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红杨老街
红杨树位于湾沚西南10余公里,地处青弋江东南岸。这里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防区前沿的一个要点。以红杨树为界,青弋江边西河镇一线,原来是国民党军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一四四师和第一〇八师的防守。1938年10月7日,谭震林率第三支队共1000多人受命接防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一线,与国民党军协防青弋江,担负湾沚、南陵之间的夫子决、马家园、红杨树至西河镇一段阵地的防务。第三支队接防前不久,红杨树已落入日军之手。第三支队以机动防御与敌周旋,决心夺回红杨树。
1938年10月上旬,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二营派出十几名作战经验丰富的侦察员,利用夜暗摸进红杨树,对日军进行袭击骚扰。谭震林亲率两个连到前沿指挥战斗。立足未稳的日军摸不清虚实,害怕被围歼,仓皇撤离。第三支队趁机收复了红杨树。红杨树战斗是新四军“皖南第一仗”。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鼓舞了皖南人民的抗战热情。
擅长山地游击战的新四军,如何在水网地区作战?第三支队在深入调研走访后,针对日军在水网地区主要是通过光秃秃的、没有坚固工事的圩堤进攻的特点,制定了将圩堤挖断、易于分兵把守的作战方案。在日军来袭时,利用断堤将其化整为零,然后再各个歼灭。同时,在圩埂拐弯处,开挖深沟战壕,设置一个个暗火力点,把进犯的日军引入断堤,堵在圩堤的直线段,以横向对敌纵向,以面对点,分层配置好明暗工事,发挥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优势。
14日,红杨树保卫战再次打响。驻劳山镇(今属宣城)等地的日伪军步骑炮兵400余人,向五团二营红杨树阵地进攻,时任新四军参谋处长赖传珠“去电布置作战计划”。谭震林亲临指挥,五团二营沉着应战,自15时激战至19时,将敌击退。毙伤日伪军10余人。
15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一个营去蒲桥,策应第三支队作战。17日,五团一部袭击崔家山的日伪军,另以主力向红杨树日伪军进击, 两地日伪军步炮兵约300余人。日伪军因受双方夹击,恐慌万状,除以机枪及炮乱射外,即向湾沚溃退,五团即收复红杨树阵地。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0余人,五团伤亡10余人,缴获炮弹数十枚、军用品一部。
同年12月4日拂晓,作为当时青弋江阵地战的一部分,五团桂蓬洲参谋长率领该团三营经崔山头袭击红杨树之敌,先将敌排哨完全消灭,后与敌接触,遭敌方炮火轰击。最终五团三营奋勇作战占领了崔家山高地。在红杨树的战斗中,排长张金发率领八个同志,以一挺机关枪为主要火力,消灭了七十几个日军,重创日军大队长一人。其中一个右手受伤的同志,在日军退却前,还用嘴咬开弹盖,掷了两个手榴弹,打死日军3人。红杨树战斗,激战3小时,毙伤日伪军100余人,日伪军狼狈退回湾沚,五团攻克红杨树阵地。
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红杨树的一系列战斗,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38年12月4日的《新闻报》“战地生活”专栏刊载了《红杨树的战斗》一文,1939年2月26日《新华日报》刊载的《一年来的新四军》一文中称:“在红杨树之役,新四军一个排击退了敌人数百之众。”同年8月1日《大美晚报》转载香港《星岛日报》的《新四军不断创造光荣的战史》一文中也有红杨树战斗的详细记载,称“红杨树之役”,是“一个奇迹”。
房列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