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已经开始。这事很重要。因为这一方面是中方总理的外交首秀,首访首站就选择德国,说明中国对德国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中德关系正在转折点。这次磋商的结果,将对中德关系有重要影响。
本轮中德政府磋商的背景,跟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德国的对华政策,专注于发展全方位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在经贸领域。但是这一届德国政府,经过俄乌冲突的洗礼以后,传统重商主义的氛围,已经剩不下多少了。虽然仍然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但是也开始强调经济安全。
【德国总理朔尔茨】
德国之所以对经济安全这个话题特别敏感,是因为吃过这方面的亏。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前,俄欧的经贸关系不错,俄罗斯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能源。由于德国跟俄罗斯又有“北溪”管道,所以受益最多,相应的,依赖也最严重。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欧对立加剧,欧洲开始能源转型,德国原本的优势,就成了劣势,转型也最艰难。
有了这段经历,俄罗斯很难不去跟中德贸易关系做对比。俄罗斯对于德国,还只是廉价的天然气供应国。中国的角色更复杂,既为德国提供了工业制造必需的生产原料与中间产品,同时还是最大的出口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中欧关系走上俄欧关系的老路,德国到时候该怎么办?
【德国吃过对俄依赖的亏】
德国政府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调整对华政策。在中方代表团启程前几天,德国政府公布了二战后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其中也提到了中德关系。对中国作出三重定位,也就是“伙伴、竞争者、系统性对手”。
这份文件同时还倡议,要减少各个层面的对外依赖。虽然没有明确指向,但其实指的就是中国。这种“去风险化”的想法已经成为了德国政坛的共识。
德国之所以认为对中国有依赖,也有数据支撑。中德经贸这笔账,欧洲那边一直有智库在算。总体来看,在德国GDP中,对华贸易占到十分之一。这个比例非常高,涉及到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德国的制造业,将近一半的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
【德国开始反思中德关系】
这就表明,在中德关系中,经贸合作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有突发地缘政治事件,让中国与德国分道扬镳,或者是供应链条被切断,德国受到的影响,将会比俄乌冲突的影响更加严重。
不过,从我方的角度来看,依赖是相互的,并不是只有德国才依赖中德经贸,同样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中国。至于如何打消德国那边的疑虑,就是本次中德政府磋商的重点议程了。在访问德国期间,中方就特意指出,不能单纯地将相互依赖关系与“风险”这个概念挂钩,也不能过分夸大“依赖”。
但是,说服朔尔茨,可能还不够。德国政府,是三党联合政府,号称交通灯政府。除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还有绿党跟自民党。后面两个党派呢,对华立场就很强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跟财政部长林德纳。预计在本次磋商中,这两人会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坚持给中德两国的后续合作,加上一系列限制性的条款。
【中德经贸其实是相互依赖】
相比起来,朔尔茨反而是最好说服的那一个。他以前就在默克尔政府中当过财政部长,对中德关系的态度,是比较务实的。中德政府磋商开始前,中企也完成了对汉堡港的股权收购,而朔尔茨曾经是汉堡市的市长,对这笔交易一向持肯定态度。这或许就是德国那边的一个信号。
另外,中德政府磋商的最终结果,美国跟欧盟也在关注。因为在这场重要会议之后,德国政府就要公开新的对华政策了。很显然,中德最后谈得怎么样,对德国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美欧都不想看见德国与中国走得太近。同时,它们也希望这次磋商,德国不仅要跟中国谈经贸,还要把议题主动往俄乌冲突上面引。经贸,中德肯定是谈得拢的,因为联系太紧密;不过俄乌问题的话,中德间虽然有共识,但分歧也很明显。
【中企与汉堡港达成股权收购协议】
欧盟其实很希望,在经济安全这个话题上,德国能完全跟着欧盟“去风险化”的步调走。不过,德国有自己的想法。欧盟前几天发布了经济安全战略的草案,朔尔茨就评论,不应该把所有对华出口都置于监管之下。
朔尔茨的潜台词是:德国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能够有效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德国目前的措施是够用的,现在没有新增经济安全措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德国其实很清楚,如果完全按照欧盟的提案去制定经贸策略,很容易矫枉过正。在欧盟各国,德国的损害,也将是最大的。所以,在对华政策上,德国的态度依然是,在不违背欧洲大风向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步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2 1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