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8:1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现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我们是普通的上班族,都会有假期,来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休息。然而,在我们放假的时候,并没有太注意假期中的文化历史元素。

像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与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有劳动节是国际节日。除了这些节日假期之外,有一些福待遇比较好的单位与公司,还会有带薪年假等等。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放假与休息都是我们比较放松与惬意的时期,那么,古代官员有假期吗?他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古代官员们的假期

我们现在的假期中,绝大部分源于古代的传统,比如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春节,就来源于传统文化。春节在民间被称之为“过年”,其历史源远流长。

根据记载,“年”字最早代表着农作物的成熟与丰收。

在古代历史中,也把“丰年”写为“有年”。随着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对于天文历法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所以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比较科学的二十四节气以及太初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太初历之所以也叫农历,是因为太初历最开始对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太初历纪年中,把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元日”,在后来成为“元旦”。随着民国开始之后,跟随国际惯例,使用“太阳历”,也就是阳历,把每年的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所以现在我们依然按照传统,还是在过阴历春节。

在古代这一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丰收的庆贺,所以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雍正皇帝,也会在这一天,给自己放假一天。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官员们在这一天则是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休息。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在唐朝之后,包括宋、元、明春节一般都会放七天假期,与现代春节假期形同。到了清朝把冬至、元宵节与春节假期连缀在一起,官员们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假期,可谓是“皇恩浩荡”了。

除了春节之外,古人把冬至与元宵节也看得十分重要。我们在今天的北方,到了冬至,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也会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根据传说是神医张仲景创造了“饺耳汤”供人食用,在最后形成一种风俗。

古人通过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观察与总结,在这一天之后,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冬至被认为一年的结束,所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

在冬至这一天,不止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古人也认为是“阴阳转化”的时间,而饺子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健康、温暖的向往,所以在冬至吃饺子,作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在冬至这一天,官员也会放假。

除了春节与冬至之外,在古人看来,元宵节有重要意义。元宵节在古代又叫“上元”节,在这一天城市中十分热闹,有各种节目,比如舞狮、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等等,甚至皇帝都会选择在这一天与民同乐。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元宵节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也就是世家子弟可以趁着元宵节进行相亲,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这一天往往也不进行宵禁,给年轻人们更多谈恋爱的机会。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流传至今,也就是吃汤圆,在北方也叫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而古代官员们在这一天,也可以休息一天,在家好好过节。

由于在中原黄河流域地区,冬天是农闲时期,也是在一年的忙碌过后,重要的休息时间,所以冬天的节日,比如春节、冬至与元宵节就会显得比较集中、隆重与热烈。而到了春天之后,虽然没有冬天的节日那么隆重,但却增加了更多的趣味。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之后,天气转暖,人们都有外出活动的需求,所以有了清明节的踏青游玩活动。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比较有根据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节气,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

第二种是来源于对祖先的祭拜。古人一般会在春天和秋天进行祭拜,春天祈求祖先保佑,有一个好收成,秋天收获之后,感谢祖先保佑。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所推行的节日。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其实寒食节在很早就有,主要是因为春天,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为了避免火灾,官方会在城市中禁止用火做饭,时间长达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随着城市管理程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长时间吃生食的不适应,寒食节逐渐减少到三天,而后与清明节逐渐融合。

清明节除了融合了寒食节之外,还融合了上巳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是十分重要的外出游玩的节日。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上巳节也逐渐与清明节相互融合。在古代寒食与清明节通常一起放假,官员们放假主要还是要回到家乡进行祭祀,顺道游玩放松。

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在唐宋时期,清明节与寒食节一起放假一般有七天左右的假期,在这一点上,古代比我们要幸福。过了春天之后,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就是端午了。

端午节因为与二十四节气夏至相同,正好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间,所以这可能是它的一个由来。端午节的由来非常之多,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现在大家普遍比较熟识的就是吃粽子。

唐朝皇帝李世民也曾经对端午有一定的记载,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

端午虽然是一个重要节日,皇帝也会宴请群臣,但不像春节与清明一样,一般不放假,这一点古人不如我们。

夏天过去之后,就是秋天,在秋天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中秋节。古人在收获后,要感谢上天以及祖先的保佑,就会在秋季中间的这一天,进行祭祀。而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古代皇帝选择在这一天祭拜月亮。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在中秋这一天,民间晚上都阖家团圆,赏月游玩,但不是法定假日。现在中秋节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吃月饼、赏月。

古代官员们日常休息以及每天工作时长

在古代官员们除了有节假日休息之外,还有日常的休假。

根据唐《初学记》载:“休假亦曰休沐。”

《汉律》中也有记载:“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早在汉朝,官吏就能每五天有一天休息,比我们现在很多的单位,单休放得还要多,可见古代休假制度十分科学与人性。在唐朝前期,还是基本延续汉朝时期的作风,也就是每五天休息一天,刘禹锡曾有诗曰:“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但是唐朝是一个开放与发达的时期,对官员们的管理也相对宽松,福利也很高。所以唐朝皇帝“皇恩浩荡”,根据官员们提议假期不够,进行调整,调整为十天一休假,但是各种节日都放假,每年放假的节日多达二十多个,这就很大的减轻了官员们的工作时长,让他们能纵情山水,写出了不少好诗。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到了宋朝时期,官员们休假更多,不仅是增加了唐朝时期应有的假期,而且每年还有特殊的“封印”假,宋朝官员们的放假时间甚至到了一百二十多天,也就是宋朝官员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放假中度过的。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但到了明清时期,官员们的假期就大大缩短,只有五十多天。不过,明朝与清朝对于有学问的人有特殊照顾,也就是能够在翰林院学习的“国家级”人才假期更多,基本遵循古例。古代官员除了日常休假之外,就是平常上班了。

古代官员们上班因为朝代不同、时局不同,以及官阶不同,上班时间也各有不同。早在秦汉时期,随着中原的统一,就开始有了上朝制度。当然,能够上朝的都是高级官员,他们如果住的比较近的,需要六点左右起床收拾,而如果住的地方距离皇宫比较远,那就需要四五点钟就起床准备。

上朝结束之后,还需要到自己的地方继续办公,到了下午三四点就可以回家休息。如果按照这么算,古代官员们还是比较辛苦的,不过皇帝也不一定天天上朝,有时候下雨雪,就下令取消上朝。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唐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云:“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

有一些皇帝,很长时间不上朝,比如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国家照常运转。上朝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宣布一些事情。而真正决定事情,在明清时期,主要由内阁和军机处来决定。

所以如果不上朝,官员们就可以七八点左右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基本跟现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差不多。不过因为对于官员的管理程度不一样,官员们真正上班时间就不好确定。在整个王朝时期,对于地方官员管理最为松弛的要数元朝。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元代的《至元新格》谓:“诸官府皆须平明治事,凡当日合行商议发遣之事,了则方散。”翻译过来,就是元朝的官员只要干完当天的活,就可以回家休息。

而宋朝相对来说外严内松,据《坚瓠集》记,宋太祖赵匡胤曾有一条专门针对州县官的警告:“切勿于黄绸被里放衙。”宋太祖虽然有这样的警告,但实际上,地方官员并不惊醒,在“黄绸被里放衙”者居多。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唐朝虽然有规定,“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

但对于官员不朝参或者不到者,也仅仅是罚俸禄而已,起不到什么警醒作用。在明清时期,虽然对于上朝比较严格,但也仅限于王朝初期,到了中后期地方官员早就已经不按照正常上班时间上班,而上朝的高官,虽然还严格遵守上班时间,但王朝到了中后期,可以改革与变化的空间并不大。

比如清朝到了嘉庆时期,一直平平稳稳,几乎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件,所以长久下去,造成人心安逸,导致堕怠,上朝也仅仅是走流程一般。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即如《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所谓“不过同点卯应名一般,一来就走”。

随着朝代的变化,对古代官员们的假期与工作时长有什么影响

在秦汉之前,我国是没有真正的官僚体系的,因为在周朝时期还实行分封体系,分封制度之下没有官员,是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进行博弈的时代。随着王朝发展,到了秦朝之后,才逐渐出现了官僚体系。

秦朝的官僚体系机构并不完善,这是由于秦朝前期以战争为主,再加上秦朝统一之后,维持时间比较短,所以造成官僚体系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而汉朝前期是分封体系与官僚体系相互结合,对于上朝和地方官员有了一定的管理。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但由于汉朝官员大多出身与贵族,导致地方与中央几乎都是被贵族把控,所以在官员的管理上也趋于松散,虽然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与制度,但形同虚设。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官僚体系开始逐渐建设起来,中央对于官员逐渐形成管理。

唐朝虽然难以管控地方官员,但是对中央官员的管控力在逐步加强,唐朝时真正能够对中央以及地方官员落实一定的管理。而到了宋朝,士大夫阶级崛起,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是官员福利最高的时代。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上与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这个时代也是官僚体系稳固发展的时期,逐渐体系化之后,官员们都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工作,这样就更加能够对官员进行流程化的管理。宋朝时期看似是官员福利比较高,放假比较多,但在制度与文化上,相比于隋唐进步了一大步。

宋朝最重要的是宋朝进行了文武分职,对地方官员,也能进行实际势力的管控。但地方上虽然不能专横独权,又开始兴起奢靡、颓废之风,宋朝官员普遍执政堕怠,不思进取。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官僚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之下,官员们相对来说比较敬业。

总结

古代官员们不仅有假期,而且在一些朝代,官员们的假期甚至比今天还要多。从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来看,由于古代人没有电力设施,缺乏效能足够的照明设备,所以他们每天上班时间比今天人造,而下班时间也比今天人要早,但总体的上班时间与今天差不多。相比来说官职较高的人要辛苦一些,而作为一个勤奋的皇帝,上班时间更是要多。

古代官员的假期与文化传承

古人的休假时长,跟朝代有很大的关系。汉代到唐代时期,基本都是贵族与豪门时代,他们与皇帝是合作关系,所以虽然有一定的规制,但官员们上班与上朝都比较散漫,放假也比较多。

到了宋朝之后,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士族进入到了统治阶级,使得官僚体系逐渐形成,虽然宋朝官员福利比较高,但总体上随着官僚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在增强。

元朝朝代比较特殊,蒙古人天性自由散漫,不太善于管理,所以放假与休息比较多。而到了明朝与清朝之后,由于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官员不仅放假时间减少,权责也相对统一,官员在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之下,也相对比较敬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辽宋汉官的入金过程
...时也是一个多样化的历史现象。在这个时期,有许多汉族官员加入金朝官僚体系,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其中,由辽入金和由宋入金两大汉族官僚集团尤为突出。这两个群体有着
2023-05-04 10:05:00
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是什么?
...中正制的制度特点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实行的一项基于官员绩效的升迁制度,它将官员按照等级分为九品,并根据官员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级。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如下:九品划分:九品中正
2023-05-14 21:28:00
清朝时期的三眼花翎为何贵重?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家的大一统秩序。花翎制度是官僚制度的一个体现,清朝官员的花翎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这三种花翎代表着不同的地位,是官员权利和富贵的象征。想要拿到一眼花翎
2024-01-25 06:25:00
吴、南唐的文职幕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越国的幕府制度,还对其进行了扩充和改进。南唐幕府的官员主要由文职官员和武职官员组成,他们负责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同时,南唐幕府还成立了一系列专门机构,例如内侍省、
2023-05-09 18:05:00
为何说东汉王朝是豪强地主的政权?
...位和影响力,他们通常被当地百姓视为当地的领袖,地方官员也不得不与他们合作,以维持当地的秩序。1.3皇权衰落由于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掌握了重要的地位
2023-05-15 21:01:00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劣势。科举制不但是我国古代公平选拔官员的一种手段,它还对周边的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方式造成了影响。甚至远在欧洲的英国在建立文官制度时都借鉴了科举制
2023-10-22 09:00:00
宋代官僚体系的矛盾与繁荣:赏赐优渥,代价高昂
...烦。宋朝官僚体系之庞大也是历来王朝绝无仅有的。一个官员要想从最低等级爬到最高等级至少要经过正常的36级官员升职,看似路途漫长遥远,但也并不是不可能,毕竟着可是宋朝,什么都会发
2023-09-04 13:45:00
...,三日冗费。”所谓“冗官”是指北宋的行政机构庞大、官员数量极多且不断逐年增加,“冗兵”是指北宋军队规模和兵员人数极多的现象,至于“冗费”则是为了应对“冗官”“冗兵”问题所带来
2023-04-21 15:21:00
浅谈北魏俸禄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情况
在古代中国,官员的薪资通常称为“禄”,也叫“俸禄”,禄的多少与官位的高低有关。俸禄制最初的模式可以追溯到西周的爵禄制,经历了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俸禄
2023-05-07 18: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