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21: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北宋时期一直流传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故事被许多人以故事的形式一代代流传下来,司马光是人们小时候就崇拜的英雄少年,数千年来司马光也成为了智慧少年的代表。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司马光砸缸”讲述的是儿时的司马光和小伙伴在院子中捉迷藏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中,此时只有聪明勇敢的司马光临危不乱,拿起石头砸向大缸,救出了落水的小孩儿。

传统故事受到质疑

大概两年前,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先生曾在某节目中指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极低,其意大致是:司马光生活在宋朝,那时的技术是无法烧制出直径约一米长、可以淹没一个人的大瓷缸,要想制作出这样的缸要等到元代以后才可以。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一方面人们觉得相传千年的智慧少年的故事难道是假的?一方面网友对于马未都先生这一人物产生好奇。

据了解,马未都先生出生于1955年,祖籍在山东荣成,其出生于思想开放的家庭,父母亲对马先生的品格和性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母亲的祖辈属利津盐商,马未都的曾祖父虽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凭着自己的坚持与努力,闯出了自己的阳光大道。马先生的父亲是一名老师,并且穿过军装上过战场。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马未都在这样的童年背景下,养成的自强自立的性格,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事谨慎追求完美。

2008年,马未都先生做客《百家讲坛》,其在节目的言谈举止不难让人们看出,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他的“宋人烧不出缸”的观点也颇受争论,有人说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那么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是否真实,司马光砸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古及文物论证

2005年杭州第四医院附近发现的宋代遗址,曾出土过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高1米、直径约1米的大缸,别说淹没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成年人在里边都很危险,杭州宋代遗址的发现便从考古角度证明了宋代大缸的存在。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比如湖北襄阳宋墓曾挖掘出宋朝壁画,上面也画有足以淹死儿童的瓮,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人们也直观的看到了宋代的大缸真实存在,这又从文化方面证明了宋代已经制出盛水的大缸。

《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司马光及其砸缸的细节,这是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的真实描述,所以在文学著作的角度分析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成立的。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考古文物是历史长河中的恒星,是时代更换中熠熠生辉的痕迹。文物让我们了解了各朝代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变更和文化的传承。

烧造瓷器的工艺水平

众所周知,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当时烧制瓷器的窰窟有很多,分布于南方和北方,宋代的众多瓷窑推动了瓷器工艺的进步。在纹饰方面,宋代的瓷器工艺除印花、划花、刻花之外,还研究出笔绘技艺。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所以宋朝的制瓷技艺毋庸置疑,难道制瓷鼎盛时期的宋朝难道还烧不出大缸?

于是在烧造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发展,宋朝烧制瓷器的技艺比之前更多,比如垫烧、套烧、支烧等烧制方法。从烧造瓷器的工艺水平来看,宋代已经达到可以烧制成瓷缸的水平。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例如在1998年,从印度尼西亚“黑石号”沉船中曾经打捞出过来自中国的越窑瓷器大缸,高度达到1米左右。再有,1973年山东出土了一只白瓷大缸,口径约五十厘米,高近一米,现在珍藏于诸城博物馆。从这方面看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是成立的。

“瓮”与“缸”

综上所述,宋朝能制出大缸的说法十拿九稳,那么为什么马未都先生对于宋朝制不出大缸的看法如此执着呢?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有人这样认为,宋代以前烧造的都叫做“瓮”,而不叫“缸”。但从史籍记载和实物器型来看,在古代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它们可以通用。

譬如说在故宫里设置的大型铜缸,造型美观,肚子比口大,但一直被人们称为“缸”而不是“瓮”。还有明清时期有很多圆形缸,龙缸、卷缸、暗缸等,可以用于养鱼,也是肚大口小,被称为“鱼缸”,但不是“鱼瓮”。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另外,在许多地方,“缸”和“瓮”都是可以通用的,例如在新石器时代,瓮棺葬,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个别成人也用瓮棺,这也被称为“缸葬”,在这方面瓮和缸是通用的。

那么这样看来,宋朝制不出大缸的说法原来是一种字词上的误差,当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宋朝真正是怎样的实际情况没有谁是能有一口咬定的。

后来,有一名专家曾用了这样一个成语对马未都先生的观点进行反驳,那便是“请君入瓮”。马未都先生是搞古玩的专家,对于历史考古方面的知识的欠缺也是很正常的。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其留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才能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如此聪慧机智的司马光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那就是《资治通鉴》,如今再去较真他到底有没有砸缸、砸的到底是不是缸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宋朝没有装人的大缸,司马光砸啥

在生活中,让我们去还原真正的历史是很困难的,有些历史往往在某一时间段我们认为它是对的,但从其他角度出发就会发现的不合理之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故事
北宋时期,司马光和王安石可谓是“冤家”,他们俩之间有很多故事。然而,司马光和王安石之间,却一直都是相互尊重的。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意思是说,我和
2024-01-14 05:58:00
司马光的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
2023-06-16 15:45:00
司马光贵为宋朝丞相,为节约粮食13个人饭局点5个菜,点多了惩
导语:司马光大家都不陌生,司马光给大家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事迹。司马光小小年纪面对小伙伴掉入水缸奄奄一息之际,并没有慌张,而是淡定从容的搬起石头把缸砸
2024-02-27 21:40:00
司马光与恩师庞籍
本文转自:甘南日报◇仇春霞司马光只有一个亲兄弟,即哥哥司马旦。司马旦比司马光年长十四岁,靠父亲的恩荫进入仕途,一生做的都是小官。司马旦待司马光非常好,司马光的儿子早亡之后,司马旦
2023-11-01 11:00:00
司马炎登基,建立了历史上最虚伪的朝代
...是只有王祥和荀顗去的?大家看出什么道儿道儿没有? 司马光老爷子在这里又偷懒耍滑了。他把两件事合到一块儿了。如果老哥儿仨一起去见司马昭,何曾就在身边儿,荀顗能说出“何侯及朝臣
2023-02-02 15:24:00
...的关系很多人都会对姓司马的人充满了好奇,比如砸缸的司马光,再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司马懿等等,但是这些人实际上和司马迁并没有什么关系。首先,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司马迁有儿子,所以
2024-05-23 21:30:00
司马光的文学成就:不仅有《资治通鉴》还有奇书 《温公家范》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传承千年的经典,而司马光本人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除了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千年不衰外,其著作《资治通鉴》更被后世标榜为“不可不看的千古奇书
2023-05-06 11:29:00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而且固执己见被称大宋头铁“第一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人尽皆知,就是这样一位破瓮救友的神童,在步入政坛后修撰《资治通鉴》,官居宰执,谥号文正,可谓是位极人臣。但是司马光最为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德行,终其
2023-05-22 08:13:00
北宋名臣司马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除了担任北宋宰相以外,还因砸缸而家喻户晓。历史的司马光,曾经是一个“顽固派”,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当年能聪明到去砸缸,可见此人头脑灵活,怎
2024-05-24 0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