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一年烟叶收入赚了一辆小轿车 这个彝家汉子不简单
——格尔此贵的一片烟叶情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小玉
初春,万物复苏。普格大地处处是春耕备耕的美丽画卷。走在烟区的机耕道上,风轻轻一吹,一阵阵卷着尘土的“龙卷风”缠绕在身上,干干净净的人儿一转眼变成了“灰姑娘”。
在普格县特兹乡甲木村的烤烟基地,一辆挖掘机不停地在坡地上劳作,几位彝家妇女拿着锄头在身后平整着挖出来的泥块。
“可以下来休息吃午饭了,吃了饭下午再干个把小时就完工了。”
烟地边,一个戴着草帽的汉子和一个小孩挑着午饭向烟地上劳作的群众打招呼。
“此贵老板,今天吃啥子?有没有水哦,渴死了!”
“有!有!有!每人一瓶矿泉水,而且还是冰冻的。”
“那就太好了!”
说着话,挖机师傅和几位彝族妇女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走向烟地边。
这位叫做此贵的老板,就是特兹乡乃至于普格县有名的烤烟大户——格尔此贵。此贵的出名,并不仅仅是种烤烟出名,而是他身后的动人故事。
产业扶贫政策让格尔此贵的生活像蜜一样甜
甲木村,位于普格县特兹乡的一个边远山村,常年气候干燥。2014年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滞后,再加之交通不便,住在这里的村民,常年种点玉米和水稻维持生计。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格尔此贵家姊妹众多,家里又贫穷,此贵读了小学后,辍学回家担负起照顾一家人的重担。
“那时候,不要说顿顿吃肉,就连火把节都吃不起肉,平时家里的油盐等生活用品都是卖点自己喂的鸡鸭换来的。”说到过去的苦,此贵略显激动。他告诉记者,种烤烟前,他们家一年四季忙到头,收入却所剩无几,娃儿开学时缴纳的学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和邻居借的,家里的住房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不仅老旧还时常漏雨。
此贵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90年代,他跟着几个邻居,把家里的几亩田地用来试种烤烟,但由于技术跟不上,种了几年,收入始终上不去。
2014年,甲木村得到了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支持后,村里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没有脱贫攻坚产业政策的扶持,现在的我可能还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号召和鼓励下,此贵到普格县有名的烤烟大乡——木呷乡考察学习种烤烟。
“不看不知道,原来种烤烟是个技术活!”此贵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原来想到种烤烟和种玉米没啥区别,无非是种上烟苗、浇水、施肥、采摘、烤好后拿出来卖就行了,考察学习了木呷乡的烤烟产业才知道,发展烤烟产业,技术才是关键,育苗、移栽、盖膜、施肥、采摘、烘烤都要技术,特别是管理上更要科学技术。
考察学习回来后,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此贵响应产业扶持政策,当年承包了村里的8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烤烟,年底除去肥料、人工等成本,净收入3万多元。“那可是我们家历年来赚得最多的一笔收入哦!”
收入渐好让格尔此贵爱上了这片烟叶
赚了第一桶金后,格尔此贵发展烤烟产业致富的梦想增强了。
2018年,格尔此贵又种了80亩烤烟,净收入4万多元。2019年,由于人力跟不上,此贵只种了60亩烤烟,但净收入却超过了8万元。
“面积减少了,收入为什么却增加了?”记者带着疑惑问到。“关键还是在技术,另外还要看天气,这一年,种了烤烟后,县里的烟技员天天守在我们的烟地里,育苗、移栽、盖膜、施肥、管理、采摘等每一个环节都指导我们按着标准化、科学化进行,再加上当年未受到干旱、冰雹等灾害,所以收入增加了。”
有了烟技员的指导,此贵发展烤烟产业的信心更足了。2019年年底,格尔此贵利用烤烟收入,把家里的土坯房改建成了一栋小洋楼。“那个时候,此贵家的住房是我们村第一栋楼房哦!”身边的几位彝族妇女异口同声地说。2020年,格尔此贵种了60亩烤烟,净收入10万元。2021年,格尔此贵又种了60亩烤烟,净收入14万元。
“说实话,这一年烤烟收入是很好,但没有一点节余,钱都用完了!”此贵神秘地笑着说。一问才知道,原来,此贵用当年这笔种烤烟的收入买了一辆价值13万多元的小轿车。“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不买辆车带着家人出去耍耍,咋个对得起这条路嘛!”此贵说,多亏了种植烤烟,要不然住楼房、开小轿车,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2022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此贵只种了40亩烤烟,但净收入还是有8万多元。
今年,他又准备种40亩烤烟,目前育苗、烟地的改土、肥料等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日子好了,此贵的念旧情结更深了
“要不是他们帮忙,这几年我咋个种得起那么多烤烟。”此贵指着烟地上劳作的几位彝族妇女说。种烤烟,技术虽然很关键,但人力跟不跟得上也很关键,种60亩烤烟,每到关键时节,都要请这些隔壁邻居来帮忙。
“啥子帮忙哦!他给我们发了工资的,要说帮忙,那是他帮我们。”在此贵的烟地上帮忙的村民阿歪莫日扎告诉记者,自从此贵种烤烟后,她年年都来帮忙,当然不是免费的,每次来都有固定的工资,每天120元,每年从此贵这里能挣到5000多元。
“其实,我们这里的劳务费也不一样,在木呷乡、夹铁镇烤烟基地上打工,一天最多80元,此贵是给得最多的了,一天120元。”来自甲木村,同样在此贵的烤烟基地上打工的吉闲莫色扎说。
“此贵大哥真的是个好老板,去年我母亲身体不好,需要带到西昌去看病,他一听说我们家到处借钱,就送来了5000元,还说不够再给他说。”
……
说到此贵的好,村民们一个个竖起大拇指,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大家都是一个村上的,况且以前我们家穷的时候,他们还帮过忙,乡里乡亲的,好日子要大家一起过才行,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路上,我们更需要共同迈进。”此贵深情地说。
多么朴实的语言!倘若一个人不念旧,又怎么能更好地发展呢?这个边远山区的彝家汉子真的不简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