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
本报通讯员王淑瑜
时隔三年再次踏入大姚县昙华乡处信么小组,村口停放的一辆小轿车吸引了我的注意,一问居然是李军家买的,这让我有点惊讶。
我对李军印象深刻,一个皮肤黝黑的彝家汉子。2018年下村入户到他家,房子破破烂烂无从下脚,整日二两酒浑浑噩噩,老婆孩子沉默寡言,每次去都恨铁不成钢。2019年初再去,他家还是老样子。
“多亏乡上的干部动员,2019年我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第一批劳务输出,到厦门工厂务工一去就是3年,工资高工作清闲,年后还要去。”李军坐在自家新盖的二层小砖房里,回忆起第一次外出务工坐大巴坐了三天两夜,回来腰包鼓了,第一次坐上飞机时,语气颇有几分自豪。李军老婆抱着孩子在一旁晾晒刚挖出的重楼,脸上露出藏不住的笑容。李军平均一个月工资8000元,如今盖起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一家人生活大变样。
李军所在的处信么村民小组,2018年笔者下村时被摩托车颠来颠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5年间,当地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宽敞的水泥路打开了当地村民的幸福路,16户群众就有6户开上了小轿车,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发展起了白芸豆产业,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党和国家政策太好了,今年孩子生病住院,村里干部马上就到我家关心慰问,要帮我申请临时救助。我说哪里需要救助,住院花了1万多元,层层医疗报销最后才自付了300元。”李军的邻居李秀英接过话茬,她对于五年间的变化深有感触,家中有两位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政府帮她和丈夫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发展了肉牛养殖,二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李军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大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振兴路。2022年,大姚县强化党建引领,实施脱贫户产业提质增效行动,615户脱贫户栽种烤烟人均收入2750元,5708户种核桃人均收入1000元,2377户养殖肉牛人均收入8500元……依托重点企业搭建劳务协作关系,实施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全县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2719人,人均工资性收入8049.05元……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37.43元,万名脱贫户端稳了脱贫饭碗,日子红红火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5 1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