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委内瑞拉迎来了多项“利好”,美国对委经济制裁有所松动,由美国支持的、企图取代现任政府的所谓“临时政府”遭解散,以西班牙、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正在缓和与委内瑞拉的关系。特别是,以哥伦比亚、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国家纷纷恢复与委内瑞拉的外交关系,这些拉美国家主张用多边主义机制来解决问题,反对单边制裁和排挤委内瑞拉。
当地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自2018年以来企图使用单边制裁迫使委内瑞拉政府屈服并施压欧洲和拉美国家孤立委内瑞拉的做法,无法得逞。
美国公司恢复进口委内瑞拉石油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委内瑞拉政府实行了多年的“极限施压”,其目的是扶持由委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领导的所谓“临时政府”。而自从去年2月24日起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制裁俄罗斯原油出口,造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原油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而这也给美国国内石油价格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为稳定本国石油价格,美国开始主动和产油大国委内瑞拉接触,寻求从委进口石油的可能性。
2022年11月26日,美财政部宣布,未来6个月,允许美国雪佛龙公司恢复在委石油开采业务并允许其进口委石油。由此,雪佛龙公司派出的两艘油轮分别在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1月3日抵达委油气主产区马拉开波湖。除了给雪佛龙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合资公司带去用于稀释委重质原油的石脑油,预计还有50万桶原油被运到雪佛龙位于墨西哥湾的炼化厂。这将是4年来首批从委内瑞拉运往美国的原油。
△雪佛龙公司派往委内瑞拉的油轮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学院拉美能源项目主任弗兰西斯科·莫纳尔迪在谈到美国松动对委制裁的影响时表示,去年11月底,雪佛龙公司在委合资公司的原油产能为5万桶/天,此后几个月,公司产能有望提升到8至10万桶/天,如果有足够多的投资,未来两年,公司的产能有望提升到20至22万桶/天。
在雪佛龙恢复在委运营业务等“利好”因素下,委内瑞拉石化商会表示,到2023年年底,委可实现将原油产量由当前70万桶/天提升到100万桶/天,这将大大增加该国石油出口收入。到2023年年底,包括石油、黄金和其他矿产等在内的出口收入有望达到约200亿美元,超出2022年预计的150亿美元的收入,这将有助于改善委内瑞拉的收支平衡。
多方博弈过程艰难曲折
美国最近放松对委制裁,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其过程艰难曲折。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美国的石油进口由此产生了每天六七十万桶的缺口。为补上缺口,美国政府去年3月5日低调派出高级代表团,前往委内瑞拉与委政府会谈。美方官员在谈判中提及让委内瑞拉直接向美国出口石油,来换取放宽美国对委石油制裁,同时试图确定马杜罗政府是否准备在俄乌冲突中与盟友俄罗斯保持距离。而委外长普拉森西亚不久后表示,委内瑞拉准备再次向美国出售石油,但同时对俄罗斯“保持忠诚”,俄罗斯依然是盟友。
从去年3月底开始,拜登政府陆续有针对性地向美国国内市场释放出1.8亿桶储备原油,美国对恢复进口委石油以稳定油价的紧迫性在短期内有所下降,美委之间的谈判随之陷于停滞。
而在暂时搁置委内瑞拉这一选项之后,美国政府一度试图说服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大国增产石油。去年7月,拜登访问沙特。2022年10月初,包括沙特、阿联酋等在内的“欧佩克+”国家决定,从11月起一直到2022年年底,将原油产量减产200万桶/天。拜登就此表态称,“欧佩克+”的决定,促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石油进口替代方的问题,但美国有很多选项。美国媒体随后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考虑放松对委内瑞拉制裁的选项,这样美国石油公司可重启在委的石油生产活动。
△“欧佩克+”国家举行会议
去年11月底,拜登政府允许雪佛龙公司恢复在委石油开采和出口业务,而雪佛龙迅速派出油轮到委运输原油。美国媒体报道,雪佛龙之所以能在拿到许可之后迅速恢复进口委原油,得益于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做准备。
分析指出,俄乌冲突在全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松动对委制裁。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日前在官网上发文称,俄乌冲突持续增强了马杜罗政府与美国谈判的话语权,由于美国要求切断俄罗斯油气出口并寻求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替代方,美国正在放弃此前几年对委的“威胁用语”,转而释放出更多的“善意”,如今委内瑞拉正在变成美国“一个有价值的伙伴”。
委反对派发生内讧“临时总统”遭解职
就在美国放松对委内瑞拉制裁的同时,美国支持的委“临时政府”和“临时总统”瓜伊多都出现问题:前者遭解散,后者被解职。在去年12月30日的投票中,委反对派通过解散所谓“临时政府”的决定,并解除了“临时总统”瓜伊多的职务。在委内瑞拉4个主要反对党中,3个支持上述决定。
回顾历史,2018年5月,委现任总统马杜罗在总统选举中赢得连任,但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不承认此次选举结果,并扶持2019年1月当选为委议会主席的瓜伊多为“临时总统”。事实上,瓜伊多从未实际执政过一天。
在“临时政府”遭解散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表示,无论“临时政府”以什么形式存在,美国都将继续支持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1月3日表示,尽管“临时政府”已被解散,但美国依然“不承认”马杜罗政府,将继续保持现有对委制裁措施。
与美国的强硬姿态相比,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今年1月1日表示,委内瑞拉已“充分准备好采取措施,促成与美国关系正常化”。马杜罗批评了美国政府对委内瑞拉的极限施压。他说,美国对委采取了打压、威胁入侵、施加极端制裁等手段,希望迫使委内瑞拉内部分裂,并从外部给委内瑞拉“安排了一个总统”,但这些手段都已被挫败。
不过,委内瑞拉政府虽然坚定反对美国扶持的“临时政府”,但并没有关闭与“临时政府”的沟通渠道,尤其是去年11月26日,委内瑞拉政府与反对派多年来首次在谈判中取得重要突破。双方同意,实施一项价值约合3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救援计划,并继续在墨西哥展开对话。这进一步强化了马杜罗政府的主动权。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尽管美国并不承认在支持委反对派一事上的失败,但多家主流媒体对此却有颇为一致的判断。美国《纽约时报》撰文称,瓜伊多遭解职,对于自2019年以来一直支持瓜伊多的美国政府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这很清楚地表明,委反对派对于由瓜伊多领导实现“取代马杜罗政府”的目标,已失去信心。德国新闻电视台发文称,瓜伊多遭解职,意味着“扶持一个有影响力的反对派来与马杜罗政府较量的尝试已经失败”。
巴西发行量最大的《圣保罗页报》撰文指出,虽然拜登政府不愿意“承认”马杜罗政府,但从去年3月派出高级代表团访委,再到允许雪佛龙公司进口委原油,均已表明美国对委政策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部分欧洲国家开始缓和对委关系
数年以来,欧洲多国曾表态支持委“临时政府”,并采取制裁委内瑞拉政府的措施,而一些拉美国家也“选边站”,集体向马杜罗政府施压。
如今,这些情况在发生变化。
欧洲方面,自从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出现能源供应危机以来,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委内瑞拉的重要性。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去年7月的G7领导人峰会上呼吁,应促进欧洲石油进口多元化,让委内瑞拉重新回归国际石油市场。去年11月,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马克龙与马杜罗会见,马克龙表示,愿意开启对整个地区有益的双边合作。近日,西班牙政府任命新一任驻委大使,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以协调该国石油公司从委进口石油的问题。
△欧洲游轮15年来首次抵达委内瑞拉
事实上,欧洲能源公司在更早之前已开始进口委内瑞拉原油。去年年中,意大利埃尼集团和西班牙莱普索尔公司共计从委进口360万桶原油,这是两年来欧洲首次进口委石油。此后,因不满出口石油只能用于还债的结算方式,委内瑞拉暂停向这两家欧洲公司出口石油长达3个月。从11月起,委内瑞拉恢复向这两家公司出售石油,当月有200万桶委原油出口到欧洲,其中大部分被莱普索尔公司的毕尔巴鄂炼化厂接收。该炼化厂利用委重质原油生产大量的石油焦(水泥、石墨、炼钢等行业的重要原料),而该炼化厂的石油焦产能约可满足欧洲市场5%的需求。
莱普索尔公司总裁乔恩·伊马斯表示,进口委内瑞拉石油,不仅对公司本身有利,对整个欧洲也有利,在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缺少俄石油的情况下,委内瑞拉提供了另一个供应欧洲的选项。
就在欧洲一些国家缓和对委关系以及加大进口委石油的同时。1月3日,一艘来自欧洲的游轮在委内瑞拉靠岸,来自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近500名乘客赴委旅游,这是15年来的第一次。
拉美国家向委内瑞拉靠拢
拉美国家层面,“利马集团”内部出现了裂痕。“利马集团”由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等12个拉美国家2017年在秘鲁首都利马签署宣言成立,宗旨是试图以和平手段解决委内瑞拉危机。“利马集团”在成立之初,不少成员国抵制现任委内瑞拉政府,并支持美国排除委内瑞拉参加美洲峰会的做法。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3年来首次会晤
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秘鲁在2021年承认马杜罗政府,阿根廷和墨西哥则在2021年宣布退出“利马集团”。而委内瑞拉的邻国哥伦比亚,则在新总统佩特罗上任后迅速恢复与委大使级外交关系,解除了边境封锁,并实现了两国总统3年来的首次会晤。在拉美最大国家巴西,卢拉在1月1日正式就任总统,不仅下令解除了限制委总统马杜罗入境巴西的禁令,也恢复了两国的大使级外交关系。(总台记者 雷湘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