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严查“手工补息” 剑指高息揽储乱象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4-13 06: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严查“手工补息” 剑指高息揽储乱象

图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清点钞票。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一边是银行经营的息差压力,一边是激烈竞争的揽储压力,不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滋生出“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乱象,这背后的隐患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啥是“手工补息”?

“手工补息本来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在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的前提下,采用专用补充计息交易进行手工计息处理。但一些基层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揽储任务,把手工补息作为利率补贴的一种方式,以此绕开内部定价授权。”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手工补息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抬高银行负债成本并向资产端传导,或拉升贷款资金价格,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高息揽储也对金融市场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但为防止银行出现高息揽储、“存款大战”,金融机构组成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通过行业自律协商约定存款利率上限,抑制存款市场非理性竞争。2023年,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已有2055家,占商业银行数量的一半左右。

为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4月8日利率自律机制发起的倡议提出,银行应对手工补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通过严查“手工补息”加强存款管理,折射出银行当前需要直面的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问题。

截至2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90.7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与存款规模快速增长相对的是,存款利率已经历多轮下调。

2023年6月、9月和12月,主要银行多轮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近期,河南、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广东等地的多家中小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调整类别覆盖短期、中长期定期存款。

这些调整和银行日趋收窄的净息差密切相关。

2023年,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了20个和10个基点。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再次调整,下降25个基点。在此引导下,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处于历史低位。

这意味着,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直接影响了银行的利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至1.69%,降到了二十年来最低水平。这也从近日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得到印证,2023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净息差降幅从16个基点至31个基点不等。

“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净息差承压之下,不少银行仍难舍规模情结,积极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各种形式的高息揽储现象层出不穷。”董希淼认为,靠高息拉来的存款难有“忠诚度”,储户一旦碰到更高利率就会“存款搬家”。银行需要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客户经营、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

不少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介绍,去年建行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已明确提出“不以规模论英雄”,要追求高质量发展。随后,该行加大力度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推动生息资产占比提升,下大决心压降低息资产和高成本负债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多次公开表示,未来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市场普遍判断,LPR还有一定下行空间,净息差压力将进一步攀升。未来,银行如何从源头约束高息揽储乱象,兼顾好“让利实体经济”和“稳健经营”?

多位上市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严控高成本存款规模,着重盘活低效存量信贷,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型。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表示,银行需要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发力,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放的合理性和盈利性。同时,积极管理负债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加大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

“我们增效益的逻辑是稳息差、拓中收、稳质量,而不是把贷款的‘量’和‘价’作为提高营收的主渠道。”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表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要“让”在息差上,“利”在资产质量上。整个经济的环境好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才有安放之处。据新华社(记者 吴雨 李延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纠偏手工补息 规范竞争秩序
...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并开展自查整改。手工补息本是银行用于勘误的工具,但为争夺更多优质客户,占据存款市场份额,基层银行机构绕开内部定价管
2024-06-26 06:48:00
国信证券(香港):24年存款利率或面临多轮下调
...的首要考虑因素。不同类型银行方面,加大对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存行为监管对大行存款冲击更大,中小银行存款增速提升更利好信用债,在政府债供给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大行存款增速回落或会对利
2024-04-17 23:08:00
协定存款频迎调整 银行揽储收紧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日前下发《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要求银行应严格规范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确保利率定价、利息支付、核算统计等工作合
2024-05-06 00:26:00
...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银行期望通过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比例,来降低负债端成本,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净息
2024-05-15 02:04:00
“高息揽储”被明令禁止,光大银行、渤海银行集体官宣
\"高息揽储\"此种现象正在被明令禁止。近期,大连农商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官宣调整,暂停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今年以来,这些银行官宣调整5月6日,大连农商
2024-05-09 11:00:00
国信证券(香港):预计2024年LPR下降概率较低
...非存贷业务的影响)。存款端:前期挂牌利率下调和禁止高息揽存缓释息差效果有限,为了稳定净息差存款挂牌利率仍有下调的必要性。预计涉及手工补息存款或达到了约20万亿元,如果不考虑存
2024-06-07 23:43:00
5年定存利率最高4%!跨城存款又流行,“高息”背后有何风险?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全社会存款挂牌利率快速调降,银行高息存款产品渐次消失,只剩下部分区域中小银行还有一些高利率产品。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四川、贵州、海南、云南的村镇银行仍有利
2024-08-14 09:24:00
5月LPR按兵不动,政策性降息条件仍存
...对LPR报价下调空间构成了影响。年初以来,“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贷款和长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存款市场竞争加剧。在资负两端共同挤压下,2024年一季度,主要上
2024-05-21 21:53:00
银行密集公告!高息存款产品正在减少
...又有平安、中信银行宣布将停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银行高息存款产品限量、下架,更多储户正在把目光转向理财和保险产品。资料图: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自去年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
2024-05-10 18:1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