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咱们很多朋友平时应该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工作中,为什么一些能力出众、为人正派的同事很难得到提拔?相反那些能力平平、善于迎合领导的人却总能飞黄腾达?
这反映出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个缺陷,用古语来说就是:谄谀易合,正直难亲。如果用大白话来解释,可以理解为:“高情商”的坏人容易受人欢迎,太正直的好人却往往令人敬而远之。
高顺,就是一个正直的老实人。
翻看《三国志》中有关高顺的记载,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在那个乱世,高顺是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模范军人。
首先,能力出众。
无论在正史或是演义中,高顺的知名度都远远无法与关羽、张郃等各阵营的顶级大V相提并论,但从单位战斗力而言,高顺与所有名将比都不落下风。
历史不是小说,吕布势力能够以一支纯武装集团的身份横行中原,吕布个人的勇猛远远不够,整个队伍的强悍战斗力才是核心竞争力。其中,高顺率领的陷阵营,被视为三国第一精锐部队。
这个仅仅700人的队伍,铠甲鲜明、武器精良、号令严明,每逢恶战、所向披靡。刘备被吕布抢走徐州后,曾在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的大力赞助下,重整旗鼓杀向徐州,为了保险,曹操还加派夏侯惇相助。
吕布的应对很简单粗暴“遣高顺攻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之,为顺所败”。也就是说,刘备、夏侯惇,这两位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都被高顺打爆。
而高顺雷厉风行摆平郝萌之乱的过程,更将他头脑清晰、判断精准、做事果决、统御力强等出色军人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人品过硬。
真正的三国,并不是只有“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美好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那些“英雄”们选择为谁服务,所谓的挽救苍生、匡扶汉室只是幌子,良禽折木而栖、笑贫不笑娼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这种职场环境下,荣华富贵、被重用的机会、“主公”的尊重、女色诱惑,这些套路,都是各路诸侯用来挖人才、拉人心的绝技,很少有人才能抵抗住这几板斧的打击。
此外,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前,东汉末年纯粹是个以武力、诈谋较高下的时代,仁义、规则、个人修养都被扫进了历史的犄角旮旯,屠城、抢劫财物、强掠民女、挖掘坟墓,很多正规军队的将领没少干这种事。
但名不见经传的高顺却是一股清流,他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人馈遗,更不拉帮结派,像个苦行僧一样,踏踏实实做自己带兵打仗的工作。
第三,任劳任怨。
三国时的人才都是很有脾气、很有要求的,几乎很少人受气,形势不对另投明主、一语不合翻脸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都成了当时行业的风气。
荀彧坚决不为袁绍服务、一心投靠曹操,许攸因为家人被问罪就临阵抛弃袁绍,荆州刘表、东吴孙权一众高官眼见曹操大军压境立即鼓动投降,益州众人明知刘备是猛龙过江却与之勾结......忠诚度,是那个时代的稀缺品质。
但高顺又是个另类。他在战场上为吕布屡破强敌,在内部替吕布镇压叛乱;曹操绝对优势大军碾压般袭来时,侯成、宋宪、魏续纷纷反水,高顺却顽抗到底,他的能力与忠心不容置疑。
然而对这样的可靠手下,却一直未被吕布视为心腹。即使被高顺带出来的陷阵营,也被吕布剥夺,平日里交给亲信魏续带领,临阵打仗时才交还给高顺指挥。这种搞笑、讽刺的人事安排,显然只是把高顺当成了苦力,换作一般人,也许早就临阵倒戈了,但高顺却“终无恨意”。
但是,这种有能力、有人品、有态度的三好员工,却不能受到每个领导者的青睐。
职场中的不少朋友,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怪象:
被领导者视为亲信、有好事首先被考虑的,往往是一些能力、人品并不顶尖的“小人”;他们往往有很多毛病,比如惯于欺下瞒上,善于投上级所好,精于见风使舵,也许还有可能有贪财、贪色的道德问题;
而那些一心扑在工作上,平日里为人正派,不拉帮结派、溜须拍马的同事,往往是业务上的骨干,但却很难步入领导者的核心圈子,即很少会被视为亲信,而只是工作上的老黄牛而已:硬骨头你啃,好事没你份。
更有甚者,第二种人,往往还会成为第一类人排挤、孤立的对象。
而高顺显然就是第二种人。作为三好员工,他业务能力顶尖,善于打硬仗;为人正派,极度自律,没有喝酒抽烟的不良嗜好;不嘻嘻哈哈跟人拉帮结派、混成一团,更不贪便宜、受贿赂......
同时,他还经常毫无保留的给吕布提建议,苦口婆心的劝阻吕布跳火坑,即使屡屡被拒绝,但仍旧毫无怨言,在工作上仍旧兢兢业业。
但即使这样,吕布也从未将高顺视为推心置腹的亲信,有困难时首先想到这位部下,但论功行赏、遇到好事时却另有想法。不仅如此,其他部将也刻意孤立高顺,比如吕布妻子曾说:“宫、顺素不和”;侯成等人,也与高顺几乎没什么交集。
对于这种情况,古人有个很贴切的解释:谄谀易合、正直难亲。巧言令色,即使被看出充满虚伪,但少有人能抵抗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内心会情不自禁的享受这种追捧与肯定;而忠直之言,大多不怎么好听,很多领导者明知手下说的是实际情况,但在内心大多会发自本能的予以排斥、敬而远之。
此外,古代统治者选用人员,除了办事能力外,是否容易掌控也是个关键因素。那什么样的人容易拿捏?有毛病、有贪恋、有私心的人;反之,那些为人正派,做人处事自有一套道德规范的完人,则很难受人摆布。
因此,吕布不喜欢高顺这样的手下;而曹操自问也无法收复这种难以用利益引诱的君子,但又不愿意他流落到其他诸侯手中,那就只剩下一个解决办法了:杀。
因此,解决问题时用能臣、忠臣,平日里亲近的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之辈,这种局面从古到今,都屡见不鲜。即使以善于用人闻名的曹丞相都无法免俗。也许,这就是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原因之一。笔者略微筛选了下,古代帝王中,能够用好高顺这种部将的,也许只有秦始皇、汉高祖、李世民等寥寥几位。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但愿高顺这种“老实人”,能够尽量得到社会的善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3: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