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作为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昨日上午,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座谈会在厦门举办。
10位中国当代音乐界专家学者作了分享,发言主题有关于民族音乐当代发展的深度思考,有对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探研,有对中国乐器乐种发展之路的探索,还有围绕具体作品的创作心路剖析,以及如何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时代内涵的展望。科技如何赋能民族音乐发展?座谈会上,有专家给出自己的思考:科技为翼,文化为魂。
“艺术创作内在结构是具有继承性的,没有继承便不会创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今天我们纪念刘天华,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就是唤起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文化精神。”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吴玉霞说。
刘天华(1895年—1932年),是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二胡与琵琶演奏家。主办方表示,希望借助本次座谈会的学术研讨,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下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昨天下午,中国民族音乐周配套举办了专家讲座。台湾音乐家林谷芳、知名音乐学家田青应邀作主旨演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