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农民有更充分财产权益更多获得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7-06 07:15: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在湄潭县桃花江畔,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农村闲置资产被盘活,民居变民宿风生水起,几年迎来大变样,2023年,全县28个乡村旅游点、300余家民宿实现营收近8000万元;

在天柱县茶海村,春采茶、夏收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土地焕发新生机,一茬接着一茬收,四季瓜果飘香,脱贫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向前一大步,获得感跃然脸上……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落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要求,让农民有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和更多获得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更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勇攀高山再登峰。贵州奋楫向前、抢抓机遇,在难点上作突破、在重点上作成效、在试点上作拓展,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改革,全力推进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

改革的春风,正穿越乌蒙、苗岭吹进每一个山村,随乌江、南北盘江贯通南北西东,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让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改革以人为本,让幸福可感可及

在天柱县高酿镇邦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吕鹏辉有一本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邦寨村各家各户的“小事情”,从哪家的房子需要修缮,到哪家适合养牛,再到哪家孩子上学困难或老人就医困难等,都一一记在这本日记上,一户一策,找方法,帮解决。

“这两年,吕支书带领驻村工作队,为村里争取了100多万元资金,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还帮助我们打造了农产品品牌,用‘包种代销’的方式帮助销售村里的农产品。驻村队伍的到来真真切切地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动力。”邦寨村党总支书记龙云昶由衷地说。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队伍就到哪里。2023年以来,贵州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选派9972支队伍驻村,全省上下“一盘棋”推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改革,把政策推进农村,把帮扶送到家门口,让乡村振兴惠及到人,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

从一名学生、一粒药、一间房到一碗水,“3+1”保障的不断档,见证着改革的初心和温度。

2023年全省投入126.61亿元学生资助资金,照亮困难学子求学路;持续实施大病专项救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解决就医难,71.6万患有“四类慢病”的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应签尽签;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管理机制,让群众住上“安心房”;筑牢饮水安全防线,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将防止返贫的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处,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村而建,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当改革的红利惠及到人,脱贫群众的日子也更上了一层楼,2023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提前完成人均年纯收入1万元以下低收入脱贫人口动态清零任务。

改革唤醒土地,让产业迸发生机

4月的春茶采摘刚落幕,7月伊始,瓮安县岚关乡茶海村又迎来了丰收。眼下,正是黄瓜大量上市的季节,一排排白色的大棚内,一根根翠绿的黄瓜缀在藤蔓间,争先恐后冒头。

“今年是我们黄瓜基地第三年丰收,每亩的产量大概在1万斤左右,每天都有五六十个工人进行采摘、分拣、装筐,然后装车发往香港、深圳、重庆、贵阳这些地方。”茶海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勇介绍,离黄瓜基地不远,茶海村的冬瓜基地,也在忙着打瓜尖、摘花苞,过阵子冬瓜也将成熟,四季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一茬接着一茬。

茶海村的例子,并非个例。近年来,贵州坚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不仅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为全省各地发展特色产业增添了新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资源的聚集,人才的汇聚,让农村土地焕发全新活力。纵观全省各地,特色产业走出康庄大道的例子不胜枚举,各地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在土特产上不断做精做强,打造出一批批叫得响亮的品牌,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坚持在改革中用“闯”的精神,贵州特色农产品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截至2023年底,贵州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2家、排全国第二位;过去五年,全省食用菌的相关企业增加两倍,刺梨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辣椒制品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

山地特色农业的振兴,激活沃野田畴风生水起,助农增收成效凸显,202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和8.1%。

改革振兴乡村,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文件在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单列一个部分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具体安排。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面对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我省不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有力有序推进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新征程。

一项项改革举措,锚重点聚合力,推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

在湄潭县鱼泉街道,一栋名叫“户晓”的民宿通过闲置资源盘活,成为游客“新宠”,在该民宿的带动下,周边迅速兴起数十家民宿,乡村旅游火热十足;在金沙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样让“空土地”再次“活起来”,闲置的农村住宅“大变身”,以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复垦土地等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来源;在贵阳贵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经营的“1+1”发展方式,闯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看如今乡村的变化,正是改革的力量,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全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贵阳市、六盘水市、湄潭县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加快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探索总结“六条路径”。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100家引领型龙头企业和100家上规入统企业,新增认定一批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推进财政金融支农创新,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更加有力。

风劲潮涌,贵州的农村改革正在以“稳”中赢得主动,“进”中求得实效的方式,夯实“三农”持续向好的制度基础,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6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新华社记者高敬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日前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
2023-02-18 15:32:00
...”,并在严守“三条红线”基础上,推动宅基地的居住、财产和资源属性得到协同发挥。据了解,《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规范管理、保障居住、盘活闲置资源三大方面,覆盖宅基地管理的全生命周
2025-03-11 10:18:00
...形式的经营活动,如租赁、入股等,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财产性收入来源。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通过确立农民对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使农民能够通过继承、转让等方式自主管理这些资产,
2024-10-30 06:05:00
湖南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资源宝库,盘活利用好这份“沉睡”的资产,是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今年,湖南省有20个县市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其他县市区也将陆续到期。湖南将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2024-03-26 22:27:00
...的农业发展滞后,严格的产权管控使得农民难以分享土地财产性权益,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只有确立明晰的土地承包权,
2024-03-31 06:43:00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厅长(局长)张集智:充分释放农村改革综合效能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融合发展机制,让农民有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和更多获得感。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构建产权明晰、分
2024-08-06 12:57:00
...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资产只有流通才能产生价值,乡村要实现振兴,必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因
2024-11-27 07:48:00
如何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政策问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监测及时到位、帮扶精准到位。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
2024-04-17 09:09:00
...,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三是财产收入挖潜一块。财产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53%,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我们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
2023-02-14 12:1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段正浩 通讯员 吴霄汉 济宁报道3月30日,山东移动济宁分公司通过创新构建反诈联防机制,联合嘉祥农商银行开展“守护‘两卡’安全
2025-04-03 10:50:00
中国网4月3日讯 据最高检网站3日消息,四川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保华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25-04-03 10:50:00
湖南龙山:秦简文化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千年秦简,方寸拓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璀璨。拓印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延续……”4月2日,湖南省龙山县第二中学联合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
2025-04-03 10:50:00
清明假期哪里适宜旅行?扫墓注意什么?一文看全-中国网
中国网4月3日讯(记者 彭瑶)清明小长假来了,4月4—6日放假三天不调休,踏青、祭扫活动叠加,人流增多。小长假期间天气如何
2025-04-03 10:51:00
近400人!最大规模韩国旅游团入境威海
大众网威海记者 王彬 杨栋博 威海报道4月1日,来自韩国健步球协会的近400名团体游客入境威海,开启为期3天的山海休闲之旅
2025-04-03 10:51:00
金湖县银涂镇举办“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春风拂柳绿,清明寄深情。4月2日上午,金湖县银涂镇在复连村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镇村40余名志愿者参与,以文明祭扫的方式向革命英烈致以崇高敬意
2025-04-03 10:52:0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
2025-04-03 10:52:0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5-04-03 10:52:00
全福街道路劲东城社区开展“历接历办”小程序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高“历接历办”小程序在辖区居民群众中的知晓度,3月31日,全福街道路劲东城社区开展“历接历办”小程序宣传活动
2025-04-03 10:52:00
说起麻糍这道美食的发源地,在我们大杭州,当数建德三都。三都麻糍是建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2025-04-03 10:53:00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召开第六届工会会员(职工)代表大会
大众网记者 段正浩 济宁报道3月31日,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召开第六届工会会员(职工)代表大会,全院94名职工代表参加会议
2025-04-03 10:54:00
江西下达202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南昌新闻中心
本报讯 王纪洪、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报道:为确保完成国家确定的江西省202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经省政府同意
2025-04-03 10:55:00
嘉祥县黄垓镇残联开展上门评残活动
大众网记者 张效良 通讯员 关中平济宁报道4月2日,嘉祥县黄垓镇残联邀请嘉祥县残联、嘉祥县中医院评残专家共6人组成残疾评定小组
2025-04-03 10:55:00
金乡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护航梨花节行动
执法队员规范停车现场大众网记者 高传顺 通讯员 李新华 济宁报道4月2日,济宁市金乡县第六届梨花节活动在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2025-04-03 10:56:00
元和职工新课堂 搭台赋能新青年
江南时报讯 为丰富青年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青年职工在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点亮青年职工“八小时外”的多彩生活
2025-04-03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