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目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在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数字智能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下,数字经济自主业态的不断创新更加需要泛在连接、万物触达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保障。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底层创新,突破数字化转型关键瓶颈。随着数字化转型迈入“深水区”,产业数字化重心已超越服务营销等浅层维度,逐步转向包括组织模式、技术研发在内的全流程数字化重塑。面对数字化转型“硬骨头”,数字基础设施底层创新成为破解数字化瓶颈的牵引性力量。比如,得益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的建立,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规模应用的难题找到了突破契机;5G移动基站的全面铺开使物联网“云网边端”融合成为可能,助力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未来应以提升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算法技能为基本导向,全面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迭代升级进程,助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条实现突破性延伸。
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保障多元主体共享利用。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要实现“天地一体、云网融合”,需要在运营主体、设备供给方等主体之间形成标准开放、服务集成的合作模式,推动供给、运营、服务一体化,为新技术应用与数据要素流动提供“端到端”的全面保障。在数字规则“软联通”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须规避“数字孤岛”等问题,深化双千兆网络与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的深度互联,支持云服务、基础软件等行业市场主体开展共同研发与通用平台建设,打造跨部门、跨行业的普惠开放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此外,应瞄准算力交易平台、离岸数据中心等关键载体,依托“一带一路”数字交通走廊、中阿数字丝绸之路、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点项目,营造包容性发展的多双边环境,不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跨国联通。
适度超前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筹谋应对技术变革的未来趋势。目前,以量子计算、Web3.0、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商业落地进程正在加快。有研究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算力消耗翻倍周期仅为3至6个月。如果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运维构建、预防分析等前沿企业服务全面融合,将指数级地提升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算力负担。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旨在高效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关键资源,避免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隔代跟跑”。在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架构初步形成的背景下,可基于“东数西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战略布局,推动新建数据中心等实体在机柜形态、芯片类型方面向智能训练倾斜;推广应用更加绿色、高效的芯片设备封装技术,压缩核心算力成本;提升算力网络高位统筹力度,持续推动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降本增效。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进程的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规模能级必将实现新的跃升,为进一步推动数实融合、畅通要素流动、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5日 02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