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月4日下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馆里临时搭建了审判区,3000多名新生坐得笔直,聚焦于审判区域——这是都匀市人民法院正在公开审理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庭审现场。
“咚!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里敲响,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实践课就此拉开序幕。
该案中,被告人当初就想赚点“介绍费”,多次联系他人提供银行卡,一次次帮上游犯罪团伙转移非法资金,最终涉罪受审,站上了被告人席位。
从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逐项出示的银行流水、转账记录,到举证质证阶段被告人对犯罪事实的确认,再到法庭辩论环节控辩双方围绕“主观明知”“情节轻重”的法理交锋。直到最后宣判,每一个环节都让旁听师生屏住呼吸,生怕错过重要的细节。
“银行卡借给他人走个账,怎么就成了犯罪?”庭审最后,法官结合案件细节解释:“别觉得‘借张卡’是小事,这很可能成为犯罪团伙洗钱、诈骗的‘工具’!出借人即使没直接参与上游犯罪,也会因帮助他人进行犯罪活动而承担刑事责任。”
法官还特别提醒到:“每一张卡的背后,都连着法律责任的红线。尤其新生群体应提高防范意识,需警惕‘兼职刷单’‘代收款返佣’等陷阱,切勿因小利出售、出借个人银行卡、电话卡。”
“以前觉得犯罪离自己很远,今天才知道‘踩线’可能就在一念之间。”一名新生说道,“法官说的‘法律不保护侥幸’,比课本上的条文更让人警醒。”
现场不少师生纷纷表示,这场庭审打破了“普法等于说教”的刻板印象,一个真实的案例永远比法条的解读更有冲击力和影响力。
最好的法治教育,是让群众在真实案例中看见法律、理解法律。都匀市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庭审进校园”“法官进社区”等普法活动,把司法实践转化为最鲜活的普法教材,让法治意识在每一次“零距离”接触中生根发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净媛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