾他,结果情况果然如娄敬所说一般,刘邦逃脱后,马上向娄敬道歉,并封侯,身为皇帝,能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豁达大度。

刘邦有一次与戚夫人在一起,御史大夫周昌来了,周昌看到刘邦不方便,就退出来了,然后刘邦追出来,并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他,我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周昌回答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居然毫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这同样是豁达大度,要是没那份自信心,哪个皇帝听到臣子说自己是夏桀、商纣,还不杀了臣子?

统一天下后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刘邦仁厚宽大

至于刘邦从谏如流的例子就太多了,不用举例,也基本上认同这一点。毛主席还说刘邦能夺取天下,靠的是决策和用人,这确实也是刘邦的强项,整个汉政权几乎所有的决策,都是刘邦做出的,用人就更不用说了,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人杰都愿意跟随刘邦,并诚心诚意辅佐刘邦,这就是用人。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刘邦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可以这么说:刘邦是一个仁厚宽大、胸襟开阔、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善于决策、善于用人的帝王之才。

刘邦之所以总是被人黑化,是因为刘邦存在一些黑点,比如抛弃儿女、父亲于不顾,再比如诛杀功臣,这些问题前面讲到过了,刘邦作为政治家,总得选择一个放弃一个,这是他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只有没看懂的刘邦的人,才会黑化刘邦,但凡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刘邦,就会真正地明白刘邦的为人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萧何为何能在刘邦的开国功臣里位列第1
...建立汉朝,开创了四百年的汉代盛世。张良作为汉初重要功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刘邦心防谋士,担心张良日后成为心腹大患。在封赏功臣中,张良仅仅排名第六十二,远远落后。张良不得已
2024-01-14 20:08:00
王翦与韩信都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为何结局反差如此之大
...建立西汉,他们二人都是当时功勋卓著、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为何个人结局反差如此之大?是何原因?看看他们各自活着的时候都是怎么做的,就全明白了。王翦这一生:▲影视剧的王翦形象王翦
2024-07-25 20:31:00
若刘邦与曹操争天下,谁的胜算更大
...樊哙、灌婴、郦商为主要将领的143位列侯,这是西汉开国功臣,有文有武有说客,各种人才都有。刘邦刘邦用人的大气、豁达体现在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刘邦从不小气,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大
2024-07-15 16:32:00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为何只排在62位?
...之后,张良还建议刘邦封了最仇恨的人雍齿为侯,以平息功臣们的疑虑,在太子之争中,张良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最终让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之事。张良与刘邦刘邦统一天下后,就开始进行统计
2023-08-27 06:59:00
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韩信这个人,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中国军事史上也赫赫有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早年选择投奔项羽但未受到项羽的重视,后受到萧何的举荐在刘邦下任职,
2023-06-15 20:52:00
刘邦作为团队的首领,把握了团队前进的正确方向
刘邦手下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来自于基层,从刘邦自己开始,刘邦是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却成为西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萧何是县吏,相当于今天的县委办公室科员,却成为西汉帝国的一人之下的
2023-08-26 06:10:00
哪2个人若是不死,刘邦不敢杀韩信
...结语:韩信可以说是刘邦起兵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的重要功臣,对刘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心腹之才。但由于刘邦的猜忌之心,韩信最终也未能逃过被杀的命运。而对韩信本人来说,他杀死项羽与钟离
2023-10-26 14:32:00
刘邦是怎么建立一个王朝的
...天下,刚愎自用,成为天下独夫,落得失败下场。第四,功臣集团的作用。刘邦的成功并不是一人的成功,而是众多谋士勇将群策群力的结果,其成功应该离不开功臣集团的重要作用。刘邦本身既不
2023-06-27 15:43:00
...失望,也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刘邦灭项以后,与大批功臣共分天下,这并不是刘邦想要的,他想要“家天下”,他分封的七位异姓诸侯王,是迫不得已而封,他想打败项羽,自己实力又太弱,只
2024-06-29 20: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